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法制統(tǒng)一視野下民族習慣法對刑事司法的影響與應對——以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為例
本文選題:民族習慣法 + 刑事司法; 參考:《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摘要】:民族習慣法在民族地區(qū)處理刑事糾紛中發(fā)揮著一定積極作用的同時,對刑事司法產(chǎn)生著消極影響。在刑事司法體系之外并存著另一個處理刑事案件的系統(tǒng),一定程度上威脅到國家法制的統(tǒng)一。需要理性和務實地看待民族習慣法在當下民族地區(qū)所展現(xiàn)的能量,在刑事司法中改造和整合民族習慣法,實現(xiàn)國家制定法與民族習慣法的良性互動,既發(fā)揮民族習慣法的積極價值,又維護國家法制的統(tǒng)一。
[Abstract]:National customary law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handling criminal disputes in minority areas, and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criminal justice. Besides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there is another system to deal with criminal cases, which to some extent threatens the unity of the national legal system.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national customary law and the national customary law, it is necessary to treat the energy of the national customary law in the present ethnic areas rationally and pragmatically, to reform and integrate the national customary law in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and to realize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national customary law and the national customary law. Not only give play to the positive value of national customary law, but also maintain the unity of national legal system.
【作者單位】: 西南民族大學科技處;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寧南縣人民檢察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與民族政策的完善創(chuàng)新研究”(11&ZD058) 西南民族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項目“和諧視野下西部民族地區(qū)刑事法治若干問題研究”(10SZYZJ22)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20.4;D9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蘇永生;;“文化的刑法解釋論”之提倡——以“賠命價”習慣法為例[J];法商研究;2008年05期
2 萬兵;;恢復性司法的理論困境[J];法制與社會;2007年08期
3 馬蘭花;;研究少數(shù)民族刑事習慣法的三個視角[J];青海民族研究;2009年03期
4 袁春蘭;來自“坎下法庭”的啟示[J];社會科學家;2005年04期
5 陳卯軒;;少數(shù)民族習慣法的身份、功能與價值分析——以中國西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為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0年07期
6 侯斌;;西南少數(shù)民族刑事習慣法及其現(xiàn)代價值[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0年07期
7 陳瑞華;;刑事訴訟的私力合作模式——刑事和解在中國的興起[J];中國法學;2006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永生;;犯罪本質理論的困境與出路——以我國民族地區(qū)的刑事法治發(fā)展為中心[J];北方法學;2010年02期
2 王志祥;何恒攀;;論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圍[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3 廖明;;論刑事和解的客體[J];比較法研究;2010年05期
4 趙林虎;楊文杰;;適用刑事和解制度探析[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5 魏在軍;;刑事和解的權理基礎——公權對私權的尊重與讓與[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6 鄧陜峽;;以被害人權利救濟為視角解讀我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7 郭銳林;;論刑事和解的理念基礎[J];長春大學學報;2010年09期
8 章華峰;;我國刑事和解的理論基礎[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9 楊飛雪;;刑事和解在審判階段的制度構建[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10 劉仁文;;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研究[J];當代法學;200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馮中華;;以公訴權為核心矯正刑事和解制度[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2 上海市長寧區(qū)檢察院課題組;;我國檢察機關在刑事和解發(fā)展中的基本立場[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張媛媛;;未成年犯罪處遇與刑事和解立法——從董必武立法思想談起[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輯)[C];2008年
4 鄭劍;周德金;;刑事法官對司法環(huán)境的態(tài)度和策略——重溫董必武依法辦事思想的啟示[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輯)[C];2009年
5 鄧陜峽;;對我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法律思考——以被害人民事權利的救濟為視角[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6 張家貞;;尊重和保障人權條款在刑事司法中的落實——以刑事和解制度為切入[A];第八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尊重和保障人權條款在刑事司法中的落實[C];2012年
7 余慧玲;;淺議刑事和解制度及其限度——尋求藏區(qū)“賠命(血)價”習慣法與刑事司法之間的衡平[A];探索社會主義司法規(guī)律與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國法院第23屆學術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上)[C];2011年
