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文集收錄制誥之舉論析
本文選題:宋代 切入點:制誥 出處:《史學月刊》2013年03期
【摘要】:宋代之制誥文書主要為用于包括宰執(zhí)、皇親在內(nèi)的中高級別人事任免、加勛封贈的"王言"文書,通常由善于文翰的兩制詞臣負責起草。本著"示于后世,則為王者之訓謨"的目的,宋人將大量制誥文字編次成卷,收入文集,傳播四方。此舉亦旨在保存"本朝之故實"。因制誥在一定程度上還反映出作者的文學造詣和創(chuàng)作水準,有不少篇章于時已大獲贊譽,故宋人將其納入文集不僅為合法之舉,亦為彰顯聲名之事。另外,個人對"王言"制誥的搜集、編錄亦與朝廷對制誥的頒布、管理及宋人對文集之編纂有緊密聯(lián)系。
[Abstract]:The Song Dynasty is mainly used for patent documents including Zaizhi, high level personnel, and royalty, as the "king of Yan Xun" instruments, usually by his two words at the Bonham responsible for drafting. The spirit of "shown in the future, for the king of the training Mo", the song will be a large number of patent words in line rolls, revenue collection, dissemination of the Quartet. This is to preserve the "towards it". Because the patent to a certain extent also reflects the author's literary attainments and the creation of standards, there are a lot of text to have received great acclaim, the song will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proceedings not only for legal act, is also a highlight of fame things. In addition, the "king of individual words" patent collection, and also the court of patent catalog promulgated, and the managem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mpilation of essays.
【作者單位】: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與孫中山研究所;
【分類號】:K244;D92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東光;唐宋時期的中樞秘書官[J];歷史研究;1995年04期
2 沈小仙;龔延明;;唐宋白麻規(guī)制及相關術語考述[J];歷史研究;2007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圣鐸,孟憲玉;宋真宗的潛邸舊臣考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2 鄧小南;“正家之法”與趙宋的“祖宗家法”[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3 張yN;;從“專行誥詞”到“分押制敕”——北宋外制官在詔令頒行程序中的職事變化[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4 葉煒;;唐代“批答”述論——以地方官所獲“批答”為中心[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5 董劭偉;;唐代吏部尚書選任考察[J];北方論叢;2010年06期
6 田志光;苗書梅;;南宋相權擴張若干路徑論略[J];北方論叢;2012年03期
7 謝愛偉;;新聞發(fā)言人及其語言發(fā)展研究[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8 何易展;;唐代巴蜀文人仲子陵生平考述[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9 唐春生;唐宋學士院及翰林學士別稱考[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10 歐天發(fā);;祈愿類俗賦舉要(一)[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范明靜;大歷、貞元文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崔延平;北宋士大夫交游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3 趙晨昕;唐代宦官權力的制度解析[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4 柴國生;唐宋時期生物質能源開發(fā)利用研究[D];鄭州大學;2012年
5 陳靈海;唐代刑部[D];華東政法學院;2004年
6 熊海英;北宋文人集會與詩歌[D];復旦大學;2005年
7 付興林;白居易散文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8 謝建忠;《毛詩》及其經(jīng)學闡釋對唐詩的影響[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9 張立榮;北宋前期七言律詩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10 蔡連衛(wèi);“楊家將”小說傳播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文翔;《聊齋志異》酒文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珂;中唐翰林學士詩歌創(chuàng)作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3 李W,
本文編號:17250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1725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