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鳩分權制衡理論的歷史觀——重溫《論法的精神》
[Abstract]:The theory of positive separation of powers and checks and balances is Montesquieu's most famous theory. Although it is now widely acknowledged that Montesquieu's separation of powers in England does not match the current state of England at the time, this does not prevent the theory from gaining popularity. Even shortly after the spirit of law came out, the British themselves began quoting it in parliamentary debates.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 and the French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作者單位】: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
【分類號】:D9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莫恩斯·赫爾曼·漢森;歐樹軍;;混合憲制與三權分立:現(xiàn)代民主的君主制與貴族制特征[J];經(jīng)濟社會體制比較;2012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述紅,黃仕紅;應對WTO挑戰(zhàn)的司法審查制度改革[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2期
2 陳海平;;困境與進路:司法改革語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3 趙宗亮;;權利政治初論——方法、觀念與實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2期
4 閆海;;基于司法獨立的我國司法預算制度重構[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2期
5 田飛龍;;中國村民自治的研究現(xiàn)狀與理論新思路[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1期
6 鐘娟;姜起民;;行政相對人監(jiān)督行政的理論基礎[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7 王浩斌;;現(xiàn)代化與現(xiàn)代化理論的全球化邏輯[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8 儲新宇;美國總統(tǒng)與國會爭奪外交主導權的根源及實質(zhì)[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9 高新華;論以人為本司法觀的理論基礎——從新憲法修正案談起[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10 王猛;晚期希臘哲學倫理化傾向的歷史根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謝名家;;論文化與經(jīng)濟的關系[A];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屆中國經(jīng)濟論壇論文集(下)[C];2007年
2 孫光駿;;論當前憲政制度下的獨立行使檢察權[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3 梁曉淮;張洪得;;獨立化 公開化 法制化——檢察機關偵查權內(nèi)部制約機制的檢討與重構[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4 王祺國;;論和諧司法[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5 王學成;;我國檢察權制約行政權的制度構建[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6 朱全景;;論檢察機關貫徹公平正義的法治理念[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7 楊明;;中國道路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8 劉軍;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強制關系:理論模型及實驗檢驗[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9 姚文放;;審美文化學研究的現(xiàn)代視野[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10 黃韜;;考察我國法院處理不良金融債權爭議案件的政治維度[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瑛;中國話語權生產(chǎn)機制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饒傳平;論近代中國憲法中基本權利條款之演變(1908-1947)[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黃萍;經(jīng)濟全球化背景下國家主權原則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4 鄔先江;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5 盧迎春;論當代中國大眾傳媒的政治功能[D];蘇州大學;2010年
6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7 張雪樵;經(jīng)濟行政權法律監(jiān)督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李秀紅;喬治·華盛頓與美國總統(tǒng)制的初步實踐[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董曉佳;帝國秩序的重建[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劉宇;從臣民到公民[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紅剛;社會轉型期我國體育公共產(chǎn)品的整合與開發(fā)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2 孫會麗;論稅務行政復議制度[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3 劉燦仕;高校學生突發(fā)事件預警機制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秦中蕾;法律保留原則下的基本權利保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吳旭東;《勞動合同法》立法過程分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畢圣潔;中國政治發(fā)展過程中的合法性構成與獲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王銳;中國文化產(chǎn)業(yè)競爭力模型與戰(zhàn)略考量[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胡駿軍;法治背景下我國非政府組織的發(fā)展[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郭春陽;司法能動抑或司法克制——“洛克納案”之辯[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賀磊;自由心證的法理與制度初探[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興春;;論孟德斯鳩關于專制政體的非道德性思想[J];黃淮學刊(自然科學版);1998年02期
