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公安機關手機媒體網絡輿情導控研究
本文關鍵詞:大連市公安機關手機媒體網絡輿情導控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近年來,一些社會事件在互聯網的推動下,往往很快成為社會關注點,非常容易引發(fā)“群體性事件”。同時,隨著智能手機普及率不斷提高,雖然給人們的聯絡溝通帶來很大的方便,但也為社會輿論提供了新平臺,它所具有的開放性、便捷性、互動性等特點吸引了廣大手機網民,使手機網民對社會熱點問題的反應速度越來越快,使得網絡輿論對社會治安的影響越來越大。截至2014年6月,中國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5.27億,手機網民規(guī)模首次超過PC機網民規(guī)模。同時,公安機關作為黨委政府對社會輿情導控的主體,盡管在面對社會輿情以及網絡輿情時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面對手機媒體網絡輿情,公安機關沒有充分認識到它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點,在對手機媒體網絡輿情的導控中缺乏主動性,效果不理想。同時,個人重新以手機媒體用戶的方式整合在一起,形成了虛擬的網絡社區(qū),也為公安機關開展群眾工作提出了新問題,成為新課題。 本文運用多種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獻資料分析法,在第一部分緒論和第二部分的大連市公安機關手機媒體網絡輿情導控工作的現狀與成因的相關理論研究中進行了文獻收集研究,為本論文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對比分析法,本文在第三部分中對美國、加拿大和歐洲國家的手機媒體網絡輿情導控的經驗進行了概述和分析,尋求其合理性,并結合我國在手機媒體網絡輿情處置中的做法進行比較,加以運用,為完善大連市公安機關手機媒體網絡輿情導控機制提供參考;理論分析法,本文運用新公共管理、危機管理和治理理論對手機媒體網絡輿情進行分析,為設計導控方案尋找理論支持。 鑒于目前大連市公安機關在手機媒體網絡輿情導控中存在的認識程度不高、信息搜集方式緩慢、處理方式被動和導控工作機制不夠完善等現狀,本文從研究手機媒體網絡輿情傳播的特點著手,運用管理學、傳播學的理論知識,并充分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提出完善大連市公安機關手機媒體網絡輿情導控工作的對策,如導控機制建設、合理處置的方法以及網上社區(qū)的建設。為大連市的手機媒體網絡輿情導控工作作出了有益的探
【關鍵詞】:大連市公安機關 手機媒體 網絡輿情 導控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D631.1;G206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緒論9-20
- 1.1 背景及意義9-12
- 1.1.1 研究的背景9-11
- 1.1.2 研究的意義11-12
-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12-15
- 1.2.1 國外研究現狀12-14
- 1.2.2 國內研究現狀14-15
- 1.3 關鍵詞闡釋15-18
- 1.3.1 輿情15-16
- 1.3.2 網絡輿情16
- 1.3.3 手機媒體網絡輿情16-17
- 1.3.4 導控17-18
- 1.4 研究的主要內容與研究方法18-20
- 1.4.1 研究內容18
- 1.4.2 研究方法18
- 1.4.3 技術路線18-20
- 2 大連市公安機關手機媒體網絡輿情導控工作的現狀分析20-26
- 2.1 導控工作的概況20-22
- 2.1.1 初步搭建起了網絡輿情管理法律法規(guī)環(huán)境20-21
- 2.1.2 網絡輿情管理技術有所提高21-22
- 2.1.3 成立了網絡輿情應急管理機構22
- 2.2 導控工作存在的問題22-23
- 2.2.1 對手機媒體網絡輿情的認識程度還不夠高22-23
- 2.2.2 信息搜集方式緩慢處理方式被動23
- 2.2.3 對手機媒體網絡輿情導控的工作機制還不夠完善23
- 2.3 導控工作存在問題的原因23-26
- 2.3.1 對手機媒體網絡輿情的發(fā)展現狀把握不夠準確24
- 2.3.2 對手機媒體網絡輿情的認識程度還不夠深入24-25
- 2.3.3 對手機媒體網絡輿情的發(fā)展趨勢估計不足25-26
- 3 大連市公安機關手機媒體網絡輿情導控的方案設計26-34
- 3.1 理論依據26-28
- 3.1.1 把關人理論26-27
- 3.1.2 沉默的螺旋理論27
- 3.1.3 大眾社會理論27-28
- 3.2 現實依據28-31
- 3.2.1 國內其他省市對手機媒體網絡輿情導控工作的經驗28-29
- 3.2.2 國外對手機媒體網絡輿情導控工作的經驗29-30
- 3.2.3 啟示30-31
- 3.3 大連市公安機關手機媒體網絡輿情導控的具體方案及可行性31-34
- 3.3.1 導控的目標31
- 3.3.2 導控的原則31-32
- 3.3.3 導控的可行性32-34
- 4 完善大連市公安機關手機媒體網絡輿情導控的對策34-40
- 4.1 建立起有針對性的工作機制34-35
- 4.1.1 努力建成統籌協調機制加強部門間溝通配合34
- 4.1.2 不斷完善監(jiān)測預警機制提高監(jiān)測技術水平34-35
- 4.1.3 大力強化快速反應機制提高處突反應速度35
- 4.1.4 建立健全新聞發(fā)布機制占領輿情引導陣地35
- 4.2 在輿情發(fā)展各階段采取合理處置措施35-37
- 4.2.1 在輿情初生期加強監(jiān)測預警36
- 4.2.2 在積蓄和發(fā)展期加強快速反應36
- 4.2.3 在輿情高漲期啟動危機公關36-37
- 4.2.4 在衰落和平息期努力查遺補漏37
- 4.3 加強網上社區(qū)建設夯實導控工作基礎37-40
- 4.3.1 引導和管理人才隊伍的建設37-38
- 4.3.2 強化社會自我管理能力和群眾自治38
- 4.3.3 加強與互聯網意見領袖溝通38-40
- 結論40-41
- 參考文獻41-43
- 致謝43-4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永健;;自媒體與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教育[J];北京教育(德育);2010年11期
2 柯健;;公安機關網絡輿情預警及對策機制探討[J];廣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3 劉文芳;;新媒體時代公安群眾工作改革創(chuàng)新研究[J];電子政務;2013年03期
4 張玉亮;路瑤;;國外突發(fā)事件網絡輿情信息流導控模式及其對中國的借鑒[J];湖北社會科學;2013年07期
5 毛欣娟;張可;王新婷;;國外網絡輿情規(guī)制經驗及啟示[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6 薛琴;;微時代下涉警網絡輿情應急處置體系研究[J];警察技術;2012年06期
7 朱汝群;;柳州政府突發(fā)事件輿論引導機制的建構——基于新媒體的影響[J];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06期
8 薛瑞漢;;國外網絡輿情管理和引導的主要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2年09期
9 姜勝洪;;當前網絡輿情的主流態(tài)勢及應對思路[J];前沿;2012年23期
10 王娟;;網絡輿情的分級響應與處置[J];人民論壇;2012年29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方付建;突發(fā)事件網絡輿情演變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大連市公安機關手機媒體網絡輿情導控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293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nzuizhian/329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