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法行為及其價值研究
[Abstract]:The act of assisting the law is a kind of behavior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law, which is carried out by the citizens and other social subjects. Citizens submit proposals for unconstitutional examination, citizens participate in the conduct of offering a reward for wanted persons and offering rewards for obtaining evidence, citizens stop the righteous acts of criminals who violate the law, citizens report acts of crimes, and lawyers practise their profession, Civil jury behavior is a concrete and common act of assisting the law. The act of assisting law occurs in the operation of law and is also a part of the operation system of law. A complete system of law operation includes not only legislative action, law enforcement behavior, judicial behavior, law-abiding behavior, legal supervision behavior, but also aiding law behavior. The value of citizen's act of assisting the law is embodied in promoting the law to be good, maintaining the correct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w, promoting the effective realization of the value and function of the law, and promoting the accumulation of social justice resources, etc.
【作者單位】: 西南政法大學博士后流動站;江蘇師范大學法政學院;
【基金】:重慶市項目博士后資助(渝xm201103025)
【分類號】:D920.0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8條
1 孫瑞灼;;重要的是保護舉報[J];黨政論壇;2010年02期
2 張鴻巍;;扭送芻議[J];河北法學;2011年01期
3 王敏遠;中國陪審制度及其完善[J];法學研究;1999年04期
4 熊秋紅;司法公正與公民的參與[J];法學研究;1999年04期
5 曾大鵬;;見義勇為立法與學說之反思——以《民法通則》第109條為中心[J];法學論壇;2007年02期
6 袁哲;戴鞍鋼;;法學留學生與近代西方法學知識在中國的傳播[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7 程滔;;從自律走向自治——兼談律師法對律師協(xié)會職責的修改[J];政法論壇;2010年04期
8 季衛(wèi)東;合憲性審查與司法權(quán)的強化[J];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云波,王彥山;論我國人民陪審制度的完善[J];安徽電力職工大學學報;2001年04期
2 葉反修;完善陪審制度的心理學思考[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3 張紅;;民事裁判中的憲法適用——從裁判法理、法釋義學和法政策角度考證[J];比較法研究;2009年04期
4 謝運策;陪審制度的基礎性價值論略[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5 蔣安;理想與現(xiàn)實:我國陪審制度回顧評析與改革展望[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6 張永進;;對我國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探討[J];四川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7 趙慶鳴;張婭;;我國見義勇為法律救濟制度的現(xiàn)狀、不足及完善[J];創(chuàng)新;2011年04期
8 崔玲玲;;論我國群體性糾紛訴訟解決的配套機制[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1年06期
9 劉劍波;蔣英州;;我國建立違憲審查制度的基礎性條件——從憲法屬性角度分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17期
10 李勇;;論我國違憲審查制度的選擇[J];重慶社會科學;2006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6條
1 李紅波;譚術(shù)魁;彭開麗;;現(xiàn)行征地程序缺陷及其改進研究[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2 倪培興;;中國的司法民主建設與人民監(jiān)督員制度[A];第七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會議文章[C];2011年
3 李升軍;;如何完善我國的憲政制度[A];2003年貴州省憲法法理學研究會年會論文集[C];2003年
4 李紅波;譚術(shù)魁;彭開麗;;現(xiàn)行征地程序缺陷及其改進研究[A];土地利用的城鄉(xiāng)統(tǒng)籌和區(qū)域統(tǒng)籌——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8.3分會場論文集[C];2007年
5 姚憲弟;陳凱;任中秀;;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與我國人民陪審制的改革[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輯)[C];2005年
6 尹華;;“民間智慧”與“法律決斷”的橋接路徑——“問題列表制度”引入人民陪審員參審刑事案件之探尋[A];建設公平正義社會與刑事法律適用問題研究-全國法院第24屆學術(shù)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上冊)[C];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秦玉孌;中國國民稅權(quán)法律保障問題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呂洪民;中國陪審制度的困境與重生[D];吉林大學;2011年
