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美國總統(tǒng)之緊急特權(quán)
本文選題:緊急狀態(tài) + 特權(quán) ; 參考:《重慶大學》2013年碩士論文
【摘要】:一個良好的秩序,其本身不僅能預設(shè)一套常規(guī)時期保護秩序的手段,還應該能在其中發(fā)展出于緊急狀態(tài)時捍衛(wèi)秩序的機制。一個民主國家于常規(guī)時期保護秩序的手段,最主要是法律,但法律并不能完全涵蓋緊急狀態(tài),甚至有時嚴格適用法律將使得緊急狀態(tài)變成完全的無序。所以,法律必須以某種方式調(diào)整適應因緊急狀態(tài)而發(fā)生的這種困窘。故本文之目的,在于論證當美國處于緊急狀態(tài)時,美國總統(tǒng)所具有的一種捍衛(wèi)憲法秩序,消除緊急狀態(tài)的特權(quán)。本文主要分為五個部分進行論述。 第一部分是對緊急狀態(tài)的概述。在此部分,首先結(jié)合美國歷史上有關(guān)緊急狀態(tài)的實例,對特權(quán)適用之前提(緊急特權(quán))做語義學上的界定。然后,對“特權(quán)”一詞進行多維度探討,得出特權(quán)可以區(qū)分為自然特權(quán)以及約定特權(quán)兩種的結(jié)論。最后,對總統(tǒng)緊急特權(quán)進行描述,并認定總統(tǒng)緊急特權(quán)是一種職位特權(quán),就其本質(zhì)而言,其仍為一種約定特權(quán)。第二部分是對總統(tǒng)緊急特權(quán)的證成。于此部分,首先闡述了兩種解讀憲法的謬誤以及法學思維的三種模式,對總統(tǒng)緊急特權(quán)提供一種合憲性解讀。然后,引入功利主義論證,通過追隨密爾的功利主義以及自由哲學,對經(jīng)典功利主義進行一番改造,使得緊急特權(quán)即符合功利主義的要求,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減緩相關(guān)批判者對此的詰難。最后,通過引入直覺主義相關(guān)原理,使得總統(tǒng)緊急特權(quán)能夠符合公意的論證。第三部分對緊急特權(quán)適用范圍進行論證,,該部分從戰(zhàn)爭,經(jīng)濟危機,恐怖主義三個方面進行論證。第四部分討論國會對緊急特權(quán)的限制。于此部分,詳細檢討《國家緊急狀態(tài)法》相關(guān)內(nèi)容,并結(jié)合法律實施以來的情況,探索出一條國會能有效作用于緊急特權(quán)的道路。第五部分討論法院對緊急特權(quán)的限制。于此部分中,首先闡述幾個案例,探討出聯(lián)邦法院是否承認總統(tǒng)于國家緊急狀態(tài)下享有緊急特權(quán)的兩種聲音,并指出承認總統(tǒng)享有緊急特權(quán)對最高法院而言是一種明智的做法。然后,探討了三種能被用來限制緊急特權(quán)的判例原則。第一個判例原則是通過合眾國訴尼克松一案發(fā)展而來的特權(quán)不排除司法審查原則。第二個判例原則是大法官霍姆斯經(jīng)過一系列案例發(fā)展而來的“明顯與即發(fā)危險”標準。第三個判例原則是可以被用來檢驗緊急特權(quán)行使方式是否適當?shù)淖畹图s束手段標準。
[Abstract]:A good order not only presupposes a set of means to protect order in the normal period, but also can develop the mechanism of defending order out of a state of emergency. The most important means of protecting order in a democratic country is the law, but the law can not completely cover the state of emergency, and sometimes the strict application of the law will make the state of emergency completely disordered. So the law must in some way adjust to this embarrassment arising from a state of emergency.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emonstrate that when the United States is in a state of emergency,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has a privilege of defending the constitutional order and eliminating the state of emergency. The first part is an overview of the state of emergency. In this part, firstly, the premise of the application of privilege (emergency privilege) is defined in terms of semantics, based on the examples of states of emergency in the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n,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word "privilege" in many dimensions, and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privileg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kinds: natural privilege and convention privilege. Finally, it describes the emergency privilege of the president, and concludes that the emergency privilege of the president is a kind of post privilege, which, by its nature, is still a kind of contractual privilege. The second part is the proof of the President's emergency privilege. In this part, two kinds of fals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three modes of legal thinking are expounded, which provide a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emergency privilege of the President. Then, by introducing utilitarian argumentation and following Mill's utilitarianism and liberal philosophy, the classical utilitarianism is reformed to make emergency privileges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utilitarianism. And to a certain extent to ease the relevant critics of this heckling. Finally, by introducing the doctrine of intuitionism, the emergency privilege of the president can meet the general purpose. The third part demonstrates the scope of emergency privilege, including war, economic crisis and terrorism. The fourth part discusses congressional restrictions on emergency privileges. In this part, the relevant contents of the National Emergency Law are reviewed in detail, and combined with the situation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w, an effective way for Congress to act as an emergency privilege is explored. Part V discusses the court's restrictions on emergency privileges. In this part, several cases are presented to examine whether the Federal Court recognizes the President's emergency privileges under a state of emergency, and points out that it would be wise for the Supreme Court to recognize the President's emergency privileges. Then, three kinds of precedent principles which can be used to limit emergency privilege are discussed. The first principle is that the privilege developed through the United States v. Nixon case does not exclude the principle of judicial review. The second principle of precedent is the "obvious and imminent danger" standard developed by Justice Holmes through a series of cases. The third case principle is the minimum measure of restraint that can be used to test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way emergency privileges are exercised.