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刑事案例指導制度
本文選題:刑事案例 + 指導制度; 參考:《華東政法大學》2009年碩士論文
【摘要】: 隨著我國法制建設的不斷深入,我國的立法體系越來越趨于完備,司法的質(zhì)量也不斷得以提升。在法治環(huán)境得以改善的前提下,國民的法律意識也得以不斷增強,法律的權(quán)威性開始逐漸得到體現(xiàn)。人們越來越關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司法行為是否符合法治的精神。從媒體對許霆案的密切報道到公眾對發(fā)生在更早一些時候的“云南許霆案”的判決再審的關注,無不體現(xiàn)民眾對刑事案件司法裁決的公正、公平的期待。法律本身蘊涵著公正、統(tǒng)一、確定的理念,社會公眾往往也是通過同案同判來解讀和體驗這一法治理念。因此,如何構(gòu)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符合當前法治進程和民眾心愿的判例制度就提到我國最高司法機關的議事日程中。早在2005年10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已經(jīng)明確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國案例指導制度的立制構(gòu)想,說明我國最高審判機關已經(jīng)意識到當前我國刑事司法對案例指導制度的亟需,因為案例指導制度在行為法領域要比在組織法領域更具空間,在人身權(quán)領域要比在財產(chǎn)權(quán)領域更具有成效。刑事法律作為保障社會秩序,保障人民人身、財產(chǎn)的重要法律,結(jié)合刑事司法的特殊性,建立我國刑事案例指導制度顯得尤為重要。 在我國刑事訴訟中,指導司法行為的成文立法采用了概括、抽象的模式取向,一方面為司法的運作提供了普適性的指導,但另一方面也帶來了司法可操作性差的弊端,由此給司法界人士以及普通百姓都帶來了理解與適用上的不便,有時候甚至會出現(xiàn)同一條文的多種司法解讀。同時,由于我國刑事司法在實踐中所存在的一些內(nèi)外部行政管理模式而導致的動輒請示的慣性思維,審判法官往往存在一種依賴上級個案指導的惰性,故實踐中往往出現(xiàn)不規(guī)范的個案指導現(xiàn)象。這些弊端的存在不僅直接影響司法的獨立性,更容易催生司法腐敗。因此,社會各界都呼吁建立一個具有系統(tǒng)而權(quán)威的案例指導制度來彌補這些不足。 綜上,刑事案例指導制度的建立旨在彌補刑事成文法的不足,其在防止司法不獨立,合理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權(quán),防止司法腐敗,提升刑事司法的社會公信度等方面都不無裨益。其所具有的直觀、具象的司法特性更是司法機關對話普通百姓的重要溝通橋梁,它將引導司法人員適當行使手中的權(quán)力,從而為刑事訴訟程序的運行提供更為完備的司法資源。因此,我國刑事案例指導制度是一項建立在訴訟實踐基礎上的、能夠滿足現(xiàn)實司法需求效應的重要法律制度。 然而,在上述最高法院有關構(gòu)建案例指導制度的意見出臺近四年時間里,我國雖然在該領域取得了一定的建章立制的成果,但是與我們所期待的應然效應仍存在相當?shù)牟罹唷,F(xiàn)行既有的刑事案例指導制度缺乏明確的定位,最高法院的規(guī)定本身原則性較強,可操作性較差;而各地所制定的規(guī)則又呈現(xiàn)分散性,缺乏對司法統(tǒng)一的約束效力;同時,相關的制度建設未形成完整的配套體系,因此,在有效調(diào)動法律資源方面,尚不能形成規(guī)制和整合效能。上述這些問題客觀上已經(jīng)成為進一步推動我國刑事案例指導制度建設的瓶頸和障礙。 在未來的刑事案例指導制度建設中,我們需要對上述既存的制度性弊端加以改革和完善,建設符合中國國情的刑事案例指導。筆者認為,有必要在該項制度的改革過程中首先明確:我們需要構(gòu)建的刑事案例指導制度,具有法律淵源的屬性,也是輔助我國成文法的一種特殊的司法解釋。在這樣一種法律資源的定位前提下,再從宏觀上對案例制度的制定、公布等程序性保障建設做進一步的完善,明確具體的操作規(guī)程,賦予該項制度對全國刑事司法審判的實在的指導約束效力;同時,為保障其約束力的有效實現(xiàn),應對違反刑事案例約束力的訴訟行為,給予必要的監(jiān)督并附之于相應的法律責任;同時完善與刑事案例指導相關的配套制度,使刑事案例發(fā)揮其應有的功能和作用。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our country ' s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 our country ' s legislative system is more and more complete , and the quality of the judiciary has been improved .
