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恢復期運動功能障礙患者居家康復技術的適用性篩選研究
本文關鍵詞:腦卒中恢復期運動功能障礙患者居家康復技術的適用性篩選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2014年
腦卒中恢復期運動功能障礙患者居家康復技術的適用性篩選研究
李野
【摘要】:[目的] 本研究在參考國內外研究的基礎上,針對居家運動功能障礙的腦卒中恢復期患者,利用問卷調查法,文獻研究法、德爾菲法等研究方法,形成腦卒中恢復期運動功能障礙患者居家康復技術的適用性篩選專家函詢問卷,對康復技術在居家環(huán)境下進行適用性、安全性及勝任度的篩選;并通過層次分析法確定上述三個指標的權重,以期為居家腦卒中恢復期患者提供有效實用的康復技術方法,為居家康復技術在社區(qū)中的實施和后續(xù)的相關研究提供參考,進一步推動社區(qū)居家康復服務工作的開展。 [方法] 本研究首先對北京社區(qū)中的腦卒中恢復期患者進行居家康復訓練需求調查,根據調查結果保留問卷中均值大于等于3分的內容,根據患者需求同時結合文獻研究,形成腦卒中恢復期運動功能障礙患者居家康復技術的適用性篩選專家函詢問卷初稿。利用德爾菲法進行專家函詢,從適用性、安全性、勝任度三個層面進行篩選,采用滿分比、均數、標準差、變異系數、肯德爾和諧系數W等統計量對專家函詢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共進行兩輪專家函詢,形成腦卒中恢復期運動功能障礙患者居家康復技術終稿,最后根據第二輪的函詢結果運用層次分析法計算三個指標的權重。 [結果] 在腦卒中恢復期患者居家康復訓練的需求調查中,結果顯示只有拐杖、輪椅的使用技術和日常生活輔助器具的使用技術這兩個條目的得分較低在3分以下,其他條目得分均在3分以上,需求程度均在58%以上,其中需求程度排在前五位的依次為上肢活動方法、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行走、轉體、翻身。通過對患者進行需求調查共總結了18項康復訓練內容,以其為基礎通過文獻分析尋找適合的康復技術。 在文獻研究中,盡可能納入最多的合適的康復技術,檢索了近4年國內腦卒中運動功能康復的文獻194篇,通過對文獻進行分析發(fā)現:194篇文獻發(fā)表在36種雜志上,其中發(fā)表文獻最多的期刊雜志依次是中國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中國康復、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等,占文獻總數的73.7%,與腦卒中患者康復的相關程度都比較高;在學術關注程度方面,研究數量從2011年到2012年基本持平,總體趨勢說明近幾年關于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康復研究的學術關注情況一直較高;定量研究的文獻128篇,占66%,其他均為描述性研究;有130篇(67.0%)文獻運用了統計分析方法;在194篇文獻中,康復技術的提供者大多數為康復師(68%);有130篇文獻具有結局評價指標,其中排在前三位的評價指標分別為各種量表評分、生命質量、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根據文獻內容以及國內外腦卒中的預防及康復指南歸納總結康復技術內容,形成了三級肌力下共59個條目的腦卒中恢復期運動功能障礙患者居家康復技術內容。 在德爾菲專家函詢的研究中,經過兩輪專家函詢,專家意見較為集中一致,篩選得到了共38個條目的適用于腦卒中恢復期運動功能障礙患者的居家康復技術內容,基于第二輪函詢結果,利用層次分析法確定三個指標的權重,結果顯示,安全性(0.4894)適用性(0.2921)勝任度(0.2186),安全性和適用性的權重系數較高,勝任度次之。說明安全性和適用性這兩個指標在評價居家康復技術的實際應用上較為重要。 [結論] 進行康復技術訓練是腦卒中患者恢復機體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時腦卒中恢復期患者對居家康復訓練的需求較高,因此,腦卒中患者的社區(qū)居家康復技術訓練應被給予高度重視,充分發(fā)揮社區(qū)醫(yī)療保健體系的作用,促進患者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減輕社會和家庭的負擔。 而目前腦卒中患者的居家康復工作在社區(qū)開展的情況并不廣泛,主要原因在于我國社區(qū)的康復服務體系尚不完善,普遍缺乏專業(yè)的康復人員,社區(qū)人手不足、專業(yè)技能有待提高,加強社區(qū)醫(yī)療人才投入刻不容緩;而基于目前社區(qū)康復服務的現狀,形成適合于腦卒中恢復期患者自我訓練的居家康復技術是幫助患者恢復軀體功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時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使自身逐步達到最佳的完好狀態(tài)。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248.9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林潔;;早期居家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2010年18期
2 楊小平,秦柳花,王惠珍,翟惠敏;Delphi法確立臨床護理專家的資格認證方法[J];現代護理;2005年06期
3 程玉華;趙東麗;施麗華;;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動態(tài)體位管理[J];護理與康復;2010年02期
4 黃云英;連秀李;;早期良肢位擺放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6年03期
5 徐志晶;夏海鷗;;德爾菲法在護理研究中的應用現狀[J];護理學雜志;2008年06期
