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法史論文 >

西方法律方法論教材及其啟示

發(fā)布時間:2018-10-20 12:12
【摘要】:法律方法論是法學人才培養(yǎng)的必要課程。在我國,法律方法論很大程度上是從國外引入的一個研究領(lǐng)域和學科。在西方各國法學教育中,各具特色、較為成熟的法律方法論教材有多種版本。我國法律方法論教材編寫則剛剛起步,還存在很多明顯不足。因此,需要從教材名稱、教材目的、教材體系、教材寫法及特色等方面,對西方法律方法論教材成果予以吸收借鑒,以使我國法律方法論教材及學科走向成熟與完善。
[Abstract]:Legal methodology is a necessary course for the training of law talents. In China, the methodology of law is to a large extent a research field and subject introduced from abroad. In western countries, there are many versions of legal methodology teaching materials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compilation of legal methodology textbook in our country is just in its infancy, and there are still many obvious deficienci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bsorb and use for reference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western legal methodology textbook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title, the purpose, the system, the metho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xtbooks, so as to make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he subjects of the methodology of law in our country mature and perfect.
【作者單位】: 山東大學威海法學院;
【基金】:山東大學2010年教學改革重點項目:“法律方法論課程及教材建設(shè)”
【分類號】:D90-4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7條

1 張青波;;法哲學、法社會學、法律方法論——帕夫洛夫斯基《法律方法論導論》閱讀[J];研究生法學;2011年01期

2 夏辰旭;;緣何是法律方法——基于中國正名觀的認識[J];東岳論叢;2010年05期

3 雷磊;;開放社會中的個案公正——齊佩里烏斯法學方法探析[J];西部法學評論;2011年05期

4 葛洪義;;法律方法與幾個相關(guān)概念的比較[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0年03期

5 陳金釗;;探究法治實現(xiàn)的理論——法律方法論的學科群建構(gòu)[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6 韓思陽;;法理學還要與部門法學疏離多久——以桑本謙先生的法律解釋理論為分析視角[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7 蘇力;解釋的難題:對幾種法律文本解釋方法的追問[J];中國社會科學;1997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品澤;何雁;;法官獨立與我國審判獨立制度之完善[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00期

2 徐衛(wèi);;羅馬遺產(chǎn)信托及其法學思考與啟示[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3 王遠勝;吳興國;;企業(yè)投資法律風險與防范[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2期

4 聶小明;;高職學生法律思維方式培養(yǎng)探析[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5 尹延安;;英、漢法律語言中法律文化特征對比淺析[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6 胡志斌;馬友華;;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補償中法律懲戒制度的構(gòu)建[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35期

7 田志光;;宋朝士大夫“以法治國”觀論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8 倪斐;;公共利益作為不確定概念的法律化思考[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9 王品;;經(jīng)濟法律關(guān)系客體之構(gòu)成——兼論“軟資源”作為經(jīng)濟法律關(guān)系的客體[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10 毛國權(quán);;英國法中先例原則的發(fā)展[J];北大法律評論;1998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柯華慶;;實效主義法學綱要[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上冊)[C];2010年

2 曾加;李哲;;對維護高校學生權(quán)益立法的幾點思考[A];建國60年陜西教育30年法制建設(shè)理論研討會獲獎?wù)撐腫C];2010年

3 劉茂林;;村民自治權(quán)之規(guī)范求證及解題[A];新農(nóng)村建設(shè)的制度保障[C];2005年

4 李擁軍;劉雪斌;韋霏;;中國法理學三十年(1978—2008)[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5 曾明宣;;建立法官職業(yè)保障機制之研究[A];中國管理科學文獻[C];2008年

6 江必新;程琥;;論判例在WTO爭端解決中的適用[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mào)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八)[C];2009年

7 劉志仁;朱艷麗;;黃土高原發(fā)展生態(tài)林業(yè)的法律制度研究[A];生態(tài)文明與林業(yè)法治--2010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8 黎錦;;國家賠償責任因果關(guān)系判斷之多元化[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9 謝銳勤;李萌子;;需求與回應(yīng):轉(zhuǎn)型社會背景下的最高人民法院——從1980-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切入[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10 吳亞紅;;司法實踐中的實質(zhì)推理[A];當代法學論壇(二○○九年第2輯)[C];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夏秀淵;拉丁美洲民法典的歷史與現(xiàn)實[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徐子良;經(jīng)濟法司法實施之應(yīng)用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趙寧;罪狀解釋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吳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態(tài)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張偉強;法律制度的信息費用問題[D];山東大學;2010年

6 劉鵬;疑難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規(guī)范性來源[D];吉林大學;2011年

7 周國興;尋求現(xiàn)實的確定性[D];吉林大學;2011年

8 劉安寧;船舶抵押權(quán)立法的比較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9 熊德米;基于語言對比的英漢現(xiàn)行法律語言互譯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孫日華;裁判客觀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蔡志偉;稅法領(lǐng)域類推適用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劉春宇;海上保險中保證法律制度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3 黃睿;論權(quán)利外觀主義[D];湘潭大學;2010年

4 劉瓊杰;伊斯蘭教法在非洲的移植與本土化[D];湘潭大學;2010年

5 王艷軍;我國勞務(wù)派遣法律制度的缺陷與完善[D];湘潭大學;2010年

6 劉蘭淇;數(shù)字化模擬法庭應(yīng)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黃志興;我國民事審級制度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8 鄭大偉;刑法適用中的類比推理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9 張莉;判例法的生成與中國化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吳曉樺;執(zhí)行程序性救濟的濫用及其對策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興良;部門法理學之提倡[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2 周永坤;;“部門法哲學”還是“部門法理學”?[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3 陳金釗;法理學應(yīng)具有學科的獨立性[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95年03期

