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抵抗艾滋病公共健康運動中的社會動員為例
本文關鍵詞:水生態(tài)文明的法理分析及其制度構建,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新聞學論集(第22輯)》2009年
中國新社會運動中的大眾媒介社會動員分析——以抵抗艾滋病公共健康運動中的社會動員為例
孫瑋 陳醇
【摘要】:正引言關于艾滋病與媒介,聯(lián)合國艾滋病項目執(zhí)行主席彼得·派特有句傳播甚廣的名言,"當涉及到艾滋病時,記者的影響比醫(yī)生的影響更大"。研究者認為,20世紀最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艾滋病在全球火速蔓延,以及其所導致的高死亡率,使得世界各國都試圖藉由大眾媒介告知與宣傳的方式,以達到防治的效果。中國衛(wèi)生部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2003年的調查顯示,"公眾對
【作者單位】:復旦大學新聞學院 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中國的大眾媒介與“新社會運動”》成果,項目批準號為06JA860002
【分類號】:G206
【正文快照】:
引言關于艾滋病與媒介,聯(lián)合國艾滋病項目執(zhí)行主席彼得·派特有句傳播甚廣的名言,“當涉及到艾滋病時,記者的影響比醫(yī)生的影響更大”。②研究者認為,20世紀最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艾滋病在全球火速蔓延,以及其所導致的高死亡率,使得世界各國都試圖藉由大眾媒介告知與宣傳
下載全文更多同類文獻
PDF全文下載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僅支持PDF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石破;;又見高耀潔[J];南風窗;2006年10期
2 蒯樂昊;朱曉楓;;我的母親朱楓[J];南方人物周刊;2005年22期
3 孫瑋;;“我們是誰”:大眾媒介對于新社會運動的集體認同感建構——廈門PX項目事件大眾媒介報道的個案研究[J];新聞大學;2007年03期
4 吳晨光;高耀潔河南艾滋病已無空白點[J];新聞周刊;2001年21期
5 章敬平 ,趙飛;探訪河南艾滋村落[J];中國新聞周刊;2000年18期
6 何曉鵬;;桂希恩大夫的普通一天[J];中國新聞周刊;2006年09期
7 羅影;;行走在商業(yè)公司和NGO之間 杜聰 銀行家義工[J];英才;2008年07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艷;劉大中;;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風險責任[J];經濟與管理;2012年08期
2 陽建勛;;風險社會中市場主體責任社會性的外部性理論闡析[J];河北法學;2012年09期
3 徐治立;;技術風險倫理基本問題探討[J];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2年05期
4 喻厚偉;胡顯;;大學生生活方式二重性研究——基于網(wǎng)絡二重屬性的影響[J];科技廣場;2012年07期
5 田永勝;;科技對食品安全的副作用及其化解[J];理論探索;2012年05期
6 盧少軍;余曉龍;;環(huán)境風險防范的法律界定和制度建構[J];理論學刊;2012年10期
7 吳衛(wèi)星;;棕地再開發(fā)中的環(huán)境風險規(guī)制——武漢長江明珠小區(qū)土壤污染事件的法學追問[J];南京大學法律評論;2012年02期
8 楚德江;;農村環(huán)境危機與中國城市化的政策選擇[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2年06期
9 莫凡;;中國共產黨破解社會風險難題的對策與啟示[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10 呂炳斌;;多元化減災救災機制的實施與完善[J];經濟法論叢;2012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梁華;;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視角——風險社會與風險文化理論綜述[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郭小平;;“風險傳播”研究的范式轉換[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3 劉松濤;李建會;;斷裂、不確定性與風險——試析科技風險及其倫理規(guī)避[A];“科技高速發(fā)展對倫理道德底線的沖擊及其化解”主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張喆;;遼寧社會風險隱患與應急處理機制研究[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5 王璐;包曉鳳;;媒體艾滋病防控報道策略探析[A];第十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四)[C];2008年
6 陳倩;;以復雜性思維應對風險社會[A];福建省社會學2007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馬存利;;水生態(tài)文明的法理分析及其制度構建[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鈄曉東;;生態(tài)文明、風險社會與環(huán)境法功能進化[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常生燕;;風險社會語境下的環(huán)境刑法[A];生態(tài)安全與環(huán)境風險防范法治建設——2011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一冊)[C];2011年
10 高飛龍;王玥;;風險社會下法律防范的理念變革與實踐轉向[A];生態(tài)安全與環(huán)境風險防范法治建設——2011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一冊)[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衛(wèi)先;后代人權利論批判[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羅國亮;災害應對與中國政府治理方式變革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胡慧華;符號化:當代消費社會批判的一個維度[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4 于景輝;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國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張慧子;新媒體時代公民隱私的侵害與保護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6 高軒;當代中國政府組織協(xié)同問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7 楊亮;當代中國政府危機管理的哲學思考[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8 吳立忠;當代社會形態(tài)的基本特征與運行機制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9 喻文德;責任原則:公共健康的倫理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葉敏;中國特色網(wǎng)絡民主形態(tài)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麗維;風險社會背景下我國突發(fā)公共事件預警機制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馮婧雅;風險社會視角下的中國法律治理[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熊青;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若干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劉電光;技術風險評估中的觀念沖突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高琳;遼中南城市群環(huán)境風險治理對策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6 