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崇拜在清代知縣司法中的影響
本文選題:城隍崇拜 切入點:知縣 出處:《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古代"祀"這一活動表達的是信仰,"祀"被認為是"國之大事"。歷史上,有關"祀"的各類禮制大多是逐漸被納入國家典章制度的。城隍崇拜起源頗古,最初以民間信仰的形式存在并逐漸擁有廣泛的影響,但直至明代方正式被納入祀典,成為國家制度。就清代的史料看來,城隍致祭的影響已超出了嚴格的祭祀儀式所表達的信仰的范疇。尤其在清代地方司法及行政事務中,城隍崇拜具有不可忽略的影響。
[Abstract]:In ancient times, "sacrifice" was expressed as a belief, and "sacrifice" was regarded as a "great event of the country". In history, most of the ritual systems concerning "sacrifice" were gradually brought into the national canonical system. The origin of the worship of the City God was ancient. Initially in the form of folk belief and gradually have a wide range of influence, but until the Ming Dynasty was formally included in the ritual, become a national system. From the historical data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influence of the worship of the city god has exceeded the scope of the religious belief expressed by the strict sacrificial rites. Especially in the local judicial and administrative affairs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worship of the city god has an unnegligible influence.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災后重建與管理學院;四川大學法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清代官箴及其在清代地方司法中的影響——以清代四川為例”(11YJA820118)
【分類號】:D929;B933;K25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鄭國;;近代革命運動與破除迷信——以徐州城隍廟為主的考察[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2 陳林林;對古代鬼神信仰的一種法文化觀察——與郝鐵川先生交流[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99年05期
3 蕭伯符,李偉;中國古代民眾法律意識是儒家化而非鬼神化——兼與郝鐵川教授商榷[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98年04期
4 沙青青;;信仰與權爭:1931年高郵“打城隍”風潮之研究[J];近代史研究;2010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尚鴻;唐曉紅;;中國古代媒介——漢字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2 周良發(fā);;梁漱溟與錢穆的文化觀比較[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04期
3 趙妙法;Metaethics(后倫理學)與Metaphysics(后物理學)——粗議中西哲學之異同及中國有無哲學的問題[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4 陳慧慧;;中國古代西南農耕經濟與西北游牧經濟比較研究[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5 陳希紅;;簡評駱自強主編之《傳統(tǒng)文化導論》[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6 程仁保;劉濤;;錢穆的民族文化史觀淺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7 鄭淑婷;;錢穆的中西文化差異觀[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8 洪禮維;趙光軍;;孝倫理與封建中國生產方式的關系探析[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9 斯震;;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審美思考[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13期
10 薛榮;賈兵強;;先秦中原農耕文化的內涵與再生機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3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潘琪;;公路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探析[A];中國公路學會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分會2011年度年會暨第十八次全國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工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余子龍;;編輯的文化尋根[A];編輯文化論:中國編輯學會第十四屆年會優(yōu)秀文集[C];2009年
3 于建設;;紅山文化十講[A];第五屆紅山文化高峰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趙健;;孔子“天人”思想研究[A];孔學研究(第十五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五次暨海峽兩岸第八次孔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馬東平;;八坊民俗文化中商業(yè)文化特征及其建構[A];首屆中國寧夏回商大會文化論壇論文匯編[C];2008年
6 張梅;;儒道互補與中國文人的心理結構[A];儒學與二十一世紀文化建設:首善文化的價值闡釋與世界傳播[C];2007年
7 陳寶良;;明初心學鉤沉[A];明史研究(第10輯)[C];2007年
8 顧曉偉;李云根;;在福建發(fā)現(xiàn)中國的海洋文化——歷史記憶與海洋文化認同[A];福建省首屆海洋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季春;;中國文化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A];云南省高等教育學會高職高專教育分會2008年優(yōu)秀論文集[C];2008年
