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犯罪化尋找道德根基——評范伯格的《刑法的道德界限》
本文關(guān)鍵詞:為犯罪化尋找道德根基——評范伯格的《刑法的道德界限》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犯罪化 牛津大學出版社 哲學領(lǐng)域 法哲學 道德性 世界研究 八十年代 法律家長主義 道德主義 刑罰觀
【摘要】:正喬爾·范伯格(Joel Feinberg)是美國20世紀最著名的法哲學家和刑法哲學家之一,他的《刑法的道德界限》(The Moral Limits of The Criminal Law)四卷本系列~①探討了一個極富哲學意味的刑法主題:將一種行為認定為犯罪,是如何獲得道德正當性的?~([1](P.1))這套書在八十年代經(jīng)牛津大學出版社陸續(xù)出版以后,在法哲學和刑法哲學領(lǐng)域引起了極大的反響,被視為刑法的界限這個問題上最重要的著作。時至今日,他的著作已經(jīng)成為英美世界研究刑法理論無法回避的經(jīng)典,任何從哲學的視角討論犯罪和刑罰的
【作者單位】: 中央財經(jīng)大學法學院;
【關(guān)鍵詞】: 犯罪化;牛津大學出版社;哲學領(lǐng)域;法哲學;道德性;世界研究;八十年代;法律家長主義;道德主義;刑罰觀;
【分類號】:D90
【正文快照】: 喬爾·范伯格( Joel Feinberg) 是美國20 世紀最著名的法哲學家和刑法哲學家之一,他的《刑法的道德界限》( The Moral Limits of The Criminal Law) 四卷本系列(1)探討了一個極富哲學意味的刑法主題: 將一種行為認定為犯罪,是如何獲得道德正當性的?[1]( P. 1)這套書在八十年代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陳興良;;形式解釋論與實質(zhì)解釋論:事實與理念之展開[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1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君平;;羅爾斯正義論體系的三元結(jié)構(gòu)[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3期
2 陳義平;論康德的自由主義政治哲學[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3 周育國;石曲;;公共理性與和諧社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4 唐慧玲;;政治哲學視野下的羅爾斯差別原則[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5 陳治國;論羅爾斯正義觀的三個理論向度及其表征[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6 陳明;;農(nóng)業(yè)生態(tài)安全視角下農(nóng)民公民性培育的價值與路徑[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28期
7 王大鵬;羅爾斯“正義國家”理論初探[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8 黃英;;從自由到平等的正義理論——讀羅爾斯的《正義論》有感[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6期
9 陳秀;;高校女職工和諧發(fā)展探析[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9期
10 李望根;;文化多元主義語境下的普遍主義——以哈貝馬斯與羅爾斯為例[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葉國平;;羅爾斯程序正義思想研究——以《正義論》為中心[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2 陳文娟;;共和主義自由與帝國的悖論[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3 孔鍇;孫啟林;;試論美國學校公民教育:內(nèi)容、途徑與效果——以建國至內(nèi)戰(zhàn)時期為中心[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趙爽;;水資源利益公平分享法律機制研究[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陳澤環(huán);;《大學》和《政治自由主義》之間[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6 彭鵬;;制度創(chuàng)新:正義之維與人性之基[A];改革開放三十年與價值哲學發(fā)展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彭鵬;;制度創(chuàng)新:正義之維與人性之基[A];價值哲學發(fā)展論[C];2008年
8 彭鵬;;論“以人的發(fā)展為本”的新發(fā)展觀[A];馬克思主義探原——馬克思《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9 汪偉全;;公共理性芻議[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哲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李小蘭;;公共理性:協(xié)商、公共服務與協(xié)同善治[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哲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鄧繼好;程序正義理論在西方的歷史演進[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田鵬;認同視角下的歐盟語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戴均;當代中國轉(zhuǎn)型社會的政治認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自學;論政治哲學范式的演進[D];南開大學;2010年
5 劉建勛;我國農(nóng)村社會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東大學;2010年
6 汪毅霖;以自由作為發(fā)展的理論框架和經(jīng)驗分析[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7 曾友中;馬克思貨幣理論與當下金融危機[D];武漢大學;2010年
8 陸晶;我國非政府組織管理法治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楊曉暢;多元社會的正義事業(yè)[D];吉林大學;2011年
