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婚姻法律制度之探析
本文關鍵詞: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婚姻法律制度之探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山東大學》 2013年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婚姻法律制度之探析
鄭馬路
【摘要】: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制定的法律是中國法律近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婚姻法也隨之進入近代化的完成階段。這一時期恰逢中國社會轉型,社會秩序混亂不堪,在政治、經(jīng)濟、思想文化方面都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伴隨西方先進思想傳入中國,個人主義、男女平等、追求自由等思想被國人所接受,同時傳統(tǒng)的維護男權主義的婚姻制度漸漸的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基礎,人們呼喚新婚姻法的誕生。為了順應時代的潮流的發(fā)展,南京國民政府于1930年頒布了《中華民國民法·親屬》編,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正式頒行的第一部婚姻法。這部法律在頒布之后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在當時來說這部法律有很高的價值,同時掀起了婚姻家庭法、親屬法的研究熱潮。南京國民時期的婚姻法律不但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對今天的婚姻立法有理論性的指導性意義,同時這部婚姻法對當代的法制現(xiàn)代化建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這個角度出發(fā),研究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婚姻法律制度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本文分為三章,第一章介紹婚姻法頒布的歷史背景,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方面剖析了婚姻法得以制定的原因,與此同時還介紹了婚姻法制定的過程。并對婚姻法的內容作了大致的介紹,通過此章的介紹以便于更好的理解當時的婚姻法律制度。 第二章是本文的重點章節(jié),此章介紹了婚姻制度中的婚約、結婚、離婚制度所發(fā)生的變化,從中可以看出婦女地位是如何變遷的,窺探婚姻制度進步的一面和其落后的一面,打開了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社會轉型的一扇窗。 第三章講述的是婚姻法頒布后的司法實踐活動以及婚姻法頒布以所產生的社會效果。通過此章的介紹讓我們更加深刻的理解婚姻法和社會之間存在的不平衡。 通過對上述婚姻法立法的背景分析,以及婚姻法的主要內容進行了梳理與研究,以法律條文和典型案例相結合的方式全方位的展示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婚姻法律制度的進步之處與不足,寫這篇文章是希望能夠給當代的我們一定的歷史啟示。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D929;D923.9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曉露;從離婚權看民國時期城市平民婦女地位——基于案例檔案的一種分析[J];蘭州商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2 鄭全紅,紀蕓;略論南京國民政府親屬法對傳統(tǒng)婚姻制度的改造[J];天津商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李剛;南京國民政府《民法·親屬編》研究[D];河南大學;2005年
2 何新麗;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婚姻法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3 陳昊;中華民國時期婚姻家庭立法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4 梅杰;從典型案例析民國婚姻法制演變[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強昌文;;契約倫理與當代中國權利立法[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2 李相森;;包公斷案中的個性因素探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1期
3 傅遠佳;論夫妻財產制與民事交易安全[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6期
4 劉艷芳;;我國古代調解制度解析[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5 李勇軍;歐陽仁根;;合作社立法模式比較分析及我國的合理選擇——基于我國目前民商事立法的背景[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6 鄭德新;“法的起源”不等于“法意識的起源”——兼論關于“法的起源”爭論的誤區(qū)[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7 李鳳鳴,王為東;皇權政治與清末法律近代化[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8 陶靜;中國近現(xiàn)代法學用語翻譯[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9 周梅;淺議荀子對封建正統(tǒng)法律思想的影響[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10 傅育;;從法律移植維度審視沈家本修律[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桂萬先;;近代中國審檢關系探析[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2 岑惠;;清代媒婆制與現(xiàn)代婚姻中介的制度比較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3 路濤;;論夫妻間的民事代理行為[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3輯)[C];2010年
4 程小麗;;掃描“80后”離婚狀況[A];“改革開放30年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陸婉萍;;同居現(xiàn)象的法律思考[A];“改革開放30年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姜云飛;;獨立與傳統(tǒng):“80后”性別角色的雙重標準[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8年
7 趙曉耕;王平原;;法統(tǒng)初考[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輯)[C];2008年
8 王立;;董必武對中國法制的兩大貢獻解析——中國5000年法律文明的成功轉型與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思想搖籃[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輯)[C];2008年
9 王立;;董必武:破舊成功與立新失敗[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輯)[C];2009年
