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法史論文 >

近代中國固有法與繼受法的整合

發(fā)布時間:2018-03-09 03:02

  本文選題:近代 切入點:固有法 出處:《煙臺大學》2009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 自鴉片戰(zhàn)爭開始,中國社會開始了近代化進程。中國法制近代化的過程交織著西方法律文化的東漸與沖擊、無數(shù)法律人士的探索與反思,在劇烈的法律文化沖突過程中,固有的傳統(tǒng)法律體系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中國法制近代化,是一個傳統(tǒng)法律文化迎接挑戰(zhàn),在整合過程中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的過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法制研究的恢復和深入,從新的視角重新反思和評價近代法制變革,成為一個新的課題,許多學者日益認識到了其獨特地位并進行了新的評價。但文章大多集中在民法近代化這一領域,鮮有從固有法與繼受法整合角度論述中國法制近代化這一充滿沖突與探索的特殊歷史時期的論文。 本文立足于中國近代的社會現(xiàn)實,緊抓中國近代固有法與繼受法的整合這個切入點,從法史學、法社會學、比較法學等多種角度出發(fā),綜合運用史料分析、實證分析、比較分析等多種研究方法,分析整合過程中沖突與矛盾,評價整合過程中的優(yōu)劣得失,并通過對中、日法制近代化的比較,對固有法與繼受法的整合進行一系列反思,相信會給當前的法治建設帶來一些啟示。 本文由三大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為兩節(jié),從內(nèi)部因素和外部挑戰(zhàn)兩個方面對近代的社會狀況進行了解說,為下面的論述提供了背景預設。第二部分共分三節(jié),從法律觀念的轉(zhuǎn)變、法律體系的重建、法律制度的革新三大方面,對近代固有法與繼受法的整合情況進行了概括和分析。第三部分分為兩節(jié),首先是在第二部分的基礎上,結合日本近代變法的情況對近代固有法與繼受法的整合做了一個總體的評價,其次是對這一過程的反思,“整合”應從國情出發(fā),“整合”是一個揚棄的過程,“整合”需要法律職業(yè)群體,“整合”是一個長期的社會變遷過程。
[Abstract]:Since the Opium War, Chinese society has begu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legal system is intertwined with the eastward spread and impact of western legal culture, the exploration and reflection of countless legal personages, and in the course of violent legal and cultural conflicts, The inherent traditional legal system has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egal system is a process in which the traditional legal culture meets the challenge and realizes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It has become a new topic to rethink and evaluate the modern legal system reform from a new angle of view. Many scholars have increasingly realized its unique status and made a new evaluation. However, most of the articles focus on the field of civil law modernization. There are few papers on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egal system which is full of conflicts and explorations from the angle of integration of inherent law and secondary law. Based on the social reality of modern China, this paper clings to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nherent law and the secondary law in moder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legal history, sociology of law, comparative law, and so on, and makes comprehensive use of historical data analysi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analysis of conflicts and contradictions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evaluation of the pros and cons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an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 series of reflections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nherent law and the secondary law are carried out. I believe that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will bring some enlightenment. This paper i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wo sections, from the internal factors and external challenges to understand the modern social situation, which provides the background for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 The second part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integration of modern inherent law and subsequent law from three aspects: the change of legal concept, the reconstruction of legal system and the innovation of legal system. The third part is divided into two sections, first of all, on the basis of the second part. Combined with the situation of Japanese modern reform, this paper makes a general evaluation on the integration of modern inherent law and secondary law. The second is the reflection of this process. "Integration" should proceed from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integration" is a process of sublation, "integration" needs legal professional groups, "integration" is a long-term process of social change.
【學位授予單位】:煙臺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D92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興東;;習慣,還是習慣法:習慣在法律體系中形態(tài)研究[J];時代法學;2011年03期