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D971.2;DD912.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萱;;緊急狀態(tài)下的公民基本權(quán)利保護[J];法制與社會;2009年01期
2 梁智俊;;從汶川地震看憲法上的國家緊急權(quán)[J];中國公共安全(學術(shù)版);2009年Z1期
3 石啟龍;;緊急狀態(tài)下警察權(quán)擴張的法理分析[J];吉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1期
4 石啟龍;;緊急狀態(tài)下警察權(quán)的重構(gòu)[J];云南警官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fā)言人就南非當局“實行全國緊急狀態(tài)”發(fā)表的聲明[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1986年17期
6 楚劍;;對治安緊急處置方略的研究(五)五、治安緊急處置的特殊措施[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1990年05期
7 黎映桃,胡鐵民;緊急狀態(tài)與行政權(quán)的能動舒展——對SARS時期一個案例的中西(美)憲政比較思考[J];理論與改革;2003年05期
8 單飛躍,陽永恒;緊急狀態(tài)下經(jīng)濟安全法律問題研究[J];法商研究;2004年01期
9 柳建龍;周沫;;緊急狀態(tài):憲法效力與公民權(quán)利[J];連云港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10 董武;;非常態(tài)下的決策[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鑫;陳澤華;;緊急狀態(tài)下國家行為的法律依據(jù)[A];科學發(fā)展觀與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文魁;段霞;孟祥青;閆文虎;汪朝暉;;北京國際化進程中的安全問題[A];城市安全:首都國際化進程研究報告[C];2010年
3 沈春琳;袁東;郭常義;;地震突發(fā)應急狀態(tài)下環(huán)境衛(wèi)生工作的思考[A];2008農(nóng)村改水改廁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申艷紅;;論政府維穩(wěn)管理的法律原則[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10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楊闖;;國際城市面臨的公共安全問題[A];城市安全:首都國際化進程研究報告[C];2010年
6 汪朝輝;;日美國際城市危機管理經(jīng)驗[A];城市安全:首都國際化進程研究報告[C];2010年
7 張云飛;;論我國金融危機管理法立法的必要性和思路[A];建設(shè)經(jīng)濟文化強。禾魬(zhàn)·機遇·對策——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9年學術(shù)年會文集(1)[C];2009年
8 周瑋;郭鵬;;淺談公共危機管理法制建設(shè)[A];科學發(fā)展觀與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溫志強;;大部制視域下的公共危機管理體制構(gòu)建研究[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10 劉大生;;《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語義學點評[A];邊緣法學論壇[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王建剛;美國紐約州進入緊急狀態(tài)[N];人民日報;2008年
2 記者 凌朔;泰民主黨獲多黨支持,兩機場緊急狀態(tài)解除[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3 記者 朱麗;泰國解除清邁等3府緊急狀態(tài)[N];人民日報;2010年
4 記者 孫廣勇;泰國延長曼谷等4府緊急狀態(tài)[N];人民日報;2010年
5 本報駐泰國記者 任建民;曼谷進入緊急狀態(tài)[N];人民日報;2009年
6 ;海地進入緊急狀態(tài),太子港施宵禁[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7 本報駐阿拉木圖記者 張春友;吉政府宣布首都進入緊急狀態(tài)[N];光明日報;2010年
8 記者 陳志新;吉爾吉斯斯坦實行緊急狀態(tài)[N];人民日報;2010年
9 本報駐哈薩克斯坦記者 陳志新 駐俄羅斯記者 譚武軍 駐美國記者 馬小寧;吉爾吉斯斯坦延長南部緊急狀態(tài)[N];人民日報;2010年
10 本報駐埃及記者 黃培昭;巴林百姓支持解除緊急狀態(tài)[N];人民日報;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侯曉蕾;行政應急權(quán)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2 周小明;印度憲法及其晚近變遷[D];華東政法大學;2013年
3 伍操;戰(zhàn)時國民政府金融法律制度研究(1937-1945)[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4 牛忠江;突發(fā)公共事件中公共利益與私權(quán)沖突的法律平衡[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5 于艷玲;高等院校應急管理體系的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6 張立先;金融應急管理的法律規(guī)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7 李瑤;突發(fā)環(huán)境事件應急處置法律問題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諶長生;論美國總統(tǒng)之緊急特權(quán)[D];重慶大學;2013年
2 魏定宏;緊急狀態(tài)下自由權(quán)保障制度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玉姣;論緊急狀態(tài)下行政權(quán)力的控制[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4 劉暢;我國緊急狀態(tài)預警制度安排分析[D];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11年
5 王耀廷;論緊急狀態(tài)下人權(quán)的克減與保障[D];山西大學;2012年
6 譚朝思;緊急狀態(tài)下政府權(quán)力行使的法律規(guī)制[D];河北師范大學;2013年
7 杜睿;關(guān)于國家緊急權(quán)的立法問題研究[D];東北大學;2008年
8 方劍;緊急狀態(tài)下的人權(quán)保障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3年
9 權(quán)基洪;緊急狀態(tài)下公民基本權(quán)利的限制與保障[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10 阮嘯;緊急狀態(tài)下應急行政行為效力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0079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007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