3 張凌竹;退休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4 朱鳳義;轉(zhuǎn)型中國法律實現(xiàn)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5 林廣華;違憲審查制度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李昌林;論刑事裁判權(quán)的歸屬[D];西南政法大學;2003年
7 孫發(fā);司法權(quán)威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8 郭光東;陪審團的歷史與價值[D];華東政法學院;2004年
9 羅海山;傳統(tǒng)中國的契約:法律與社會[D];吉林大學;2005年
10 李樹忠;平等權(quán)保護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俊;陪審制度的民主性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張宇星;我國行政指導法律救濟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3 王蕊;論信息化對訴訟領域的影響[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4 韓曉明;我國司法活動中的公民參與問題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張順敏;見義勇為者受損民事補償問題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6 梁小強;見義勇為者權(quán)益的法律保護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7 丁丁;論我國見義勇為行為的統(tǒng)一立法[D];安徽大學;2010年
8 習艷紅;論我國人民陪審員制度[D];西北大學;2011年
9 劉楊;人民陪審何以“陪而不審”[D];河南大學;2011年
10 張潔;論憲法解釋權(quán)的主體[D];吉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范光群;;論現(xiàn)代律師的功能——兼談臺灣的律師法修正之內(nèi)容及其意義[J];法學家;1993年04期
2 石佑啟;論公共行政之發(fā)展與行政主體多元化[J];法學評論;2003年04期
3 徐國棟;;見義勇為立法比較研究[J];河北法學;2006年07期
4 張海峽,白云飛,黃曉扣;緊急救助論——見義勇為立法的民法法理依據(jù)[J];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學報;2000年06期
5 郝鐵川;中國近代法學留學生與法制近代化[J];法學研究;1997年06期
6 ;宣統(tǒng)二年歸國留學生史料[J];歷史檔案;1997年02期
7 ;宣統(tǒng)二年歸國留學生史料續(xù)編[J];歷史檔案;1997年04期
8 ;光緒三十三年留學生史料[J];歷史檔案;1998年01期
9 何勤華;法科留學生與中國近代法學[J];法學論壇;2004年06期
10 姜忠;淺談扭送的幾個問題[J];山東公安叢刊;1996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真杰;;略論鄧小平法制思想的價值[J];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04期
2 丁 瑋,劉玉紅;論法治的目標與價值[J];哈爾濱商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3 陳金濤;論江澤民法治思想的科學體系與理論價值[J];長白學刊;2003年04期
4 趙麗;論法的秩序價值[J];安順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5 朱熙勇;;淺析正當程序的價值——從與法定程序比較的視野[J];法制與社會;2007年03期
6 羅家云;;論習慣法的價值[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7期
7 張中秋;;傳統(tǒng)中國法的道德原理及其價值[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8 張秀玲;俞金香;;法學雙語教學價值分析[J];發(fā)展;2008年05期
9 于志勇;;淺析法律方法的價值與局限[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10 莊廣彥;;論司法解釋的功能[J];科技信息;2008年3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賈育林;中國古代廉政法律文化及其現(xiàn)代價值[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2 王敏;規(guī)范與價值:近代中國刑事法制的轉(zhuǎn)型[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慶旭;不平等手段的平等價值:法律與平等的邏輯展開[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2 李強;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與司法審查[D];山東大學;2007年
3 張智;論富勒合法性原則的確立及價值[D];西南大學;2007年
4 張姝娟;論富勒法律內(nèi)在道德觀的確立及價值[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5 張亞娥;法家法治思想的現(xiàn)代價值及其評價[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6 任婷婷;論法與科技的價值契合與方法創(chuàng)新[D];山西大學;2008年
7 紀春;論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在現(xiàn)代法治建設中的價值[D];吉林大學;2008年
8 杜敏;論中國傳統(tǒng)厭訟思想[D];重慶大學;2009年
9 樊麗;北朝家族法研究[D];山西大學;2007年
10 楊麗麗;德沃金平等觀探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2295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229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