美國死刑案件中指定辯護制度評析
【作者單位】: 華東政法大學;
【分類號】:D971.2;DD915.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毛健;;中國古代對死刑執(zhí)行的司法監(jiān)察[J];企業(yè)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09年07期
2 克萊·S·康拉德,徐小平;死刑、陪審與偏見——美國死刑案件的陪審員選擇程序[J];國外社會科學文摘;2002年06期
3 郭明文;;美國死刑案件有罪答辯自愿性探微[J];政法學刊;2010年03期
4 常寧;;死刑赦免制度探析[J];法學雜志;2008年03期
5 金蓮素;;美國死刑案件和處決的現(xiàn)狀[J];國外法學;1987年06期
6 ;關于高級人民法院將死刑案件改判為死刑緩期二年執(zhí)行的判決書表述問題的批復[J];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報;1990年02期
7 李曉東;武銀貴;;從“狄公案”看我國古代的死刑制度[J];政府法制;2007年08期
8 胡興東;劉婷婷;;中國古代死刑適用機制初探[J];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06年02期
9 鄭延譜;;美國死刑制度的發(fā)展及啟示[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10 張杰;鄧文莉;;論美國死刑救濟程序及其借鑒意義[J];武漢公安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孫平;;學習董必武刑事政策思想有感[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輯)[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田文昌 余向棟;美死刑辯護律師:有資格才能上崗[N];法制日報;2006年
2 通訊員 雷德亮邋記者 周遠;高法首次核準我省上報的死刑案件[N];河北日報;2007年
3 楊濤;法治,在跋涉中前進[N];深圳商報;2010年
4 實習生 唐琳;前10月法院審結拐賣兒童案1107件[N];人民公安報;2009年
5 劉品新;從聶樹斌案看如何完善防錯機制[N];檢察日報;2005年
6 高一飛;美國繁瑣的死刑制度值得借鑒[N];民主與法制時報;2006年
7 ;李昌奎案改判:沒有“狂歡”只有深思[N];檢察日報;2011年
8 記者 陳忠儀 通訊員 沈剛;上海終審一起惡勢力團伙持械行兇案[N];人民法院報;2006年
9 丁一鶴;居然選擇自殺和面對死刑 卻讓6000萬贓款下落成謎[N];法制日報;2007年
10 曾智湄;美國死刑制度不懼程序繁瑣[N];人民政協(xié)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棟;美國死刑程序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2 張從容;晚清司法改革的一個側面:部院之爭[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海濤;遼代死刑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2 高倩;美國一審死刑案件量刑程序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3 孫亞靜;中日死刑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4 林寧;清代死刑案件審理程序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5 楊穎;英國死刑廢止進程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2年
6 劉義哲;清代“慎刑”制度表現(xiàn)與思想傳承[D];煙臺大學;2010年
7 陳秀敏;中國古代死刑慎用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8 徐哲;從“楊乃武案”透視晚清司法制度之弊病[D];吉林大學;2006年
9 任炎鋒;論聯(lián)邦主義對美國死刑的影響[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10 呂繼雷;論我國當代法律的民族性[D];山東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5379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537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