2 黃忠晶;孟德斯鳩的奴隸制思想述評[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5期
3 黃忠晶;孟德斯鳩論中國政體[J];天中學刊;2004年03期
4 徐祥民,陳冬;法治——孟德斯鳩政體思想的基本精神[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5 郝東升;旺娜;張榮艷;;孟德斯鳩之法學方法論[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年04期
6 王磊;孫曄;;淺析孟德斯鳩的共和思想[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1年04期
7 葛洪義;略論孟德斯鳩社會理論中的法律思想——兼談啟蒙思想與理性法律觀的建立[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8 翟剛學;;論洛克與孟德斯鳩分權思想之差異[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7年07期
9 陳霞;;淺談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中關于政體的學說[J];滄桑;2007年05期
10 方寧;;從《論法的精神》看孟德斯鳩對中國的解讀[J];法制與社會;2010年2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宋全成;;論歐洲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與盧梭國家權力理論之分野[A];全國“形而上學與反形而上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王永祥;;中國古代的進化歷史觀問題——由董仲舒的歷史觀引出的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A];董仲舒與河北歷史文化研究[C];2007年
3 薛匡勇;;歷史觀演變對檔案觀的影響[A];回顧與展望:2010年全國檔案工作者年會論文集(上)[C];2010年
4 潘富恩;;重評朱熹的歷史觀[A];朱熹與中國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會論文集[C];1988年
5 Bruce Allsopp;英若聰;;建筑歷史觀[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三、四輯)[C];1982年
6 黃予植;;究竟要擺脫什么樣的歷史觀?[A];忘年交書簡二集[C];2010年
7 黃楠森;;關于三個人學問題的思考[A];“以人為本與中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學術研討會暨中國人學學會第12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張品端;;朱子理學對法國啟蒙思潮的影響[A];朱熹與武夷山學術研討會專輯論文集[C];2004年
9 陳兵兵;;健全行政監(jiān)督機制[A];“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邱曉蓉;;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教育的思考和探討[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福建省漳浦縣人民法院 林振通;孟德斯鳩:資產(chǎn)階級利益的代言人[N];人民法院報;2010年
2 許明龍;孟德斯鳩究竟做過什么官?[N];中華讀書報;2011年
3 王連偉;嚴復與孟德斯鳩彼此打量[N];光明日報;2007年
4 張麗艷;法的精神[N];學習時報;2005年
5 徐愛國;法律是美酒政體是夜光杯[N];法制日報;2008年
6 文玖;史觀與正確地認識歷史[N];中國審計報;2006年
7 胡良桂;論當代作家的歷史觀問題[N];文藝報;2006年
8 本報記者 屈菡;歷史觀的表達不可忽略[N];中國文化報;2008年
9 楊仲航;以權力約束權力——法國的古典分權制衡論[N];學習時報;2005年
10 ;日防衛(wèi)。簲M修改參謀學校歷史教育內(nèi)容[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玉偉;“歷史”的規(guī)約與文學的建構[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2 邢戰(zhàn)國;周谷城史學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3 崔艷紅;普羅柯比《戰(zhàn)記》研究[D];南開大學;2003年
4 楊陽;嚴復憲政思想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5 王俊秋;當代影視劇中的“清宮戲”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6 惠雁冰;“革命樣板戲”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7 張光華;蕭一山史學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8 王愛衛(wèi);朱希祖史學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9 申富英;民族、文化與性別[D];山東大學;2007年
10 付春楊;國民黨黨國體制:作為一種政體的研究[D];武漢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潘建樹;孟德斯鳩社會歷史觀探析[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2 郭英南;孟德斯鳩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孫展望;論孟德斯鳩法律哲學的價值張力——對《論法的精神》的一種解讀[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4 肖詠捷;孟德斯鳩、伏爾泰與中國[D];外交學院;2001年
5 鄭景陽;孟德斯鳩廉政思想研究[D];湖南大學;2007年
6 楊金友;孟德斯鳩分權制衡思想及其對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啟示[D];湘潭大學;2008年
7 劉延苗;玄學社會歷史觀初探[D];西北大學;2005年
8 繆慧;在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霞;評唐代詠史詩人的歷史觀[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10 全松柏;理性與偏離[D];湘潭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1685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168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