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形式理性法律的特質——韋伯視野及當代價值
本文選題:韋伯 切入點:形式理性法律 出處:《法學雜志》2012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韋伯認為直至現代資本主義階段,形式合理性法律開始形成并成為最具合理性的法律形態(tài)。韋伯視野中的形式理性法律具有權威性、確定性、平等性、自治性、專業(yè)性、合法性等特質?偨Y、重溫和厲行這些形式理性法律特質,對于我國當下經濟建設和法治建設都具有重要的啟發(fā)價值。
[Abstract]:Weber believed that until the stage of modern capitalism, the law of formal rationality began to form and became the most rational form of law. In Weber's vision, the law of formal rationality had authority, certainty, equality, autonomy and professionalism. Summing up, reviewing and enforcing these legal characteristics of formal rationality have important enlightening value for the current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the rule of law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作者單位】: 揚州大學法學院;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0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孫桂林;;哈貝馬斯的法律商談理論及其中國化的意義[J];法學雜志;2010年03期
2 肖生宜;;審判人員的口頭法律用語須準確[J];法學雜志;1988年02期
3 吳增基;現代法治的形式理性品格[J];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0年06期
4 公丕祥;韋伯的法律現代性思想探微[J];學習與探索;1995年05期
5 畢天云;論韋伯的現代性思想[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6 黃文藝;;為形式法治理論辯護——兼評《法治:理念與制度》[J];政法論壇;2008年01期
7 張文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法律機制[J];中國法學;2006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銳;;行政法的和諧價值及其實現[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1期
2 周穎;;交往實踐視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年02期
3 李昌麒;李永成;;科學發(fā)展觀與政府角色定位的經濟法思考[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02期
4 翟繼光;;論經濟法的運行機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5 方瀟;;革命話語下的理性思維——董必武法學教育思想芻議[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6 江瑩;試析資本主義精神及自我否定——讀馬克思·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7 陳正華,賀軼玲;論道德交往與學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8 朱壽興;;網絡文學的公共空間建構與文學網站的使命[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9 范麗娟;;文化現代化:梁漱溟鄉(xiāng)村建設思想的著力點[J];安徽史學;2006年05期
10 許思義;;對哈耶克新自由主義的再認識[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靳雪梅;;社會學視角下的納古私營經濟[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秦越存;;現代性倫理危機與西方共同體主義的困境[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3 劉梅珍;;哈姆雷特形象的倫理視角審視[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4 劉軍;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強制關系:理論模型及實驗檢驗[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5 黃凱南;;秩序擴展與停滯:社會結構與個體能動的交互作用[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6 龍永干;;蛻變的努力與“革命”的焦慮——魯迅“左聯”生存論[A];魯迅與“左聯”——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王敏;;企業(yè)家精神對中小企業(yè)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的作用機理研究[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8 戴艷軍;劉則淵;;論科學技術的道德評價[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9 秦越存;;解決現代西方倫理危機的實踐哲學進路[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10 苗連營;楊會永;;權利空間的拓展——農民遷徙自由的憲法學分析[A];新農村建設的制度保障[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道宇;課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胡潔;建構視角下的外宣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陸秀英;中國當代翻譯文學系統(tǒng)中主體間關系的生態(tài)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姜海光;國有控股企業(yè)所有權邊界與財務戰(zhàn)略取向[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趙一強;知識社會價值的道德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6 錢玉英;制度建設與中國地方政府決策機制優(yōu)化[D];蘇州大學;2010年
7 陳春常;轉型中的中國國家治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張紅峰;大學組織變革中的博弈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顧遠飛;市場化環(huán)境下的大學運行邏輯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10 張偉;經濟福利測度:理論分析與中國經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芳;從翻譯標準的變化看譯者主體性的變化[D];河北大學;2009年
2 顧博;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理論探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于海霞;主體間性視域下高校德育主體間矛盾的消解[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畢薇;傳統(tǒng)德育的歷史局限及轉型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李燕玲;關聯理論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畢圣潔;中國政治發(fā)展過程中的合法性構成與獲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唐閏杰;實用刑事推定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熊穎哲;政治思想的演變:歐文·克星斯托的右翼化和美國新保守主義的興起[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楊迎春;觀念、制度與春秋邦交模式變遷[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張鵬;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侯健;實質法治、形式法治與中國的選擇[J];湖南社會科學;2004年02期
