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濟與人權(quán):全球化時代法律關注的重心——解讀戴爾瑪斯-馬蒂《世界法的三個挑戰(zhàn)》
本文選題:全球化 切入點:經(jīng)濟 出處:《河北法學》2013年06期
【摘要】:《世界法的三個挑戰(zhàn)》一書集中反映了法國法學家戴爾瑪斯-馬蒂對法律全球化的精確詮釋和獨到見解,同時也揭示了"經(jīng)濟"與"人權(quán)"是全球化時代法律必須共同關注的重心所在。因為法的世界化因經(jīng)濟與人權(quán)問題的存在而成為可能,法的世界化以經(jīng)濟與人權(quán)規(guī)則的設計為合理路徑,法的世界化為經(jīng)濟與人權(quán)服務而令人向往。這種以"經(jīng)濟"與"人權(quán)"為核心要素的世界法學說富有前瞻性,為全球化時代的法律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
[Abstract]:The three challenges of World Law reflect the precise interpretation and original views of the French jurist Delma Marty on the globalization of law.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reveals that "economy" and "human rights" are the focus of the common concern of law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because the globalization of law is possible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economic and human rights problems. The globalization of law takes the design of the rules of economy and human rights as the reasonable path, and the world of law as the service of economy and human rights. This kind of world jurisprudence, which takes "economy" and "human rights" as the core elements, is forward-looking. 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legal research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作者單位】: 南京審計學院法學院;
【分類號】:D90-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連華,顏吾佴;淺論法律全球化[J];理論月刊;2003年12期
2 李林;全球化時代的中國立法發(fā)展(上)[J];法治論叢;2002年05期
3 胡水君;全球化背景下的國家與公民[J];法學研究;2003年03期
4 尹瑞;論全球化對我國法治進程的影響[J];行政與法;2003年04期
5 劉升平;近年來法理學研究述評[J];中外法學;1996年01期
6 周作武;論法治進程中的人權(quán)保護[J];湖湘論壇;2003年06期
7 和正康;簡論司法獨立原則與人權(quán)的法律保護[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3期
8 費聿輝;依法治國與人權(quán)保障[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1999年02期
9 陳忠林;自由·人權(quán)·法治——人性的解讀[J];現(xiàn)代法學;2001年03期
10 高留成;;試論孫中山的經(jīng)濟法律思想[J];黨史博采(理論);2006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金萍;;同性戀之倫理法律探析[A];山東省醫(yī)學倫理學學會第五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秦天寶;;澳大利亞保護地法律與實踐述評[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郭光;;科技與法律關系的辨證思考[A];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第九次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馬念珍;;從容隱原則析儒家思想的人權(quán)色彩[A];貴州省2004年憲法學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李金國;;政治文明的法律視域[A];貴州省2004年憲法學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李洪欣;;論法律的支撐[A];“三個代表”與理論創(chuàng)新——紀念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80周年論文集[C];2001年
7 紀宗宜;鐘小堅;;中國腦死亡立法探究[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zhì)、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劉坤輪;;地方全球化、全球地方化與中國法學教育[A];“2020年的國際法”暨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論壇會議論文集[C];2011年
9 胡靈;;解決法律價值沖突的實證與思辨——對一種法律價值沖突解決觀點的思考[A];貴州省2004年憲法學年會論文集[C];2004年
10 溫單文;;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進一步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紀念鄧小平誕辰一百周年[A];貴州省2004年憲法學年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 姜明安;法律與全球化[N];人民法院報;2002年
2 本報記者 樂欣;全球化下的法律、主權(quán)及其他[N];檢察日報;2002年
3 喬新生;普適的人權(quán)與地方性法律[N];民主與法制時報;2007年
4 本報記者 肖瑋;向全球化的新世紀提問[N];檢察日報;2000年
5 記者 王 鑫 通訊員 米文勇;惡意串通損害他人權(quán)益的抵押行為可申請撤銷[N];人民法院報;2003年
6 慕亞平;質(zhì)疑“法律全球化”[N];北京日報;2002年
7 王志華;俄羅斯邁上融入歐洲之路主權(quán)向人權(quán)讓步[N];法制日報;2004年
8 林穎;英國新反恐法面臨尷尬[N];人民法院報;2006年
9 葉傳星;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發(fā)展[N];人民法院報;2002年
10 中國政法大學校長 博士生導師 徐顯明;法治的真諦是人權(quán)[N];人民法院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葛明珍;論權(quán)利沖突[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程德文;法律的商談理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3 關明凱;法律的三維透視[D];吉林大學;2004年
4 吳寧;社會弱勢群體權(quán)利保護的法理[D];吉林大學;2005年
5 于斌;廣播電視產(chǎn)業(yè)之法律規(guī)制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6年
6 王培舒;知識產(chǎn)權(quán)與人權(quán)的聯(lián)系、沖突與協(xié)調(diào)發(fā)展[D];吉林大學;2007年
7 周漢華;中國法制改革論綱:從西方現(xiàn)實主義法律運動談起[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張德美;晚清法律移值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9 葛洪義;法與實踐理性[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蘇鳳格;明末清初法律思潮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湯道路;人權(quán)視野下的性權(quán)利研究[D];蘇州大學;2004年
2 李曉丹;中共法治理念的變遷與中國法治建設[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3 占紅灃;發(fā)展權(quán)全球性法治初探[D];武漢大學;2005年
4 葉林;關于弱勢群體和改善我國民工人權(quán)若干問題的研究[D];延邊大學;2004年
5 張立榮;法律的人文精神之現(xiàn)代意義解讀[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6 胡永平;民族發(fā)展權(quán)的法律制度保障研究[D];石河子大學;2007年
7 李超;人權(quán)派的法治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04年
8 王銳;克隆人問題的法理思考[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9 向晉衛(wèi);西漢刑法觀念之分析[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10 李野;法律與自由關系新論[D];西南政法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6880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1688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