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通謀虛偽行為及其民事法律后果
本文關鍵詞:論意思表示真實的法哲學價值——兼論法律行為的法理邏輯結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華東政法大學》 2011年
論通謀虛偽行為及其民事法律后果
鄧嫣
【摘要】:通謀虛偽行為又稱虛偽表示,是大陸法系傳統(tǒng)民法上的概念,是指當事人通謀而為虛偽的意思表示。在我國民法中對其沒有作出系統(tǒng)的規(guī)定,僅有“惡意串通”、“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相關規(guī)定。本文立足于我國司法實務中涉及通謀虛偽行為的民事糾紛案件的解構研究分析,并嘗試將其歸類整理。試圖對民法發(fā)達國家的通謀虛偽行為的理論及相關規(guī)定進行探討,并針對我國相關立法和司法實務中遇到的若干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以期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最后,闡述了我國相關民事立法的不足,應還原“通謀虛偽行為”的本來面目。 在第一節(jié)中,筆者對以“惡意串通”、“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等為關鍵詞檢索收集的48起涉及通謀虛偽行為的典型民事糾紛案件,進行歸類整理,大致分為五類:通謀虛偽行為,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通謀虛偽行為,不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通謀虛偽行為,掩蓋非法目的或違法行為的;通謀虛偽行為,掩蓋合法目的或合法行為的;通謀虛偽行為,掩蓋非法目的,且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在第二節(jié)中,筆者對民法發(fā)達國家的通謀虛偽行為理論及相關規(guī)定進行探討,從理論、立法和實踐等層面進行考察,以明晰通謀虛偽行為的概念、構成、效力等理論問題,并理清其與隱藏行為、脫法行為、詐害行為等相似行為的關系,以便更好的認識理解通謀虛偽行為。 在第三節(jié)中,筆者對我國相關立法“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行為或合同無效的規(guī)定進行分析,理清這些相關立法與通謀虛偽行為的關系及其是否能取代傳統(tǒng)民法中通謀虛偽行為的規(guī)定。并對我國司法實務中涉及通謀虛偽行為的典型案例進行評析,因我國現行民法欠缺對通謀虛偽行為的一般規(guī)定,且現行法之規(guī)定又不能涵蓋通謀虛偽行為的所有情形及相關立法本身存在問題,導致司法實務中涉及通謀虛偽行為的民事糾紛在現行法上的解決存在諸多問題,司法實務產生了很多混亂和矛盾。 在第四節(jié)中,筆者進一步分析我國相關立法存在的問題:“惡意串通”的行為或合同的效力問題;我國立法中民事行為或合同無效情形的競合問題;司法實務中,“惡意串通,損害第三人利益的”、“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合同無效制度與債權人撤銷制度發(fā)生沖突,存在選擇適用法律的問題。最后,筆者就我國相關民事立法的不足,提出立法建議,取消“惡意串通”、“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相關規(guī)定,借鑒大陸法系國家關于通謀虛偽行為的立法,還原“通謀虛偽行為”的本來面目。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政法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D923.6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朱慶育;意思表示與法律行為[J];比較法研究;2004年01期
2 唐瑩;論意思表示錯誤——中德民法比較研究[J];比較法研究;2004年01期
3 陳敦;;論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利益的合同[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4 朱建農;;論民法上惡意串通行為之效力[J];當代法學;2007年06期
5 楊立新;朱巍;;論戲謔行為及其民事法律后果——兼論戲謔行為與懸賞廣告的區(qū)別[J];當代法學;2008年03期
6 王群;赟斌;;通謀虛偽行為探析[J];福建警察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7 高在敏;論意思表示真實的法哲學價值——兼論法律行為的法理邏輯結構[J];法學評論;2002年03期
8 羅昆;;合同效力瑕疵制度中的類型思維及其問題[J];法學評論;2010年06期
9 李源源;;論串通虛偽行為[J];法制與社會;2008年22期
10 馬紅梅;;淺析我國民法上的虛偽意思表示[J];法制與社會;2008年2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應建芬;商品房按揭糾紛引起的法律思考[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2 陳海鳳;論意思表示[D];華東政法學院;2002年
3 堯猛祥;論脫法行為[D];華東政法學院;2005年
4 唐琴;瑕疵意思表示的類型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7年
5 李緣緣;意思表示構成要素對合同效力的影響[D];廈門大學;2007年
6 甄景善;論惡意串通合同[D];煙臺大學;2008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史際春;孫虹;;論“大民事”[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00期
2 余延滿;冉克平;郭鳴;;企業(yè)法人目的范圍外行為新探——兼評《合同法》第50條之規(guī)定[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01期
3 孫鵬;陳樹森;;論意思自治——兼論從近代民法到現代民法[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02期
4 艾素君;;第三人對保賠協會直接訴訟的立法規(guī)定與司法實踐:英美法視角[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1期
5 張洪松;;公司法人格否認:要件解析與類型定位[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1期
6 吳雪春;;合同自由原則在國內法中的法律限制探析[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7 徐衛(wèi);;信托受益權:物權?債權?抑或新權利?[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8 孟繁超;朱彤彤;;民用航空器物權體系建構若干問題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9 鄭曉劍;陶伯進;;侵權責任能力視域內《侵權責任法》第32條與第33條之解釋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10 汪滿生;;論公司的擔保能力及擔保效力——對新《公司法》第16條的解讀[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高圣平;;宅基地轉讓糾紛個案的法律經濟學[A];中國制度變遷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楊立新;王軼;王竹;王天凡;趙可;;中國民法學三十年(1978—2008)[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張效羽;;隱私權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論公法隱私權與私法隱私權[A];第四屆全國公法學博士生論壇論文集[C];2009年
4 宋宗宇;;環(huán)境侵權因果關系認定規(guī)則創(chuàng)新研究[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范家棟;;論環(huán)境公益訴訟之性質[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6 吳一博;;論我國野生動物資源的物權法保護[A];生態(tài)文明與林業(yè)法治--2010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7 鄧海峰;;排污權轉讓法律問題研究[A];生態(tài)安全與環(huán)境風險防范法治建設——2011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三冊)[C];2011年