4 劉兵;;法律修辭學的旨趣和意義[J];法律方法與法律思維;2008年00期

5 陳金釗;;拯救客觀性——關(guān)于法治方法的理論探索之一[J];法律方法;2002年00期

6 Ch.佩雷爾曼;朱慶育;;法律與修辭學[J];法律方法;2003年00期

7 武宏志;張海燕;;論非形式邏輯的特性[J];法律方法;2009年00期

8 蔣傳光;對法理學研究方法的一點思考[J];法學評論;2001年01期

9 朱景文;關(guān)于法理學向何處去的一點看法[J];法學;2000年02期

10 林來梵,鄭磊;法律學方法論辯說[J];法學;2004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房文翠;;我國法律方法教育的反思[J];現(xiàn)代法學;2008年04期

2 劉拓;;2009年度法律方法研究綜述[J];法律方法與法律思維;2010年00期

3 ;山東省、山東大學人文社科重點“法律方法論”研究基地簡介[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4 焦寶乾;;對我國法律方法論研究的宏觀反思——背景、問題及展望[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0年04期

5 趙玉增;;法律方法釋義[J];法律方法;2007年00期

6 謝暉;;判例閱讀與法律方法論之展開[J];法治論壇;2008年03期

7 謝芳;;我國法學教育的改革構(gòu)想[J];發(fā)展;2011年01期

8 ;《法律方法》注釋體例[J];法律方法;2009年00期

9 ;《法律方法》注釋體例[J];法律方法;2009年02期

10 李見偉;;法律解釋學中國化的意蘊[J];法律方法;2010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賈媛媛;;法學教育的面相與轉(zhuǎn)向——以電子類綜合性大學的本科畢業(yè)論文為觀察[A];中國電子教育學會高教分會2010年論文集[C];2010年

2 陳富國;;倫理視野下的法學教育探析[A];邊緣法學論壇[C];2005年

3 徐學鹿;;理念、方式、方法——法學教育斷想[A];法學教育:比較與省思——現(xiàn)代法學教育論壇文集[C];2001年

4 李軒;鄒常樂;;論法學教育視野下的公益訴訟[A];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憲法與人權(quán)委員會、行政法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暨“律師參與化解社會矛盾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許慶坤;;論法學教育的管制松綁[A];法學教育:比較與省思——現(xiàn)代法學教育論壇文集[C];2001年

6 李衛(wèi)紅;劉廣三;;對21世紀法學教育幾個問題的思考[A];法學教育:比較與省思——現(xiàn)代法學教育論壇文集[C];2001年

7 穆中杰;;共和國法學教育的實證考察與對策研究[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7年

8 于立強;;法學教育目標分析[A];法學教育:比較與省思——現(xiàn)代法學教育論壇文集[C];2001年

9 李光耀;;論董必武法學教育思想對當代中國法學教育的啟示[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輯)[C];2008年

10 張虹;;法律邏輯學在法學教育中的地位及教改思路[A];法律邏輯與法學教育——第十五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立民;中國當前法學教育的職業(yè)化走向[N];法制日報;2009年

2 徐顯明;法學教育的責任[N];中國改革報;2007年

3 季衛(wèi)東;亟待培育一代國際型法律精英[N];法制日報;2010年

4 博士 許身健;從“千萬別來念法律”想到的[N];檢察日報;2010年

5 梁捷;弦歌不輟 人才輩出[N];光明日報;2011年

6 本報記者 胡新橋 本報見習記者 余飛;獨立學院法學教育“夾縫中生存”[N];法制日報;2008年

7 本報記者 張仕艷 陳崗;法學教育非改革不可[N];法制生活報;2007年

8 本報記者 蔣安杰;中國法學教育十大新聞評選揭曉[N];法制日報;2010年

9 季衛(wèi)東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院長;順勢而為 適應(yīng)變化[N];法制日報;2010年

10 王立民;世界法律大會和法學教育[N];文匯報;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有亨;中韓法學教育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2 焦應(yīng)達;蘇聯(lián)法學教育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3 房文翠;法學教育價值研究[D];吉林大學;2003年

4 劉星顯;基于關(guān)系視角的法律與文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5 韋洪發(fā);法律全球化的理論與實踐探究[D];吉林大學;2008年

6 葉立周;當代中國法律接受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7 董節(jié)英;1949-1957年的中國法學教育[D];中共中央黨校;2006年

8 穆中杰;上海市法學會歷史變遷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9 王國龍;法律解釋的有效性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10 尹超;英美法律教育與中國法律教育改革[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建芬;本科法學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0年

2 夏鋒平;中國法學教育之現(xiàn)狀、問題與發(fā)展進路[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3 張玲;法學教育雙主體教學模式探析[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4 劉慧;南京國民政府法學教育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5 范鶯鶯;日本法制控近代化過程中的法學教育[D];蘭州大學;2011年

6 劉晏平;甘肅省高校法學教育的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郭鑫;我國高校法學教育發(fā)展對策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4年

8 謝長發(fā);診所式法律教育及其在我國的實踐[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9 侯永寬;試論中國的法律技能教育[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10 周超;論我國法學教育與司法考試的關(guān)系[D];廣東商學院;2010年



本文編號:228314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28314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14a6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