In our country ' s criminal procedure , the legislation that directs the judicial act adopts the general and abstract model orientation , on the one hand , provides universal guidance for the operation of the judiciary , but on the other hand , there is a lot of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that relies on the guidance of the superior cases . At the same time , the existence of these abuses not only directly affects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judiciary , but also promotes the judicial corruption . Therefore , all circles of society call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ystematic and authoritative case guidance system to make up for these deficiencies .
Therefore , the criminal case guidanc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legal system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litigation practice and able to meet the demand effect of reality .
However , in the past four years in the opinion of the above - mentioned Supreme Cour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se guidance system , our country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this field , but there is still a considerable gap with the expected effect . The existing criminal case guidance system lacks clear positioning , and the provisions of the Supreme Court are of good principle and poor in operability ;
However , the rules formulated in various localities also show the dispersion and lack the binding effect on the unification of justice ;
At the same time , the related system construction does not form a complete supporting system , so the regulation and integration efficiency cannot be formed in the effective mobilization of legal resources . These problems have become the bottleneck and obstacle to further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riminal case guidance system in our country .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uture criminal case guidance system , we need to reform and perfect the above - mentioned institutional shortcomings and construct the criminal case guidance which accords with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China .
At the same time ,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effective realization of its binding force , it shall give the necessary supervision and attach it to the corresponding legal liabili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riminal case binding action ;
At the same time , perfect the supporting system related to the criminal case guidance , make the criminal case exert its proper function and function .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政法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D920.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溯;;案例指導制度的構(gòu)建與完善[J];法制資訊;2011年05期
2 曹堅;;檢察機關案例研究指導制度的構(gòu)建途徑[J];廣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3 房文翠;丁海湖;;法學教育改革新導向:案例指導制度[J];法律適用;2008年06期
4 張志銘;;對中國建立案例指導制度的基本認識[J];法制資訊;2011年01期
5 王振民;;法律體系的新成員——案例指導制度[J];中國法律;2010年05期
6 王顯德;何志;;論我國案例指導制度的構(gòu)建[J];人民司法;2005年10期
7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課題組;;關于完善案例指導制度的調(diào)研報告[J];人民司法;2007年19期
8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課題組;;關于完善案例指導制度的調(diào)研報告[J];法制資訊;2008年01期
9 ;海南高院院長董治良談到 案例指導制度有助于確保司法尺度統(tǒng)一[J];法制資訊;2011年01期
10 傅蔚蔚;張旭良;;試論我國案例指導制度之建構(gòu)[J];法律適用;2006年Z1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王書林;新疆高院啟動案例指導制度[N];人民法院報;2006年
2 特約記者 許恒;賀州市八成村屯實行聚餐報告指導制度[N];中國醫(yī)藥報;2010年
3 聶敏寧 本報記者 高云君;省高院穩(wěn)步推進案例指導制度[N];四川日報;2004年
4 墨帥;案例指導制度不能剝奪訴權(quán)[N];檢察日報;2007年
5 楊雨澤;在實踐中建立和完善案例指導制度[N];光明日報;2006年
6 公丕祥;完善中國特色案例指導制度之我見[N];法制日報;2011年
7 袁成本邋張志華;規(guī)范自由裁量權(quán) 防止同案不同判[N];法制日報;2007年
8 陳燦平;從司法方法性管理視角發(fā)展案例指導制度[N];人民法院報;2006年
9 張春寧 江蘇省徐州市紀委監(jiān)察局案件審理室;對建立和完善案例指導制度的思考[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11年
10 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 林衛(wèi)星;明確定位 完善機制[N];人民法院報;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亞楠;刑事案例指導制度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0年
2 付成;論我國刑事案例指導制度的構(gòu)建[D];山東大學;2010年
3 李國輝;我國案例指導制度的嬗變與模式探索[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4 梁光成;案例指導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5 吳恙;試論案例指導制度[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6 李鵬;論案例指導制度在我國法律體制中的地位和作用[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7 呂芯葉;論我國環(huán)境司法案例指導制度的構(gòu)建[D];昆明理工大學;2011年
8 戴瑛;我國案例指導制度問題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9 霍麗娟;民事案例指導制度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10 李升成;比較法視野下我國案例指導制度解析[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8099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1809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