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法史論文 >

辨正地認識“法治”的地位和作用

發(fā)布時間:2018-02-10 11:13

  本文關鍵詞: 法治 禮法 物利 人倫 出處:《山東社會科學》2015年1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長期以來,國內(nèi)外學術界流行著一種模糊的,甚至可以說是錯誤的認識,以為法治的作用是萬能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西方式的法治是唯一正確的社會治理模式,并因而貶低中國文化,認為中國傳統(tǒng)上法律與道德混淆不分,重人治,輕法治,非但未能走上現(xiàn)代文明,反而導致了中國近代以來的落后和屈辱。本文認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既強調(diào)人的內(nèi)心自覺,又重視外在的規(guī)范約束,主張內(nèi)外兼治,禮樂雙修,從而實現(xiàn)社會的和諧有序。本文還認為,中西法律所塑造和期待的"人"截然不同,前者重人倫,后者重物利,這也是促使中西法制異趣的關鍵所在。法治的作用是有限的,不可過度拔高,必須在一定的道德、倫理、價值觀念以及教育、文化和經(jīng)濟體制等條件配合下方能發(fā)揮正面的、積極的效用。中國傳統(tǒng)的社會治理模式并未過時,不但仍有其合理性和生命力,而且從長遠的意義上看,乃是最健康、最理想、最具可持續(xù)性的社會發(fā)展模式。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the academic circle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been popular with a vague, or even mistaken, understanding that the role of the rule of law is omnipotent, that the status is paramount, and that the rule of law in the western way is the only correct social governance model. Thus belittling Chinese culture, thinking that the Chinese tradition of law and moral confusion, the rule of law and neglect of the rule of law, not only failed to walk on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but led to the backwardness and humiliation since the modern times of China.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not only emphasizes the inner consciousness of human beings, but also stresses the external normative constraints, and advocates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governance, ritual and music, so as to achieve a harmonious and orderly society. This article also holds that the "human" shaped and expected by Chinese and Western laws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The former focuses on human relations and the latter on interests, which is also the key to promoting the different interest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legal systems. The role of the rule of law is limited and must not be over-exalted. It must be based on certain morals, ethics, values and education. Cultural and economic systems can play a positive and positive role in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China's traditional social governance model is not out of date. Not only does it still have its rationality and vitality, but in the long run, it is the healthiest and the most ideal. The most sustainable model of social development.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法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大清律例》疑難條文及相關制度背景考論”(項目編號:12BFX016) 清華大學自主科研項目“清代回變與清代法制”(項目編號:2014z0408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D9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熊秉元;;把書讀對[J];讀書;2014年07期

2 楊憲澄;;砸爛公檢法和清理階級隊伍[J];炎黃春秋;2013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曉新;;憲法經(jīng)濟制度的規(guī)范化分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1期

2 劉紅軍;沈瑋瑋;;中西視野下的荀子“禮法”觀[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2期

3 商原李剛;;“道治文化”說[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4 唐釗;;我國城鄉(xiāng)污染轉(zhuǎn)移法律規(guī)制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16期

5 戚枝淬;;論中小股東權利的司法保護[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6 易鳳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行政法治的價值契合[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7 李昌禮;;試論《九歌》“托以諷諫”的思想內(nèi)涵[J];安順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8 趙曉力;;民法傳統(tǒng)經(jīng)典文本中“人”的觀念[J];北大法律評論;1998年01期

9 范愉;;訴訟的價值、運行機制與社會效應——讀奧爾森的《訴訟爆炸》[J];北大法律評論;1998年01期

10 趙曉力;;中國近代農(nóng)村土地交易中的契約、習慣與國家法[J];北大法律評論;199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小君;高飛;李俊;;地權糾紛中的法律救濟——村莊合并中的農(nóng)地權屬糾紛救濟的理想與現(xiàn)實[A];中國制度變遷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陳宏彩;;公民身份、公民社會與公共秩序——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的一種分析框架和政策維度[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楊立新;王軼;王竹;王天凡;趙可;;中國民法學三十年(1978—2008)[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孔志國;;制度規(guī)避[A];2005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精選論文(第二部分)[C];2005年

5 鈄曉東;;生態(tài)文明、風險社會與環(huán)境法功能進化[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6 唐忠輝;;論環(huán)境損害賠償糾紛中的強制監(jiān)測義務[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王慶豐;謝銳勤;;互動與博弈:民事調(diào)解與能動司法——以城鄉(xiāng)二元社會為背景[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8 饒曉曜;;簡析繼承權是否能成為期待權[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1輯)[C];2010年

9 印大雙;;論法哲學視野下的司法審判[A];第十六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論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國法律邏輯三十年)[C];2008年

10 印大雙;;中國法律推理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A];法律邏輯與法律思維——第十七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交流論文[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錢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鄭現(xiàn)U,

本文編號:150038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150038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b30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