陳超;風險社會背景下政府責任追究機制的完善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7 祝燕;媒體健康傳播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8 王素芳;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信任的缺失與重建[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9 張紅艷;我國艾滋病預防中的主要生命倫理難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10 章偉華;和諧社會視野下調控貧富差距與社會沖突互嵌的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瑋;;“我們是誰”:大眾媒介對于新社會運動的集體認同感建構——廈門PX項目事件大眾媒介報道的個案研究[J];新聞大學;2007年03期
2 孫瑋;;轉型中國環(huán)境報道的功能分析——“新社會運動”中的社會動員[J];國際新聞界;2009年01期
3 連水興;;公民社會理論視角下的“新媒介運動”及其闡釋[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4 俞旭;“大眾媒介”和“大眾傳播”疏釋[J];新聞大學;1986年12期
5 夏文蓉;媒介價格戰(zhàn)的得與失[J];新聞知識;2002年03期
6 喻國明;大眾媒介公信力理論初探(下)——兼論我國大眾媒介公信力的現(xiàn)狀與問題[J];新聞與寫作;2005年02期
7 邵培仁;邱戈;;論媒介身份研究的可能性與科學性[J];浙江社會科學;2006年03期
8 于德山;;時尚:大眾媒介之中的偶像表演[J];電視研究;2006年10期
9 張君浩;;大眾媒介的消極文化傾向與媒介管理[J];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10 黃鎣;;亦喜亦憂雙刃劍——論新聞娛樂化對大眾媒介的作用和影響[J];科技咨詢導報;2007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瑋;陳醇;;中國新社會運動中的大眾媒介社會動員分析——以抵抗艾滋病公共健康運動中的社會動員為例[A];新聞學論集(第22輯)[C];2009年
2 李月蓮;;從“網(wǎng)絡模式”分析:香港回歸十年傳媒教育運動的發(fā)展[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07):媒介素養(yǎng)與公民素養(yǎng)論文集[C];2007年
3 張國良;廖圣清;;當代中國大眾媒介與社會發(fā)展[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4 付曉靜;;大眾媒介與北京奧運會的社會動員[A];第五屆全國青年體育科學學術會議、第二屆中國體育博士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8年
5 周笑;;媒介序參數(shù):重構文化的力量[A];社會進步與人文素養(yǎng)——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文集(2006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6年
6 董建濤;龍朝雙;畢興全;林紅玉;;大眾媒介的公共政策傳播功能探析[A];“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李雙龍;;主題:傳播網(wǎng)絡下的中國大都市郊區(qū)農村居民[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Ⅱ)[C];2006年
8 邵培仁;邱戈;;論媒介身份研究的可能性與科學性[A];中國傳播學會成立大會暨第九次全國傳播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黃旦;郭麗華;;媒介觀念與媒介素養(yǎng)研究——20世紀西方媒介素養(yǎng)研究綜述[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07):媒介素養(yǎng)與公民素養(yǎng)論文集[C];2007年
10 李晶;;城鎮(zhèn)化進程中的農村居民媒介素養(yǎng)——對浙江金華農村居民媒介素養(yǎng)現(xiàn)狀的實證調查[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07):媒介素養(yǎng)與公民素養(yǎng)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蔡起泉;[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1年
2 任奕葳;[N];中華新聞報;2004年
3 孫錢斌;[N];中華新聞報;2002年
4 許謹;[N];中華新聞報;2008年
5 蘇商軒;[N];江蘇法制報;2007年
6 壽沅君;[N];中華新聞報;2006年
7 閻思甜(作者單位:湖北日報社);[N];中華新聞報;2001年
8 李培林;[N];中國婦女報;2004年
9 劉元琪;[N];光明日報;2003年
10 劉雪燕 通遼日報社;[N];通遼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建勝;轉型農民的大眾媒介使用[D];南京大學;2012年
2 王昊青;中國·企業(yè)·媒介[D];復旦大學;2005年
3 何志武;大眾媒介參與公共政策過程的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4 蔡靜;流言:陰影中的社會傳播[D];復旦大學;2006年
5 陳煒;公共危機傳播的媒介景象:從政治問責性到公眾問責性[D];復旦大學;2008年
6 王迪;兒童健康信息認知的“知溝”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7 陳華明;當代中國大眾傳媒的隱私話題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8 海闊;大眾傳媒與中國現(xiàn)代性[D];浙江大學;2006年
9 尤游;社會轉型期大眾傳媒在農村社區(qū)的角色分析[D];上海大學;2006年
10 林曉華;媒介素養(yǎng)與少數(shù)民族發(fā)展[D];四川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夏青;消費主義影響下:大眾媒體中的明星文化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2 李東明;從社會學習理論看大眾媒介對受眾行為的影響[D];吉林大學;2006年
3 常懌;大眾文化傳播視野中的中國青少年媒介素養(yǎng)教育[D];湘潭大學;2008年
4 柯濤;新聞娛樂化根源探析[D];鄭州大學;2004年
5 劉維紅;論大眾媒介與消費主義[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廖巧玲;互動與滲透:大眾媒介與兒童個體社會化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7 王嘉悅;大眾媒介的危機傳播管理[D];吉林大學;2007年
8 范松楠;大眾媒介在構建我國公共領域方面的功能與表現(xiàn)[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盛莉萍;大眾媒介領域女性性別身份的建構及其解構策略[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10 李楠;社會弱勢群體在大眾媒介中的傳播地位[D];吉林大學;2006年
本文關鍵詞:水生態(tài)文明的法理分析及其制度構建,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267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226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