8 鐘濤;;淡定中的隱憂——行政審判信息資源利用的困境及出路[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9 黎錦;;國家賠償責任因果關系判斷之多元化[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10 單云娟;周立;;能動司法背景下的民商事案件爭點整理技術方法分析——以保障審判權有效運行為視角[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夏秀淵;拉丁美洲民法典的歷史與現實[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蔣輝宇;境外企業(yè)境內股票發(fā)行與上市監(jiān)管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李長坤;刑事涉案財物處理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李國慶;解雇權限制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顏曉閩;美國證券法律史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鄔先江;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7 陳琦;海上人身損害賠償制度論[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8 高偉;海洋空間資源性資產產權效率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9 石欣;海洋環(huán)境監(jiān)測法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10 葉芳;沖突與平衡:土地征收中的權力與權利[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小偉;我國農業(yè)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劉金華;期待權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趙華;有限責任公司股權對外轉讓程序限制二題[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王慶;預約法律制度演化探究及現有理論之構建[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李齊艷;論房屋承租人的優(yōu)先購買權[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周姚春;論個人信息的民法保護基礎[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尚婧;場外金融衍生品交易擔保的法律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許璘哲;網絡虛擬財產為盜竊罪對象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曹雅晶;帶有施惠意圖的買賣與承租人的優(yōu)先購買權[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任學忠;論控制股東濫用權利之法律規(guī)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朱慶育;意思表示與法律行為[J];比較法研究;2004年01期
2 韓光明;論作為法律概念的"意思表示"[J];比較法研究;2005年01期
3 姚新華;契約自由論[J];比較法研究;1997年01期
4 李永軍;契約效力的根源及其正當化說明理論[J];比較法研究;1998年03期
5 李淑文,魏俊;論民事法律行為意思表示的真實性[J];中國煤炭經濟學院學報;1999年03期
6 張云鵬;徐靜;;論事實推定的規(guī)制路徑[J];當代法學;2007年02期
7 王成;欺詐之意思表示的法律后果[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98年06期
8 高在敏;法律行為本質合法說觀點源頭考——對民事法律行為本質合法說質疑之三[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99年06期
9 彭誠信;我國物權變動理論的立法選擇(下)[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10 徐曉峰;民事錯誤制度研究[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0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張長青;合同法上的意思表示瑕疵及其法律救濟[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陳海鳳;論意思表示[D];華東政法學院;2002年
2 馬光燕;意思表示錯誤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3 萬中亮;論虛偽意思表示的類型[D];武漢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峰;孔娜;;惡意串通行為研究[J];中外企業(yè)家;2009年10期
2 馬柳穎;;訴訟調解中惡意串通行為的法律規(guī)制[J];貴州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3 劉璐;;惡意串通行為研究[J];法制與社會;2008年05期
4 朱建農;;論民法上惡意串通行為之效力[J];當代法學;2007年06期
5 劉偉;王佳云;;論惡意串通損害第三人利益之無效合同[J];法制與社會;2010年21期
6 李毅;;法院在民事執(zhí)行中面臨的現實困境及應對之策——以民事執(zhí)行中被執(zhí)行人與案外人惡意串通行為的規(guī)制為視角[J];法制與社會;2011年14期
7 馬力群;;論無效合同的法律形式[J];遼寧警專學報;2009年06期
8 汪佳;;淺談一房二賣中惡意串通行為的認定[J];法制與社會;2010年18期
9 李源源;;論串通虛偽行為[J];法制與社會;2008年22期
10 王群;赟斌;;通謀虛偽行為探析[J];福建警察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啟明;[N];中國商報;2010年
2 金建華;[N];江蘇經濟報;2011年
3 北京市薪評律師事務所 曹鴻利;[N];中國建設報;2010年
4 周亮;[N];江蘇經濟報;2010年
5 元春華;[N];人民法院報;2011年
6 全先銀;[N];人民日報;2011年
7 張慶祥 劉飛 河南省紀委案件審理室、河南省駐馬店市紀委案件審理室;[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11年
8 最高人民法院法官 范明志;[N];人民法院報;2011年
9 記者 孫覆!⊥ㄓ崋T 葛紅普;[N];工人日報;2011年
10 見習記者 楊孟;[N];政府采購信息報;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韓圣超;論我國民法上惡意串通之規(guī)定[D];浙江大學;2011年
2 莊顯睿;惡意串通損害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效力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3 洪麗霞;惡意串通損害第三人利益合同立法探討[D];華東政法學院;2005年
4 鄧嫣;論通謀虛偽行為及其民事法律后果[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5 彭博;陳某、皮某訴重慶某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夏某、重慶某置業(yè)有限公司合同糾紛案例分析[D];西南政法大學;2012年
6 辛宜耘;李某、田某、王某一房二賣案的法律分析[D];蘭州大學;2013年
7 薛媛;嘉和泰公司與太重公司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糾紛案評析[D];吉林大學;2012年
8 鄧春林;增設串通拍賣罪之探析[D];南昌大學;2012年
9 常豐冰;論我國建設工程“陰陽合同”的效力認定[D];湘潭大學;2012年
10 袁慧韡;建設工程中“陰陽合同”現象的法律分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論意思表示真實的法哲學價值——兼論法律行為的法理邏輯結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745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174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