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環(huán)境犯罪危險犯及其對我國的借鑒
[Abstract]:Whether to establish dangerous crime in environmental criminal law is a hot issue in international law.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earth and homeland on which human beings depend and to reduce the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all countries have or are considering to bring the dangerous crime of destroying the environment into the scope of the adjustment of criminal law. Mexico and China, both developing countries, face almost the sam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Mexico, based on the aim of "risk prevention", stipulates the dangerous crime of environmental crime in the criminal code. The deep-seated concept of criminal law lies in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entralism" in environmental criminal law. It is necessary for China to draw lessons from the reasonable core of the dangerous crime of environmental crime in Mexico, perfect the legislation of environmental crim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advance the time point of environmental law protection, so as to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of environmental crime and promo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作者單位】: 西南科技大學法學院;墨西哥科利馬大學;
【基金】:四川省犯罪防控中心項目“低碳時代的國際環(huán)境犯罪立法研究”(項目編號11sd0147)的成果之一
【分類號】:D924.3;D973.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8條
1 趙星;安然;;環(huán)境犯罪對傳統(tǒng)刑罰目的之挑戰(zhàn)與應(yīng)對[J];法學雜志;2009年04期
2 李川;;論危險駕駛行為入罪的客觀標準[J];法學評論;2012年04期
3 肖松平;我國的環(huán)境刑事立法不應(yīng)設(shè)立危險犯[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3年04期
4 劉紅艷;;淺論環(huán)境犯罪危險犯[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5 何衛(wèi)東,章海,尹琳;日本環(huán)境刑法理論評析[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6 喬青;;應(yīng)然與實然的博弈——環(huán)境犯罪危險犯設(shè)立之必要性問題探討[J];四川警察學院學報;2012年05期
7 張霞;周文升;;中外環(huán)境犯罪形態(tài)與因果關(guān)系認定之比較[J];山東社會科學;2013年09期
8 侯艷芳;;關(guān)于我國污染環(huán)境犯罪中設(shè)置危險犯的思考[J];政治與法律;2009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富文;;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產(chǎn)黨宣言》為中心的考察[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1期
2 劉莎莎;;從《愛彌兒》中探究盧梭的生命教育理念[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3 林頤;;“自我”的兩個維度——讀丹尼爾·貝爾《社群主義及其批評者》[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03期
4 項志友;馬珊;;論法治的人性基礎(chǔ)——兼論中西人性觀對法治的影響[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2期
5 王圣揚;董瓊;;論刑事訴訟中的控辯平衡原則[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6 王作全;王立明;;論商業(yè)賄賂的法律規(guī)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1期
7 桂在泓;王平;;論當代中國政府能動性的發(fā)生與制約[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8 唐世月,賀志軍;中、德污染環(huán)境犯罪的若干問題比較[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9 陳德峰;;中國憲政文化簡析[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10 張傳文;黃邦漢;;儒家吏治倫理與現(xiàn)代吏治倫理的差異芻議[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肖能;;學術(shù)權(quán)利與行政權(quán)力:大學治理的核心范疇——以平衡論為視角[A];通過章程的大學治理[C];2011年
2 黎秀蓉;;“李約瑟之謎”的博弈論解讀[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3 張睿麗;;議會政治:憲政民主的運作[A];地方政府發(fā)展研究(第三輯)[C];2008年
4 鄭磊;;兩個村莊的村民政治——以農(nóng)民的選舉權(quán)意識為契入點[A];新農(nóng)村建設(shè)的制度保障[C];2005年
5 韓春暉;;民主:一種世俗化的實踐理性——評熊彼特的民主觀兼談對我國政治文明建設(shè)的啟示[A];北京高校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博士生第二次論壇--“現(xiàn)代民主與行政法”研討會會議資料[C];2006年
6 黎秀蓉;;制度是博弈的結(jié)果:國家理論[A];2005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精選論文(第二部分)[C];2005年
7 何勤華;;西方法學觀在近代中國的傳播[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法治文明的承繼與融合”法律分論壇論文或提要集[C];2004年
8 田山俊;;論盧梭的勞動教育思想:政治觀與哲學觀的角度[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徐衛(wèi)紅;;教育為了國家——柏拉圖、盧梭教育思想的烏托邦色彩[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張學強;;顏元與盧梭教育思想之比較[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較研究(含比較教育等)[C];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宇飛;企業(yè)國有資產(chǎn)管理體制的法律探索[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晉入勤;企業(yè)國有產(chǎn)權(quán)交易法律制度創(chuàng)新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張少林;被害人行為刑法意義之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鄭現(xiàn)U,
本文編號:21241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124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