10 王立;;只有人民才能提供法制建設的根本動力——由董必武法制拓荒及中頹引發(fā)的思考[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輯)[C];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潔;離婚后扶養(yǎng)制度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張璐璐;論1919-1920年《晨報副刊》對女性問題的討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童鈴;論繼父母子女關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賴榮華;論共同共有[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周阿求;婚約法律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袁唯;20世紀20年代湖南省憲運動中的選舉風潮[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蔣鸝然;論“疾病”在婚姻關系中的法律效果[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胡碩里;非婚同居財產歸屬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陳暉陽;黎族婚俗視野下的法律思考[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張?zhí)杖?協(xié)議離婚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憶南;中國婚姻家庭法的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化——寫在婚姻法修改之際[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2 K.W.諾爾,李立強,李啟欣,林致平;法律移植與1930年前中國對德國法的接受[J];比較法研究;1988年02期
3 鄭秦;十八世紀中國親屬法的基本概念[J];比較法研究;2000年01期
4 王志強;民國時期的司法與民間習慣——不同司法管轄權下民事訴訟的比較研究[J];比較法研究;2000年04期
5 蘇亦工;香港中國式婚姻法制的變遷[J];比較法研究;2002年03期
6 李秀清;新中國婚姻法的成長與蘇聯(lián)模式的影響[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7 邱玉梅;婚約問題探析[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2000年05期
8 春楊;略評胡漢民之立法主持活動[J];法學評論;2000年06期
9 蘇力;當代中國法律中的習慣——一個制定法的透視[J];法學評論;2001年03期
10 余延滿;試論近、現(xiàn)代法上婚姻的本質屬性——關于婚姻概念的反思[J];法學評論;2002年0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聶海琴;論《中華民國民法·親屬編》[D];西南政法大學;2002年
2 顧微微;民國親屬法淺探[D];華東政法學院;2005年
3 李剛;南京國民政府《民法·親屬編》研究[D];河南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誼;;維系婚姻四步走[J];家庭科技;2009年05期
2 劉本燕,姚秀蘭;論香港特別行政區(qū)與內地婚姻法律的沖突與解決方法[J];地方政府管理;1998年S2期
3 曹艷芝;澳門與祖國大陸婚姻法律制度之比較[J];河北法學;2000年02期
4 宋耀紅;試論中國內地與香港地區(qū)婚姻法律制度之異同[J];經(jīng)濟前沿;1999年11期
5 阿計;解讀新《婚姻法》[J];政府法制;2001年08期
6 金佩辰;中國大陸與臺灣地區(qū)婚姻法律沖突及解決[J];新疆社會科學;2002年06期
7 龍正鳳;;論現(xiàn)行《婚姻法》對夫妻忠實義務法律保護措施的不足與完善[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10期
8 王凱旋;;漢代民人婚姻關系與婚姻法[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9 王芳;;婚姻法律師的四個新業(yè)務領域[J];中國律師;2007年08期
10 李志萍;;我國婚姻法領域人權保障的特點探討[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8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張德昌;石修華;;民族婚俗與婚姻法律沖突的司法調整——論貴州世居少數(shù)民族婚姻案件審理的規(guī)范化方向[A];當代法學論壇(二○○九年第3輯)[C];2009年
2 高燕寧;;中國有gay嗎?——“同志”(Tongzhi)與gay/lesbian的跨文化比較[A];全國男男性行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經(jīng)驗交流暨《朋友》項目十周年慶典與貝利—馬丁獎頒獎大會文集[C];2008年
3 康娜;;我國離婚法律制度的實證研究與理論反思[A];2011年(第九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上海滬家律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 賈明軍;[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1年
2 鄧麗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法律系;[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3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 吳曉芳;[N];人民法院報;2001年
4 本報記者 金鎰;[N];哈爾濱日報;2010年
5 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研究生 周蘭蘭;[N];中國民族報;2010年
6 外交部領事司 許育紅;[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
7 梁星心 朱軍耕 孟州軍 田麗君;[N];中國社會報;2010年
8 記者張靖;[N];北京日報;2003年
9 王煒;[N];廣西政法報;2000年
10 田軍;[N];人民公安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森波;同性婚姻法律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2 劉振宇;初民社會法的圖景[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3 李燕;性別變更的法律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4 潘大禮;民國三四十年代湖北婚姻沖突案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金眉;唐代婚姻家庭繼承法律制度初論——兼與西方比較[D];中國政法大學;2000年
6 張煒達;陜甘寧邊區(qū)法制創(chuàng)新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7 劉素峰;《中華民國民法》中的習慣研究(1927-1949)[D];中共中央黨校;2010年
8 崔蘭琴;唐以降傳統(tǒng)法定離婚制度探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9 張雯莉;勞燕分飛為哪般?[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10 白蓉;回族婚姻價值觀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馬路;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婚姻法律制度之探析[D];山東大學;2013年
2 郭禹歧;漢代婚姻解除中的倫理要素[D];黑龍江大學;2012年
3 柯德;共產黨政權下的中國婚姻[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方燕;唐代婚姻法律制度探析[D];安徽大學;2011年
5 李曉南;我國建立婚姻保險制度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6 肖芳;“80后”知識女性婚姻韌性的影響因素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2年
7 郭喜亮;農村留守婦女的婚姻幸福感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曾小芳;俄羅斯婚姻法律制度研究[D];新疆大學;2012年
9 王錦霞;抗戰(zhàn)時期的中國城市婚姻簡析[D];山西大學;2011年
10 曹森;同性戀婚姻權利的立法保護[D];中共中央黨校;2012年
本文關鍵詞: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婚姻法律制度之探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276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27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