6 林日團;;管理人員勝任力研究述評[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7 韋玉瓊;;三水城區(qū)腦卒中患者及家屬對社區(qū)康復護理需求的調查研究[J];中外醫(yī)療;2009年03期
8 苗惠霞,劉萍;社區(qū)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的健康教育[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3年05期
9 馬云龍;林原;林鴻飛;;基于權重標準化SimRank方法的查詢擴展技術研究[J];中文信息學報;2011年01期
10 譚婉雯,陳向梅;早期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對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南方護理學報;2004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湯之梅;;臨床護士的壓力源和相關因素分析及對策[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4年06期
2 吳啟北;;前列地爾注射液聯合中藥臨床應用[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4年06期
3 陳研茹;徐雪云;;癲癇患者服用卡馬西平前后P300變化的臨床研究[J];海南醫(yī)學;2007年12期
4 許廷斌;;奧扎格雷鈉對頸內動脈系統TIA患者的血流動力學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2007年12期
5 唐國傳;;奧扎格雷鈉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急性腦梗塞40例療效觀察[J];海南醫(yī)學;2008年12期
6 陸逢時;駱斯敏;;高血壓性腦出血并水鈉代謝紊亂51例臨床分析[J];海南醫(yī)學;2008年12期
7 馬耀榮;王篤強;謝小燕;;藻酸雙酯鈉、維生素E及1.6-二磷酸果糖聯合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觀察[J];海南醫(yī)學;2008年S2期
8 羅順;;早期針炙結合康復治療腦卒中150例療效分析[J];海南醫(yī)學;2009年03期
9 李子淵;鄭振文;楊雄;;纖溶酶聯合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死60例臨床觀察[J];海南醫(yī)學;2009年05期
10 伍海青;;腦室尿激酶灌注輔以腰大池外引流治療腦室出血28例臨床分析[J];海南醫(yī)學;2009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林;方家;梁小濱;劉中勇;;熱敏灸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療效觀察[A];江西省第八次中西醫(yī)結合活血化瘀學術研討會暨心腦血管病培訓班論文集[C];2009年
2 張涵;于強;高世定;;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肝硬化腹水30例[A];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肝病新進展講習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醫(yī)結合肝病學術會議資料匯編[C];2010年
3 徐秀梅;肖朝陽;;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多發(fā)性硬化38例療效觀察[A];江西省第七次中西醫(yī)結合危重病、急救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李林;方家;劉中勇;鄧鵬;賴小美;;熱敏灸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臨床觀察[A];江西省中醫(yī)藥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辛隨成;張清川;張蓓;吳旭麗;;針刺治療38例多發(fā)性硬化周圍神經損傷的肌電圖變化[A];中國針灸學會臨床分會全國第十九屆針灸臨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6 辛隨成;張清川;張蓓;吳旭麗;;針刺治療38例多發(fā)性硬化周圍神經損傷的肌電圖變化[A];2011中國針灸學會年會論文集(摘要)[C];2011年
7 王舒;;缺血性中風恢復期中醫(yī)綜合治療方案的臨床療效評價研究[A];2011中國針灸學會年會論文集(摘要)[C];2011年
8 陳佩順;黃臻;陳家鳳;張婉容;譚碧東;;基于運動控制的運動療法對腦卒中后平衡共濟失調的影響[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十四次腦血管病康復學術會議暨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九次養(yǎng)生康復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9 姜楓;符林春;馬建萍;周青;彭勃;謝世平;郭會軍;董永新;馬秀蘭;郭選賢;謝忠禮;胡研平;李青雅;李華偉;金艷濤;;病位證素在艾滋病中醫(yī)病因病機中分布特點及演變[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防治艾滋病分會第八次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何賢芬;梁海燕;賴耀銘;;從背部論治探討推拿治療小兒非腫塊型先天肌性斜頸[A];第十二次全國推拿學術年會暨推拿手法調治亞健康臨床應用及研究進展學習班論文集[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鄭明;我國職業(yè)足球俱樂部組織執(zhí)行力的評價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李漢鏡;老年人跌倒危險因素分析及運動干預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李花;中醫(yī)“肝脾相關”的理論和應用研究[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4 王艾麗;蒙古族人群炎癥和內皮功能標志與心腦血管病的關系[D];蘇州大學;2010年