2 姚建宗;信仰:法治的精神意蘊[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7年02期
3 馮書泉;構建和諧社會必須關注弱勢群體[J];人民論壇;2005年02期
4 王人博;一個最低限度的法治概念——對中國法家思想的現代闡釋[J];法學論壇;2003年01期
5 羅峰;實現法制現代化的障礙[J];探索與爭鳴;1998年02期
6 沈宗靈;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J];中國法學;1999年01期
7 張斌峰;從事實的世界到規(guī)范的世界——評哈貝馬斯的“普遍語用學”對言語有效性范疇的超越與拓展[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2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應君;柳波;劉順寶;;韋伯與哈貝馬斯的理性概念:一個比較分析的視角[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2 夏江旗;對“價值無涉”方法論的檢討——兼及馬克斯·韋伯的學術失誤[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3 蘇國勛;麥克思·韋伯社會學思想概觀(續(xù)一)[J];哲學動態(tài);1986年09期
4 嚴存生;法之合理性問題──麥考密克與韋伯之比較[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95年04期
5 王小章;政治家應該恪守什么樣的道德準則——馬克斯·韋伯論“克里斯瑪”領袖和責任倫理[J];浙江學刊;2004年04期
6 王浩斌;市民社會:馬克思階級概念的歷史語境[J];淮陰工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7 陳紀;試比較?屡c韋伯的權力觀[J];邢臺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8 許靜;;韋伯的官僚制及其在我國的發(fā)展[J];法制與社會;2009年10期
9 王志勇;韋伯的法社會學思想初探[J];法學評論;1988年04期
10 侯健;韋伯論近代法治與儒家倫理[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金釗;;農村民主法治建設及其“合法性”理論問題研究[A];依法治國專題研究——司法改革與依法治國理論研討會、中國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2 黃亞妮;;儒家法律思想對我國廉政建設的啟示[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加強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建設服務型政府”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08·理論?C];2008年
3 方開玉;;走出檔案法治建設的誤區(qū)[A];新時期檔案工作論文集[C];2005年
4 王津秋;杜以同;;2008北京奧運會與中國體育法治建設[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5 任瑩斐;;我國環(huán)境法治建設的現狀及完善措施[A];新農村建設與環(huán)境保護——華北五省市區(qū)環(huán)境科學學會第十六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9年
6 王剛;;法治建設:構建和諧海關的必然途徑[A];法制建設與和諧海關征文專輯[C];2007年
7 田忠承;;切實加強法治建設 努力構建和諧海關[A];法制建設與和諧海關征文專輯[C];2007年
8 林志勇;李慶華;石向陽;;加強法治建設是構建和諧海關的內在要求[A];法制建設與和諧海關征文專輯[C];2007年
9 張俊明;;民主黨派是構建民主法治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A];政黨關系與執(zhí)政能力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龔恒超;;和諧視野下的社會利益失衡治理法治進路——基于董必武法律思想的精髓[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輯)[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黃岡市委書記 劉善橋;以科學發(fā)展觀推進法治建設[N];湖北日報;2009年
2 通訊員 孟軒;蒙城強本固基推進法治建設[N];安徽日報;2009年
3 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 張志;城鄉(xiāng)統(tǒng)籌和諧發(fā)展進程中的法治建設[N];菏澤日報;2009年
4 記者 陳廣娟;在更深層次上研究探索法治建設規(guī)律[N];江蘇法制報;2009年
5 民盟四川省樂山市委委員、民盟市中區(qū)總支委員、四川齊天律師事務所律師 鄒虹;法治建設構建平等和諧美好的社會[N];中華工商時報;2009年
6 晴生;無錫法治建設經驗全省推廣[N];無錫日報;2009年
7 襄垣縣縣委書記 張紅星;加強法治建設 促進縣域和諧[N];長治日報;2009年
8 于方;市檢察院開展村企法治建設預防咨詢活動[N];宜興日報;2009年
9 記者 劉健;推進法治建設 服務科學發(fā)展[N];天津政法報;2009年
10 記者 姜瑜 整理;浦東金融法治建設專家談[N];上海金融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唐愛軍;論韋伯的現代性理論及其意義[D];復旦大學;2012年
2 劉濤;當代中國政法委員會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3 陳立龍;法治建設與人的全面發(fā)展[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4 趙雙閣;政治文明視閾下輿論監(jiān)督法治建設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5 程苗;韋伯形式理性法理論之評析[D];吉林大學;2011年
6 姒鷺;行政倫理法治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7 王善英;理性化與人類生存境況[D];山東大學;2008年
8 金星;論韋伯思想中的自然法[D];吉林大學;2009年
9 鄭飛;現代性批判的問題域[D];南開大學;2009年
10 張飛熊;意義創(chuàng)造[D];蘇州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暉;食品安全法治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2 宋文卓;論儒家思想對中國法治建設的影響[D];鄭州大學;2005年
3 曹雪飛;我國現階段法治建設中的法律移植問題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4 劉啟明;論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流弊對當今法治建設的影響[D];華東政法學院;2002年
5 郭為祿;教育消費權益與我國教育法治建設的若干問題[D];華東政法學院;2003年
6 曹文宏;哈耶克法治思想對我國法治建設的啟示[D];華僑大學;2005年
7 劉志峰;我國法制現代化進程中的法律移植之路探析[D];山西大學;2007年
8 楊博煒;對“公民不服從”的法理學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9 米振宏;中國政治現代化與法治建設研究[D];河北大學;2005年
10 林梁效;法律實證主義的發(fā)展及其對中國法治的啟示[D];華僑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5981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1598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