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與法治的修辭學訴求
本文選題:修辭學 切入點:民主 出處:《文史哲》2012年05期
【摘要】:作為一門意涵廣博的哲學學問,修辭學在價值論、認識論、方法論等領域均有貢獻。在現(xiàn)代的民主法治社會,修辭學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視。這不僅是因為修辭學與民主、法治有著深刻的歷史淵源,更是因為修辭學與民主、法治的理念深度契合,能夠為民主與法治的實現(xiàn)提供重要的智識支持。修辭學的"合理性"觀更新了人們對于正義的認識,為法治社會的建構提供了獨特的視角和進路,修辭學的言說理論則可以為民主社會中的人們達成共識、協(xié)調行動提供方法上的支持。
[Abstract]:As a broad philosophical knowledge, rhetoric contributes in the fields of axiology, epistemology, methodology, etc. In the modern society of democracy and rule of law,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rhetoric can not be ignored. This is not only because rhetoric and democracy, The rule of law has a profound historical origin, but also because rhetoric and democracy, the concept of rule of law deeply agree with each other, which can provide important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the realization of democracy and rule of law. The concept of "rationality" of rhetoric has renewed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justice. It provides a unique perspective and path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society ruled by law, and rhetoric theory can help people in a democratic society to reach a consensus and coordinate their actions to provide methodological support.
【作者單位】: 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李尚君;;表演文化與雅典民主政治——以政治演說為考察對象[J];世界歷史;2009年05期
2 馬長山;公共領域興起中的法治訴求[J];政法論壇;2005年05期
3 歐陽康;合理性與當代人文社會科學[J];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子林;;國內“荷馬時代”社會性質研究述評[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6年04期
2 王彬;;悖論社會中的公共領域——評馬長山《法治進程中的民間治理》[J];北方法學;2007年06期
3 黃蕾;;《荷馬史詩》中的英雄特質及其現(xiàn)代意義[J];北方論叢;2010年03期
4 張俊芳;;拜占廷古典文化傳統(tǒng)論析[J];北方論叢;2010年06期
5 婁林;;品達和他的凱歌[J];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2010年02期
6 郝文武;;當代中國教育哲學研究:從概念建構到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變革[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7 崔月琴;合理性的凸顯與傳統(tǒng)理性主義批判[J];長白學刊;2003年04期
8 柳海濤;科學合理性綜述[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9 陳為健;馬龍云;;大學外語教學過程的文化沖突剖析[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09年06期
10 關小舟;;試論黨爭現(xiàn)象對雅典民主制的影響[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趙曉雷;;經(jīng)濟思想史學科界定及研究方法的技術性要求[A];上海市經(jīng)濟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余友輝;;從修辭學角度看亞里士多德政治哲學的普遍與經(jīng)驗[A];“西方政治哲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澤民;試論實踐存在論的美學思考方式[D];復旦大學;2004年
2 申仁洪;論教育科學:教育研究科學取向及其在中國的合理性建構[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3 吳玉軍;非確定性與現(xiàn)代人的生存[D];北京師范大學;2005年
4 趙連君;生活境界論[D];吉林大學;2006年
5 龐正;法治視閾下的非政府組織功能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6 褚新國;塔西佗史學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7 王寅麗;在哲學與政治之間:漢娜·阿倫特政治哲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8 徐劍;翻譯行為合理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周建東;“公共性”視野下的政府信息公開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10 余友輝;西塞羅修辭性政治哲學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駿軍;法治背景下我國非政府組織的發(fā)展[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程晉普;雅典城邦公民權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海霞;論羅爾斯的程序正義理論[D];淮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馮婷;非政府組織的法律問題略論[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5 岳芮;《荷馬史詩》的現(xiàn)代書寫[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岳偉;交往理論的教育意義探索[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7 姚新奕;抽象與具體[D];上海海運學院;2002年
8 韓德明;合法化、合理性與正義程序[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9 楊禮銀;論羅爾斯正義理論中的“原初狀態(tài)理念”[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10 戈士國;希臘哲學原始結構的生成[D];河南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宋新桂;創(chuàng)建名牌:強化新聞輿論監(jiān)督[J];當代傳播;2000年03期
2 楊巨平;王志超;;試論演說家與雅典民主政治的互動[J];世界歷史;2007年04期
3 蔣保;;演說與雅典民主政治[J];歷史研究;2006年06期
4 晏紹祥;;演說家與希臘城邦政治[J];歷史研究;2006年06期
