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法律概念同政治話語相分離的思考
[Abstract]:The concept of law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fessionalism, hierarchy and self-consistency. It is impossible for legal concepts to be completely separated from political discourse, nor can they be fully connected and directly transformed into each other, but should be kept in an appropriate state of separation.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political discourse on the concept of law has obvious negative effects, which leads to theoretical confusion, conflicts within the legal system and misleading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law. The effective separation of legal concept and political discourse needs to adhere to Marxism as a guide, to look at the legal concep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w and politics, an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tractual nature of legal concept.
【作者單位】: 河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分類號】:D90-0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曾海若;;群體性事件:從政治概念到法律概念[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2 倪斐;;論公共利益的現(xiàn)代法律轉向[J];政治與法律;2009年09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徐乃龍;朱弋青;;公安機關在處置群體性事件中的新定位——試議公安機關引導集會游行示威[J];公安研究;2011年12期
2 柯仲甲;;關于群體性事件研究的文獻綜述[J];學理論;2012年14期
3 徐乃龍;朱弋青;;公安機關引導下的集會游行示威:一種減少群體性事件的新思路[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4 肖唐鏢;;當代中國的“群體性事件”:概念、類型與性質辨析[J];人文雜志;2012年04期
5 劉偉紅;;近年來國內群體性事件研究現(xiàn)狀述評[J];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6 蔣悟真;;反壟斷法中的公共利益及其實現(xiàn)[J];中外法學;2010年04期
7 孟繼超;;物權法視野下土地征收之公共利益探究[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8 任彥君;;基于利益增進思想的環(huán)境刑罰構想[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9 王]\~;;20世紀50年代中期中國共產黨處理群體性事件的探索與啟示[J];浙江學刊;2012年05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展鵬賀;論行政許可的撤銷[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2 張善君;論行政法上的公共利益[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3 翟雪;我國政治發(fā)展進程中的分權理論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2年
4 馬體國;民族地區(qū)群體性事件應急機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毛飛;危機緩和:一種前瞻性的危機管理行動[J];理論與改革;2004年01期
2 中國行政管理學會課題組;我國轉型期群體性突發(fā)事件主要特點、原因及政府對策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02年05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fā)展研究所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于建嶸;[N];南方日報;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虹;論法律推理中的不確定性[J];社會科學輯刊;2005年04期
2 周菊蘭;模糊立法語言的語義學分析[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3 李晨光;;淺論法的不確定性[J];邯鄲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4 宋錚;;試論法律推理中的不確定性[J];文化學刊;2007年03期
5 俞世峰;;法律不確定性在法律推理中的存在理由思考——從內部溯因談起[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8年03期
6 李永紅;;論法律語言與法律概念[J];現(xiàn)代營銷(學苑版);2011年07期
7 沈敏榮;論法律的不確定性[J];江漢論壇;2000年10期
8 潘佳銘,彭美;哈特對法律概念命令說的批判——兼談法律的強制性特征[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9 吳丙新;;法律概念的意義流變——以傳統(tǒng)三大法學流派為參照[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10 解少君;;論不確定法律概念的開放力及其危險[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金興;;法律概念的邏輯審思[A];邏輯今探——中國邏輯學會第五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6年
2 繆四平;;法律邏輯與法律概念[A];1998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8年
3 鄭玉如;;簡論法經(jīng)濟學中的法律[A];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宋云紅;;法律推理的過程分析[A];法律邏輯與法學教育——第十五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5 劉吉祥;;民法學中若干法律概念的邏輯思考[A];1997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7年
6 金承光;;新編《法律邏輯學》撰寫大綱[A];法律邏輯與法學教育——第十五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7 王洪;;論法律解釋與法律推理[A];1998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8年
8 黃偉力;;略論法律邏輯學的研究視角[A];第十四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9 何越峰;;美國計算機程序專利保護的歷史演進[A];專利法研究(2004)[C];2005年
10 張鷹;;論法律規(guī)范語詞的不一致性[A];第十四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斌;檢方拘捕央視記者幾個應搞清的法律概念[N];北京日報;2008年
2 河南省安陽縣人民法院 平國良;審判中的法律推理[N];人民法院報;2007年
3 浙江省人民檢察院 王水明;哈特的法律概念[N];檢察日報;2009年
4 陳林林;法律在于理解而不在于字義[N];人民法院報;2005年
5 朱韜 汪翔宇;法律術語辨析[N];戰(zhàn)士報;2008年
6 王旭;“住宅”背后的價值沖突與衡量[N];人民法院報;2005年
7 肖建國;體系解釋方法在該案審理過程中的運用[N];人民法院報;2006年
8 上海市金山區(qū)人民法院 王慶廷;從法律構成看合法的層次性[N];人民法院報;2007年
9 王旭;何謂法學方法[N];人民法院報;2005年
10 王旭;行政訴訟中的類型思維與行政不作為的認定[N];人民法院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丙新;法律概念的解釋[D];山東大學;2005年
2 喻中;論授權規(guī)則[D];山東大學;2006年
3 王家國;作為目的性事業(yè)的法律[D];吉林大學;2010年
4 王晶宇;法理學全球化范式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5 張琪;爭議與闡釋[D];吉林大學;2009年
6 劉葉深;論法律的概念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7 柯嵐;從“壞人—預測論”到經(jīng)濟分析法學[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8 劉巖;威廉·特維寧的一般法理學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9 李曉輝;信息權利推理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10 錢大軍;法律義務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峰;法律概念的初步分析[D];山東大學;2011年
2 陳榮良;法律的形式邏輯分析——法律概念與法律適用過程[D];云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3 丁佳玉;論綜合法學[D];重慶大學;2009年
4 丁佳源;實證主義法律概念觀評析[D];黑龍江大學;2010年
5 林占濤;論法律的一致性[D];河南大學;2010年
6 張中華;論語言對法律的作用及意義[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7 趙宇;美國現(xiàn)代社會變革中的偉大法官——本杰明·卡多佐[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8 尹宇蜜;埃利;罘ㄕ撗芯縖D];湘潭大學;2006年
9 劉智;論法律形式主義的邏輯基礎[D];河南大學;2005年
10 李虹霖;霍菲爾德權利理論反思[D];吉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5055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505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