8 唐震;;從現(xiàn)實向理想的邁進——知識產(chǎn)權刑事自訴的實施路徑[A];探索社會主義司法規(guī)律與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國法院第23屆學術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下)[C];2011年
9 陳亞爾;;“贏在二審”——有害正義:刑事訴訟中的博弈關系難題[A];建設公平正義社會與刑事法律適用問題研究-全國法院第24屆學術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上冊)[C];2012年
10 張芳;;論我國刑事和解制度之完善[A];建設公平正義社會與刑事法律適用問題研究-全國法院第24屆學術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下冊)[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少林;被害人行為刑法意義之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李貴揚;刑事訴訟中被害人權利探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張鋼強;論經(jīng)濟平等的正當性依據(jù)[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4 薛靜麗;刑罰權的動態(tài)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5 王天林;偵查行為侵權司法救濟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尹華蓉;論親告罪的合理范圍[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7 劉召;刑事裁判的可接受性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8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9 吳立志;恢復性司法基本理念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10 張晉元;法流失論[D];吉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華英;論刑事和解中的調解人[D];湘潭大學;2009年
2 季元強;論輕傷害案在檢察環(huán)節(jié)適用調解機制[D];蘇州大學;2010年
3 李沙沙;侵權責任與刑事責任競合關系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4 張莉;關于甘肅省法院適用非監(jiān)禁刑的調研分析[D];蘭州大學;2010年
5 董素琴;輕微刑事案件委托人民調解制度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6 韓孔林;刑事和解若干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何宇;罪刑法定語境下的刑事習慣法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8 郭雄;刑事和解:我國刑事訴訟的一個正當性程序[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9 汪俊仁;刑事和解在我國當前面臨的困境及其出路[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10 鐘亞雅;以檢察機關為主導的刑事和解程序建構[D];暨南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玄瑋;;司法能夠在多大程度上過問政治?[J];讀書;2009年07期
2 蔣立山;為什么有法律卻沒有秩序——中國轉型時期的社會秩序分析[J];法學雜志;2005年04期
3 李洪欣;陳新建;;新中國成立前壯族刑事習慣法的辯證思考[J];桂海論叢;2005年06期
4 蔣超;;論少數(shù)民族習慣法的現(xiàn)代化途徑[J];甘肅社會科學;2008年03期
5 楊華雙;;嘉絨藏區(qū)刑事習慣法分析[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6 陳金全;西南少數(shù)民族習慣法述論(上)[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7 田成有;鄉(xiāng)土社會中的國家法與民間法[J];開放時代;2001年09期
8 王鈞;;刑法解釋的常識化[J];法學研究;2006年06期
9 蘇彩霞;;實質的刑法解釋論之確立與展開[J];法學研究;2007年02期
10 蘇永生;;國家刑事制定法對少數(shù)民族刑事習慣法的滲透與整合——以藏族“賠命價”習慣法為視角[J];法學研究;2007年06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N];檢察日報;2006年
2 本報記者 張景義 李文廣 趙炳松 本報通訊員 權伍琦;[N];人民法院報;200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其才;;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民族習慣法——以廣西金秀郎龐瑤族“做社”為例[J];中國民族;2007年03期
2 韋成球;大化風景區(qū)各民族習慣法的調查[J];廣西民族研究;1996年03期
3 高其才;羅昶;;瑤族固有習慣法的現(xiàn)代價值——以《大瑤山團結公約》的議訂為考察對象[J];人民論壇;2011年17期
4 柴進;國家法制統(tǒng)一視野中的民族習慣法[J];貴州民族研究;2003年04期
5 謝暉;;民間法·民族習慣法專欄主持人手記(十八)[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6 李可;;試論民族習慣法的要素和效力[J];青海民族研究;2006年01期
7 蔣超;;民族習慣法與民族習慣涵義解析[J];學術界;2008年03期
8 王學輝;;民族習慣法與現(xiàn)行法制的沖突及其消融[J];現(xiàn)代法學;1993年06期
9 魏剛健;;淺議民族習慣與民族習慣法[J];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10 謝暉;;民間法·民族習慣法專欄主持人手記(十二)[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萍;;我國刑事司法與無罪推定原則的差距及完善對策[A];江西省撫州市社科聯(lián)論文集(2002-2003)政治類[C];2003年
2 莫洪憲;王明星;;董必武刑事司法政策思想之探討[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輯)[C];2003年
3 郭浩善;馬獻釗;;“入世”后犯罪形態(tài)的變化及其對刑事司法理念的影響[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三屆會員代表會議——暨第十一屆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C];2002年
4 陳曉明;;和諧社會建設中的刑事司法制度——論刑事司法雙軌制的構建[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一輯)[C];2006年
5 袁周斌;;淺析董必武的刑事司法思想[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輯)[C];2008年
6 iJ萌;;少年刑事司法制度,
本文編號:21071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107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