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法史論文 >

產(chǎn)品缺陷隱瞞與法人犯意認定——從豐田“召回門”事件切入

發(fā)布時間:2018-05-06 10:17

  本文選題:豐田“召回門” + 缺陷隱瞞; 參考:《中國刑事法雜志》2012年05期


【摘要】:法人犯罪的成立,既需要具備客觀要件,也需要具備主觀要件。法人犯意的認定,不能簡單地將法人雇員的犯意直接歸屬于法人,而應當將法人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格體來對待,從法人整體的組織結構、決策程序、政策文化等方面來考察其犯意內(nèi)容。在涉及產(chǎn)品質(zhì)量的犯罪中,隱瞞產(chǎn)品缺陷是認定法人犯意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隱瞞產(chǎn)品缺陷是違反行業(yè)文化的悖德行為,是法人犯意認定的基礎。如果所隱瞞的產(chǎn)品缺陷是國家法律、行業(yè)規(guī)范所明確禁止的,則悖德程度嚴重,足以認定存在犯意。在豐田"召回門"事件中,豐田公司之所以最終未被訴諸刑事審判,根本原因在于其并未向公眾隱瞞產(chǎn)品缺陷。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legal person crime requires both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elements. To identify the criminal intent of a legal person, we should not simply attribute the criminal intent of the employee of the legal person to the legal person, but treat the legal person as an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from the overall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decision-making procedure of the legal person. Policy culture and other aspects to examine its criminal intent. Concealment of product defects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factor in determining the criminal intent of legal person in the crime of product quality. Concealing product defects is contrary to industry culture and is the basis of legal person's criminal intent. If the hidden product defects are explicitly prohibited by national laws and industry regulations, then the degree of immorality is serious enough to identify the existence of criminal intent. In the case of Toyota's "recall door," Toyota ultimately did not go to criminal trial because it did not hide product defects from the public.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
【基金】:“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
【分類號】:D971.2;DD91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黎宏;論單位犯罪的主觀要件[J];法商研究-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學報(法學版);2001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伍紅,向國慧;強迫交易罪若干問題研究——對兩起強迫交易案件的分析[J];法律適用;2003年Z1期

2 鄧文莉;污染環(huán)境犯罪的罪過問題探析[J];求索;2004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梁雪冰;單位犯罪概念論[D];吉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章谷雅;法人犯罪的刑事責任及其立法完善[D];四川大學;2003年

2 曾惠成;我國內(nèi)地一般緩刑條件的適用和立法完善[D];湘潭大學;2003年

3 張紀寒;單位犯罪若干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4 宋丹;監(jiān)督過失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5 劉子敬;論法人犯罪的概念及其構成[D];武漢大學;2004年

6 郭銳林;單位犯罪的整體性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7 陳玉;單位犯罪的刑事責任及其處罰[D];蘇州大學;2004年

8 李欣;單位犯罪若干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9 馮月英;單位犯罪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10 段汝剛;單位犯罪疑難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185191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185191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20e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