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科學立法初探
本文選題:科學立法 切入點:科學 出處:《吉林大學》2010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 科學立法是一個國家立法質(zhì)量高低及法律體系是否完善的判斷標準之一,因此,對于科學立法內(nèi)涵的界定及相關問題的研究一直是理論界探討的熱點。實踐中,粗制濫造的立法不僅無法確立供人們遵守的新的社會規(guī)則,反而會對現(xiàn)有的社會規(guī)則造成破壞,這種破壞又將再次成為需要立法的理由,由此使立法陷入一種惡性循環(huán);诶碚摵蛯嵺`的雙重需要,在當代中國的背景下科學立法、提高立法質(zhì)量變得重要而迫切。 文章擬從近二十年來有關科學立法研究的文獻梳理著手,分析現(xiàn)有研究成果的主要成就和所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文章的分析思路:針對現(xiàn)有研究中存在問題的原因,提出在已有的立法理論和立法經(jīng)驗基礎上,以科學精神的內(nèi)涵為出發(fā)點進行詮釋,進而提出科學立法的原則與要求,并進一步論證如何實現(xiàn)科學立法的制度安排。
[Abstract]:Scientific legislation is one of the criteria for judging the quality of legislation and whether the legal system is perfect or not. Therefore,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scientific legislation and the study of related issues have always been a hot topic in the theoretical circle. Instead of establishing new social rules to be observed by people, abusive legislation would undermine existing social rules, which would again be a reason for legislation, This makes legislation fall into a vicious circle. Based on the dual needs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t is important and urgent to legislate scientificall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egisl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temporary China. This paper intends to analyze the main achievemen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from the literature on scientific legislation research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analysis ideas of the article: aiming at the cause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legislative theory and legislative experie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s and requirements of scientific legislation, and further demonstrates how to realize the system arrangement of scientific legislation by taking the connotation of scientific spirit as the starting point.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D920.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鄧云秀;關于海南地方立法聽證的幾點思考[J];海南人大;2005年05期
2 陳俊;推進我國立法聽證的制度建設[J];人大研究;2003年01期
3 ;立法聽證激辯新交規(guī)[J];時代潮;2004年18期
4 汪全勝;立法聽證的若干規(guī)則研究[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5 張革文;WTO與地方立法聽證[J];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6 譚君久,陳剛;立法聽證制度尚需完善[J];人大研究;2004年07期
7 唐娟,王莉娟;地方人大立法聽證制度分析——以深圳市四次立法聽證會為分析對象[J];貴陽金筑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8 楊雪冬;完善立法技術 提高立法質(zhì)量——以甘肅省人大常委會立法聽證規(guī)則的制定為例[J];人大研究;2004年11期
9 黃鳳蘭,甫玉龍;論立法聽證的必要性[J];求索;2003年02期
10 方純;構(gòu)建我國的立法聽證制度[J];改革與戰(zhàn)略;2004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尚志龍;;地方環(huán)境立法問題探析[A];林業(yè)、森林與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法制建設研究——2004年中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四冊)[C];2004年
2 楊春慧;;試論聽證制度在構(gòu)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A];律師事業(yè)與和諧社會——第五屆中國律師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3 朱義寧;;民主的制度性表達——論行政立法中的聽證制度[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劉運宏;;民主立法問題探微[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輯)[C];2010年
5 ;改革開放30年北京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工作[A];2008學術前沿論壇·科學發(fā)展:社會秩序與價值建構(gòu)——紀念改革開放30年論文集(上卷)[C];2008年
6 盧莎璐;;論公共政策的體制性創(chuàng)新[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7 孫大涌;;孫大涌同志的賀詞[A];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第四屆全國代表大會文件[C];1996年
8 阿計;;推進立法改革 走向“良法之治”[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輯)[C];2005年
9 錢寧峰;;江蘇省地方立法中公眾參與制度的完善[A];江蘇省經(jīng)濟法研究會2003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10 蔡愛平;;公共政策制定中公眾參與的規(guī)則:正式程序[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孫勁松;省人大將舉行學生健康立法聽證[N];江蘇法制報;2009年
2 康夫;有關立法聽證[N];中國消費者報;2000年
3 本報記者 朱香山 通訊員 林俊杰;10年前,廣東首開立法聽證之先河[N];檢察日報;2009年
4 翟峰;從“立法聽證”看“立法為民”[N];法制日報;2004年
5 本報記者 禹偉良;議案 盡快制定立法聽證法[N];人民日報;2003年
6 沈崢嶸;我省立法聽證充分吸納民意[N];新華日報;2010年
7 記者 王志;魯將就禁有償家教辦立法聽證[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8 記者 林侃;破解“停車難” 福州舉行立法聽證[N];福建日報;2009年
9 ;如何提高立法聽證的實效[N];檢察日報;2005年
10 李微;聽證:建立規(guī)則防止“貴族化”[N];檢察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楊炳超;協(xié)商民主:中國憲政民主的可能路徑[D];山東大學;2010年
2 黃洪旺;我國公眾立法參與的制度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3 張衛(wèi)國;我國生態(tài)政治構(gòu)建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2年
4 王周戶;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視野下的中國公眾參與制度建構(gòu)[D];西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梁恩福;當代中國科學立法初探[D];吉林大學;2010年
2 張慧玲;利益博弈視角下的立法聽證分析[D];暨南大學;2010年
3 呂宏宇;地方人大立法聽證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4 鄧歡;立法聽證主體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5 王軼;我國立法聽證參加人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朱學峰;論我國人大立法聽證的效力[D];蘇州大學;2012年
7 孫蕊;我國地方立法聽證適用范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8 徐建娥;論我國立法聽證參加人制度[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9 錢暢;我國地方立法聽證參加人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2年
10 徐國磊;協(xié)商民主視角下地方政府立法聽證研究[D];遼寧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5882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1588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