5 李良榮;中國新聞改革:20年的三次跨越[J];新聞界;1998年06期
6 馬長山;社會資本、民間社會組織與法治秩序[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04年03期
7 П.П.蓋堅科;余青;;20世紀末的合理性問題[J];哲學譯叢;1992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孟莉;;憲政、法治、民主、共和詞義辨析[J];河南機電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2 宋瑋;;和諧社會視域下的法治精神培育[J];法制與社會;2008年18期
3 丁銳華;;胡錦濤同志民主法治與德治思想解析[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0年03期
4 王青林;;略論鄧小平之憲政觀[J];河南社會科學;2010年04期
5 鐘奇江;;論我國建構法治社會的基礎[J];世紀橋;2007年03期
6 司春燕;;民主與法治關系論[J];理論視野;2006年02期
7 黃翠珍;;談法治的社會基礎[J];中國農業(yè)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8 兆豐;從人治走向法治——商品經(jīng)濟、民主政治與法治社會[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89年04期
9 王珉;;論積極法治與消極法治[J];觀察與思考;2000年04期
10 張愛華;傳統(tǒng)法律文化:中國走向法治社會的主要障礙[J];甘肅理論學刊;1996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輝;;和諧社會理念下環(huán)境保護法之定位[A];環(huán)境法治與建設和諧社會——2007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一冊)[C];2007年
2 張長生;;構建法治社會防腐體系[A];新時期反腐倡廉研究文集[C];2007年
3 張詠華;;博客現(xiàn)象和網(wǎng)絡時代公共空間的拓展[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08):傳播媒介與社會空間論文集[C];2008年
4 沈開舉;程雪陽;;民主、政府信息公開與國家治理模式的變遷[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5 程樣國;李志;;公民參與的內涵、特征及其對我國的啟示[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張雅冬;趙連榮;;由聽證所引發(fā)的關于公民參與的思考[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曾代偉;盛波;;民主政治的法治化軌道——論董必武的民主法制思想[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輯)[C];2008年
8 張涵;;論法治社會的輿論監(jiān)督[A];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當代中國全面發(fā)展(下)[C];2005年
9 齊延平;;論法治社會中權力運行的底線道德與責任制度之關系[A];執(zhí)法責任制度研究——“完善責任制,,確保司法、執(zhí)法公正”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10 代吉成;;歷史與世界視野中的政黨體制發(fā)展規(guī)律初探[A];政黨關系與執(zhí)政能力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左衛(wèi)民;法治社會中的法院功能[N];人民法院報;2002年
2 石武;確立法治社會的理性基點[N];中國證券報;2007年
3 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衡陽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胡國初;充分發(fā)揮人大監(jiān)督作用 積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N];西部時報;2009年
4 關明;法治社會漸行漸近[N];工人日報;2005年
5 楊濤;“上書”只是公民表達訴求的渠道之一[N];工人日報;2007年
6 魏杰;法治社會的核心是尊重人權、財產(chǎn)、契約[N];中國改革報;2008年
7 記者 肖瑜;構建法治社會 切實改善民生[N];四川政協(xié)報;2010年
8 馬文林;充分發(fā)揮檢察職能 努力構建法治社會[N];江蘇法制報;2007年
9 清華大學教授 魏杰;法治社會的核心是尊重人權、財產(chǎn)和契約[N];北京日報;2008年
10 新華社記者 翟偉 田雨 沈路濤;2004:法治彰顯人的尊嚴[N];新華每日電訊;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立公;道德治理及其實現(xiàn)方式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2 何歷宇;政治知識化與現(xiàn)代政治的成長[D];復旦大學;2005年
3 牛力偉;黨內選舉問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4 董一冰;劉少奇社會主義若干重要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5 徐振光;當代中國社會轉型與縣級人大制度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林青;中國政治團體與政治文明發(fā)展[D];山東大學;2006年
7 孔兆政;儒家視域中的個人與社群[D];吉林大學;2008年
8 韓國志;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國家政治公正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9 祝庭顯;民本與民主交織下的新中國法治之路[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10 李祥營;中國共產(chǎn)黨與人民政協(xié)的關系研究(1949-1956)[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靜怡;中國農民工政治參與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2 劉源;基于杭州個案的地方政府績效評估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3 米鵬舉;政治學視角下的新聞自由及其限制初探[D];吉林大學;2008年
4 任冬梅;淺析古希臘早期僭主政治[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5 紀常造;當代中國和諧社會建設進程中的民主文化問題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6 陶森修;公民的政治參與對政治穩(wěn)定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7 趙波;民主政治決策成本—收益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8 余凱;美國公民知情權及其保障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9 楊睿;論哈貝馬斯民主理論的文化合理性[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10 侯明亮;健全我國權力制約機制的辯證思考[D];四川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6636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1663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