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域經濟立法協(xié)調機制的價值與建構——以黃藍戰(zhàn)略為例
本文選題:區(qū)域經濟立法 + 黃藍戰(zhàn)略; 參考:《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年11期
【摘要】:作為密切聯(lián)系的兩大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黃藍戰(zhàn)略的實施需要法治化的保障,區(qū)域經濟立法協(xié)調機制就是其中之一。從有利于遏制地方保護、貫徹中央政策、解決法律沖突和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角度,探討了區(qū)域經濟立法協(xié)調機制的實踐價值;歸納了區(qū)域經濟立法協(xié)調機制的基本模式,將其分為單行法模式和并存模式,其微觀制度建構包括建立磋商制度、設立專門機構、進行信息共享和公開等。
[Abstract]:As two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closely link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yellow and blue strategy needs to be guaranteed by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regional economic legislation is one of the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value of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regional economic legislation from the angle of restraining local protection, carrying out the central policy, resolving the conflict of laws and realiz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summarizes the basic mode of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regional economic legislation. It can be divided into single law mode and coexistence mode. The micro system construction includ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nsultation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of specialized agencies, the sharing of information and the opening of information.
【作者單位】: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法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1CFX002)
【分類號】:D920.0;D922.2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肖金明,段毅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與中國法治[J];法學論壇;2002年02期
2 章志遠;韓國信息公開法述評——兼及對中國的立法啟示[J];河南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3 侯衛(wèi)真;日本信息公開制度及其實施[J];中國檔案;2004年02期
4 張桂芝;行政公共信息公開與公民知情權的法律保護[J];蘭州商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5 劉作翔;信息公開、知情權與公民隱私權的保護——以新聞采訪中的“暗拍”為案例而展開分析[J];學習與探索;2004年04期
6 朱芒;開放型政府的法律理念和實踐(下)——日本的信息公開制度[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02年04期
7 王傳濤;;中國需要這樣的法律斗士[J];法制與社會(銳視版);2008年08期
8 王平生;陳秋玲;;論法治信用[J];政治與法律;2007年01期
9 徐志軍;;我國信用體系建設中征信立法的基本問題分析[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10 ;信息公開擔保的法律性質[J];法學研究;199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姚金菊;;美國高校信息公開研究[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2 王慧;;中美海上石油泄露應急機制的比較研究——以墨西哥灣石油泄露事件和大連灣石油泄露事件為例[A];生態(tài)安全與環(huán)境風險防范法治建設——2011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二冊)[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公開:溝通政府與人民的渠道[N];法制日報;2001年
2 傅思明;信息公開時代的信息保密問題[N];學習時報;2007年
3 記者 范春生;沈陽一市民打贏信息公開官司[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4 本報記者 查慶九;公共信息公開的潮流與法制化[N];法制日報;2003年
5 鐘紀外;美公布《信息自由法》新指導方針[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09年
6 陳端洪;應急首先要面對真實[N];法制日報;2003年
7 記者 楊茜邋通訊員 陳霏;三農民狀告桐鄉(xiāng)國土局[N];嘉興日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趙蕾;上海律師窮追4萬億去向何方 發(fā)改委再次回答:具體不能告訴你[N];南方周末;2010年
9 漆 浩;法院電子政務已初具雛形[N];人民法院報;2005年
10 楊支柱;處理謠言案件需要明確的幾個法律問題[N];南方周末;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昌君;美國藥品不良反應應對機制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2 王軍;私人主體的信息公開義務之認定標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3 謝恩平;美國的《信息自由法》與媒體[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4 孟小潔;清代法律公布制度的局限與革新[D];復旦大學;2011年
5 袁俊鋒;當代中國地方立法公眾參與機制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6 馮婧雅;風險社會視角下的中國法律治理[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肖兆波;中美行政立法程序比較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8 蘇建永;公眾參與立法機制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9 冒業(yè)鑫;公民網絡監(jiān)督的法律規(guī)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年
10 李成斌;論授權立法的監(jiān)督制度[D];復旦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9626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1962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