2 趙凌云;;戰(zhàn)略支點看湖北[J];新湘評論;2011年13期

3 吳小玲;;廣西北部灣開放開發(fā)的歷史發(fā)展[J];東南亞縱橫;2011年08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絳;;陳寶琛的近代化思想與事業(yè)[A];近代中國(第五輯)[C];1995年

2 周中堅;;廣西近代化進程中的老桂系時期(1912-1924)[A];陸榮廷與龍州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張繼東;;沈葆楨巡臺與臺灣的近代化進程[A];沈葆楨生平與思想研究——沈葆楨巡臺13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劉正偉;;論江蘇教育近代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4)——中國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5 長弓;;探討城市進步與企業(yè)發(fā)展[A];近代中國(第四輯)[C];1994年

6 史航;岳華;;淺述湖北官錢局的發(fā)展與消亡[A];湖北錢幣專刊總第六期[C];2007年

7 沈渭濱;;《中國近代軍事思想史》簡評[A];近代中國(第十二輯)[C];2002年

8 虞和平;;西方影響與中國資產(chǎn)階級組織形態(tài)的近代化[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國——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0年

9 程德;;近三十年來國外關于明代社會變遷問題的研究狀況[A];明史研究第8輯[C];2003年

10 牛鴻斌;;云南陸軍講武堂在云南近代化進程中的地位[A];百年軍校 將帥搖籃[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謝穎;近代化進程中的杭州[N];人民政協(xié)報;2009年

2 雨辰;中國本土固有法的人類學解釋[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3 湘潭大學法學院 夏新華;非洲固有法的現(xiàn)代價值[N];人民法院報;2005年

4 黃鶴群;末代狀元的人生傳奇[N];光明日報;2007年

5 本報記者 黃河鳴;福建船政建筑群:見證臺灣的近代化[N];福建日報;2011年

6 陳力衛(wèi);語詞的漂移:近代以來中日之間的知識互動與共有[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7年

7 張平華 劉耀東 煙臺大學法學院;大連海洋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修改《繼承法》:堅持固有法傳統(tǒng) 順應法治現(xiàn)代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周永峰;船政文化中華民族的精神瑰寶[N];中國水運報;2005年

9 章開沅;談休閑、娛樂與社會經(jīng)濟結構變革[N];中國文化報;2007年

10 危兆蓋;辯證審視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近代轉(zhuǎn)型[N];光明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伍春輝;湖南教育近代化研究(1894-1929)[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2 李忠;商會與中國近代教育研究[D];河北大學;2005年

3 孫成華;洋務運動時期海防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4 羅靖;近代中國與世博會[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5 陳文彬;近代化進程中的上海城市公共交通研究(1908—1937)[D];復旦大學;2004年

6 賀根民;中國小說觀念的近代化進程[D];揚州大學;2008年

7 傅才武;近代化進程中的漢口文化娛樂業(yè)(1861—1949)[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8 孫善根;民初寧波慈善事業(yè)的實態(tài)及其轉(zhuǎn)型(1912-1937)[D];浙江大學;2005年

9 王細榮;清末民初新型知識分子科學中國化實踐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10 吳淼;中國近代化進程中吳承洛貢獻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旭燕;近代中國固有法與繼受法的整合[D];煙臺大學;2009年

2 黃文日;1880年前后朝鮮的對外關系研究——兼論朝鮮的近代化進程[D];延邊大學;2004年

3 沈萍霞;清末民初的留美教育與中國教育近代化[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4 文瑤;曾國藩與中國科技近代化[D];湘潭大學;2007年

5 王洋;清同光年間北京商業(yè)文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6 范明輝;日本海軍近代化芻議[D];吉林大學;2007年

7 蒲艷艷;金陵大學農(nóng)學院和中國農(nóng)業(yè)教育的近代化[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8 胡俊生;晚清陜西士紳研究(1862-1912)[D];西北大學;2006年

9 徐桂華;程德全與清末黑龍江新政[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劉維龍;蘭學對日本近代科學的影響及對日本近代化進程的作用[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158668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158668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d70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