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法史論文 >

秦漢律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1-13 11:35

  本文關鍵詞:秦漢律學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秦漢 律學 禮法 法律答問 二年律令 律章句


【摘要】:律學是中國古代法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其在中國古代法制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中國古代法律文化傳統(tǒng)中,很大一部分是律學傳統(tǒng),它不僅表現(xiàn)在理論、思想、學術觀點等觀念層次上,而且影響到了意識形態(tài)和思維方法等領域。可以肯定地說,律學的發(fā)達程度及其所取得的成就,是衡量中國古代法制文明先進與否的重要尺度。律學成果作為成文法的附屬物,一方面擴充了法,,另一方面又解決了由于成文法條的抽象性和具體案件的多樣性所帶來的困境。律學是為解決具體司法問題而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律學作為一種專業(yè)知識或技能,構成了司法者正確適用法條的主觀條件。 筆者認為中國古代的法律學術和法律教育可以統(tǒng)稱為律學,再進一步具體化、明晰化,就是指對法律的注釋活動(法律學術)和法律以及法律著作的傳授與法律人才的培養(yǎng)的活動(法律教育)。它以闡明律意、辨析法律原則、解釋相關的法律概念和術語、以及教授和培養(yǎng)法律人才為基本內(nèi)容:如秦的《法律答問》、唐的《唐律疏議》,以及魏晉時期律博士的設置等。我們追根溯源來探尋中國古代律學的起源問題,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一、律學的詞語源,筆者認為最早出現(xiàn)在十六國的后趙時期。石勒于319年自稱趙王,并大肆封官進爵,任命參軍續(xù)咸、庾景為“律學祭酒”等大批官吏。二、律學的實踐起源,事實上,研究、解釋法律的活動更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專指這一時期對法典、法律條文的解釋與研究而言。三、律學的理論起源,主要從律學產(chǎn)生的對象基礎——法律發(fā)展的成熟;律學誕生的人才基礎——漢代官學與私學;律學出現(xiàn)的必然性——學術分科的要求,文中均有詳細闡述。 本文所研究的律學在秦漢這一時期成熟并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秦代由于商鞅的改法為律再加上“以法為教,以吏為師”的規(guī)定使得秦代產(chǎn)生了律學的大作——《法律答問》,此時法律的傳授也有了很好的途徑即“以吏為師”。西漢初就出現(xiàn)了法律的匯編——《二年律令》,而此時私學與官學并行,互為補充,又為這一時期法律的傳承提供了更為高效的途徑,更為后世王朝所效仿,無出其右者。到了東漢,由于社會上私相復仇的頻繁,這就促使禮與法加速磨合,推動了這一時期律學的發(fā)展。尤其是“律章句”的大量出現(xiàn),漸漸緩和著這一矛盾;這一時期法律的傳承仍然延續(xù)著前代的官學、私學并行模式。秦漢時期的律學家們一面對當時的律令條文進行詮釋,同時又教授弟子關于法律方面的學說,對秦漢律學的發(fā)展可謂功不可沒。當然,處在誕生期的律學也有著自己的特點,文中有詳細論述;筆者認為秦漢時期的律學對后世主要產(chǎn)生了六方面影響:一、開創(chuàng)了以經(jīng)注律的傳統(tǒng);二、開創(chuàng)了作為官府的立法之人同時編纂律令解釋的傳統(tǒng);三、開創(chuàng)了對法律的定義解釋,擴大了限定性解釋的傳統(tǒng);四、私學與官學并行不悖,共同發(fā)展,為后世律學的教授與傳承提供了范式;五、開創(chuàng)了法律注釋活動實行官學、私學并行的傳統(tǒng);六、律學成果直接影響當時乃至后世的法律實踐。總之,秦漢律學通過私學和官學的教授與傳承使得國家的法律人才薪火相傳不斷涌現(xiàn),得以保障,以維護統(tǒng)治者至高無上的權力地位。同時,秦漢律學通過闡釋律義、辨析條文,既增強了國家立法的可操作性,也大大提升了各級司法官吏的辦案水平,進而提高了立法的科學性、法律適用的準確性和司法的效能。同時也進一步統(tǒng)一了全國法律的適用性和國家法制協(xié)調(diào)的運轉,可謂具有相當突出的現(xiàn)實意義和久遠意義。 律學在中國漫長的歷史河流中,既對立法、司法和法律的理論發(fā)展、又對法律的內(nèi)容以及法律詞語的運用解釋等、更對歷史發(fā)展走向產(chǎn)生了積極的作用,本文就是以秦漢律學為著眼點,希望能夠把握住秦漢時期律學發(fā)展的精髓所在。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D929;K23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建國;中國律令法體系概論[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5期

2 黃曉明;;律學與法學辯正[J];研究生法學;1997年01期

3 詹子慶;對禮學的歷史考察[J];東北師大學報;1996年05期

4 金亮新;;我國秦漢時期儒家法律思想研究[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8年02期

5 武樹臣;中國古代的法學、律學、吏學和讞學[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6年05期

6 律璞;;兩漢司法官員與律學家角色合一現(xiàn)象及其價值分析[J];甘肅社會科學;2009年02期

7 王彥輝;;關于《二年律令》年代及性質(zhì)的幾個問題[J];古代文明;2012年01期

8 懷效鋒;中國傳統(tǒng)律學述要[J];華東政法學院學報;1998年01期

9 張伯元;《秦簡·法律答問》與秦代法律解釋[J];華東政法學院學報;1999年03期

10 朱紹侯;對李斯功過的述評[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管偉;中國古代法律解釋的學理詮釋[D];山東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18050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118050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d73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