10 孫一平;組合式運氣平等[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姝媛;再犯罪人員特殊公共服務供給主體的責任分析[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趙丹怡;解讀約翰·密爾的自由觀[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4 王慧;公民社會與政治參與[D];湘潭大學;2010年
5 左珂;黃宗羲政治哲學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6 張小妹;“自然狀態(tài)”范式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7 王先林;自由與秩序[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祖聯(lián);高考移民:基于教育公正的審視[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劉廣廣;農(nóng)民工子女教育權(quán)利保障機制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10 魏奇;淺析人的全面發(fā)展與當代中國教育[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周少華;罪刑法定在刑事司法中的命運——由一則案例引出的法律思考[J];法學研究;2003年02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陳興良;[N];法制日報;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謙信;;中國刑法:犯罪化與非犯罪化[J];云南財貿(mào)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2 陳謙信;;犯罪化的任務與非犯罪化的使命[J];理論與現(xiàn)代化;2008年04期
3 毛玲玲;;犯罪化與非犯罪化的價值與邊界[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4 侯為大;;淺議我國的犯罪化與非犯罪化之路[J];法制與經(jīng)濟(中旬刊);2013年09期
5 莫洪憲;馬東麗;;論犯罪化的程序性規(guī)制[J];湖北社會科學;2013年12期
6 殷成潔;論犯罪化與非犯罪化的融合[J];連云港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綜合版);2005年02期
7 戰(zhàn)立偉;;賭博的犯罪化與非犯罪化——兼論我國刑法對賭博的立場抉擇[J];吉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2期
8 叢林;;“同性強奸”的犯罪化研究[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9 汪維才;;論惡意逃廢債務行為的犯罪化[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6年01期
10 陳雨亭;;以賭博為業(yè)犯罪化之研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凌;孟永恒;;犯罪化擴張論要[A];中國犯罪學年會論文集(2011年度)[C];2011年
2 褚宸舸;;“吸毒犯罪化”論的困境[A];第十屆全國藥物依賴性學術(shù)會議暨首屆中美藥物濫用和HIV/HCV共病專題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河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 袁憶;犯罪化進程中刑事立法的審慎策略[N];光明日報;2013年
2 劉金林;刑事立法“犯罪化”還是“非犯罪化”[N];檢察日報;2007年
3 貴陽市南明區(qū)人民檢察院 秦致強;婚內(nèi)強制性性行為犯罪化初探[N];貴州民族報;2012年
4 重慶市人民檢察院、重慶市巴南區(qū)人民檢察院 熊皓 勾香華;非法持有爆炸物應予犯罪化[N];檢察日報;2013年
5 黑龍江大學法學院 徐楷;杜絕“惡意欠薪”,犯罪化未必是良方[N];檢察日報;2009年
6 斯瓦蘭·辛格 胡勇 (印度尼赫魯大學教授 斯瓦蘭·辛格);政治犯罪化與犯罪政治化[N];東方早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王比學;要不要增設“欠薪罪”[N];人民日報;2005年
8 孫萬懷 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反對違法交通行為的過度立法與司法犯罪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9 游偉;論合理控制我國立法中的犯罪規(guī)模[N];人民法院報;2001年
10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 曹堅;應謹慎對待地下錢莊犯罪化[N];上海金融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葉慧娟;《見危不助犯罪化的刑法邊緣性研究》[D];北京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瑤;我國刑法修正案中的犯罪化問題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顧盈盈;論犯罪化的限制[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3 張辰斌;社會轉(zhuǎn)型與犯罪化[D];山西大學;2013年
4 劉丹;論違約行為犯罪化[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5 聶斌;對我國司法犯罪化的反思[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6 張曉騫;見危不助行為的犯罪化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7 張震;見危不助犯罪化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8 代碧忠;犯罪化概念原探[D];湘潭大學;2007年
9 陳蓉;人工授精活動中的犯罪化問題研究[D];南昌大學;2012年
10 劉睿丹;對“職務經(jīng)濟危害行為”犯罪化的探討[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6686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668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