10 杜書瀛;;梁啟超:中國現(xiàn)代文藝學的起點[A];中國現(xiàn)代美學與文論的發(fā)動:“中國現(xiàn)代美學、文論與梁啟超”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選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建營;生態(tài)文明視域下的武術發(fā)展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李國娟;儒學與秦漢意識形態(tài)的建立[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國政治現(xiàn)象剖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楊棟;神話與歷史:大禹傳說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王偉;《呂氏春秋》體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王曉雪;先秦兵家治國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卞國鳳;近代以來中國鄉(xiāng)村社會民間互助變遷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任紅敏;金蓮川藩府文人群體之文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張士康;傳統(tǒng)湯文化與現(xiàn)代技術融合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鑫;王充《論衡》與東漢文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孫方旭;論汪立三鋼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蘊“層次觀”[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芳;武術套路與跆拳道文化傳播比較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4 曾璐;明清江南宗族族產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齊朗;從文化建構視角論商務文本的翻譯策略[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6 姜虹;錢穆的清代學術史著作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蘆翠;東周時期齊國女性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宇琳;微辭婉晦 精義致用[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邵麗;海洋開發(fā)對沿海城市文化影響的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10 李金;墨家的宗教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蔣永敬;南京國民政府初期實施訓政的背景及挫折——軍權、黨權、民權的較量[J];近代史研究;1993年05期
2 王奇生;清黨以后國民黨的組織蛻變[J];近代史研究;2003年05期
3 王奇生;黨政關系:國民黨黨治在地方層級的運作(1927—1937)[J];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范正銀,李華成;光緒三十年萬縣知縣勸興水利告示[J];歷史檔案;1995年03期
2 邱捷;;知縣與地方士紳的合作與沖突——以同治年間的廣東省廣寧縣為例[J];近代史研究;2006年01期
3 關鴻;晚清陋規(guī)種種[J];領導文萃;1997年12期
4 蔣夢麟;清末官場的陋規(guī)[J];領導科學;2001年13期
5 吳榮政;清代咸豐年間吏治敗壞狀況考略[J];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0年01期
6 張研;錢蓉;;清代知縣剿匪面面觀——以廣東三知縣剿匪故事為中心[J];安徽史學;2010年03期
7 潘海東;清末江西吏治的一個側影[J];江西社會科學;1991年04期
8 周允中;;上海知縣賣大糞[J];文史博覽;2009年05期
9 吳寶曉;;光緒初年直隸興辦義倉活動[J];歷史檔案;2009年02期
10 邱捷;;清末香山的鄉(xiāng)約、公局——以《香山旬報》的資料為中心[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武守志;;關于武頌揚清季參與經略臺灣諸事考略[A];《國學論衡》第三輯——甘肅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學術論文集[C];2004年
2 柳岳梅;許全勝;;陳寶箴遺文(續(xù))[A];近代中國(第十三輯)[C];2003年
3 史志誠;張永亮;;林則徐任陜西巡撫時的奏折淺析[A];林則徐在陜西座談會論文選[C];2005年
4 黎仁凱;傅德元;;北伐太平軍在直隸[A];太平天國北伐史論文集[C];1983年
5 陸景琪;于紹忠;;太平天國北伐援軍、北伐軍在山東的活動[A];太平天國北伐史論文集[C];1983年
6 江地;;太平天國北伐軍在山西[A];太平天國北伐史論文集[C];1983年
7 楊學涯;王萬里;;淺析太平天國北伐時期直隸中南部的地主團練[A];太平天國北伐史論文集[C];1983年
8 陳俱;;丁日昌在臺灣建省過程中的貢獻[A];臺灣建省與抗日戰(zhàn)爭研究: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暨臺灣建省12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王健泉;林鷗;;《平原拳匪紀事》校勘記[A];義和團平原起義100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9年
10 李樹誠;;向東突圍記[A];鐵軍雄風——紀念新四軍建軍60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由文光;紀念“蒲案”100周年大會在蒲城舉行[N];陜西日報;2008年
2 楊柳岸;晚清貪官為什么多?[N];華夏時報;2002年
3 曹文敏;勤政惠民的晚清襄陵知縣朱次琦[N];臨汾日報;2010年
4 戴偉 邵素蘭 本報記者 吳天飛;三任道員年齡越來越小學問越來越大[N];哈爾濱日報;2005年
5 ;《勿忘九·一八》——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東北十四年史實》展覽將成新看點[N];長春日報;2005年
6 曾群洲 黃細嘉;掀開“為善”面具 揭示侵略事實[N];江西日報;2000年
7 貴州荔波縣史志辦公室 何羨坤;荔波歷代軍事紀實[N];中國貿易報;2005年
8 中國近代史專業(yè)博士,現(xiàn)為國家清史纂修領導小組辦公室項目管理處副研究員 李嵐;安德海之死的背后[N];中國文化報;2010年
9 羅士杰 趙肖為 美國布朗大學;溫州大學;地方神明平亂:楊府君與溫州地方政治[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10 林盛發(fā);“落花生”之父——龍溪知事許南英 (中)[N];閩南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海峰;穆彰阿與道光朝政治[D];廈門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珊元;晚清學術人物的地理分布[D];湘潭大學;2007年
2 陳海艷;《兩龍瑣志》的整理與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2年
3 李端陽;清末地方訴訟審理制度的歷史考察[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4 黃晶晶;轉型時期地方教育經費籌措與管理中出現(xiàn)的矛盾與困境[D];四川大學;2007年
5 閆東偉;東北“庚辛之變”與奉天地方官員的應對[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6 朱翠華;民國時期縣官群體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7 徐鵬;清季一個中下層地方官員的工作和家庭生活[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周宇清;陳范與辛亥革命[D];揚州大學;2007年
9 韋波;清末新疆新政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10 姜雪;近代江南地區(qū)公共水域捕撈權淺析:以蘇州地區(qū)“官河”筑籪糾紛為中心[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6172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1617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