5 蘇海軍;我國公共衛(wèi)生服務體系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6 陳鵬;心腦通絡液對局灶性腦缺血大鼠急性期細胞因子及凋亡基因Bcl-2、p53的影響[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7 徐麗;基于歷代醫(yī)案數據庫整理和臨床問卷調查的月經量、色癥狀規(guī)范的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8 劉平;鄭壽全運用溫熱藥物理論基礎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9 鄭暉;基于針刺治療偏頭痛隨機對照試驗的經穴效應特異性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10 梁海珊;藥學工作模式轉變背景下我國臨床藥學本科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婷;ICU實施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循證護理的調查及干預效果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9年
2 沈娟;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評價護理專業(yè)本科畢業(yè)生臨床能力的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9年
3 劉婷;頭痛寧對電刺激三叉神經節(jié)大鼠腦膜血流與CGRP的影響[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0年
4 郭旭鋒;太極拳練習導致膝關節(jié)痛的流行病學調查[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5 林菲;長期太極拳運動對絕經后婦女骨密度和平衡能力的影響[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6 李云亮;小學語文教師勝任力模型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王裕豪;大學生就業(yè)通用勝任力模型的建構與驗證[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8 陳亞麗;基于勝任力的W公司的招聘案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9 任守利;中藥天麻商品規(guī)格等級相關性及劃分合理性的研究[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10 楊名霞;祛風化痰針刺法治療假性球麻痹的臨床研究[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曉斌;;腦血管病的護理體會[J];河北醫(yī)學;2006年07期
2 朱克云;腦卒中病人早期肢體功能康復護理[J];淮海醫(yī)藥;2005年02期
3 李俊漪,白玫,劉華平,沈寧,左月燃;Delphi法在護理崗位任務分析及人才需求預測研究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04年06期
4 王懷芝,李秀惠;腦卒中患者家屬護理知識現狀的調查與健康教育[J];現代護理;2005年01期
5 楊小平,秦柳花,王惠珍,翟惠敏;Delphi法確立臨床護理專家的資格認證方法[J];現代護理;2005年06期
6 李淑華,厲群,陳明敏,章肖平,朱鳳仙,鄒亞娟;強化功能鍛煉對老年康復期患者心身狀況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05年03期
7 董靜;陶志芳;蔡桂蘭;;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的康復護理[J];護理與康復;2006年05期
8 鄭燕紅;腦卒中偏癱的康復護理進展[J];護理學雜志;2000年10期
9 朱佩華;腰腿痛病人藥熨療法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2004年16期
10 馮星梅,盧惠娟;腦卒中患者親屬對健康教育需求的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5年2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宋巍;張宇;劉挺;李生;;基于檢索歷史上下文的個性化查詢重構技術研究[A];第五屆全國信息檢索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許晟;李亞楠;王斌;吳麗輝;;基于加權SimRank的中文查詢推薦研究[A];第五屆全國信息檢索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林海燕,付岳平,林海;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應用復方丹參的療效觀察[J];河北醫(yī)學;2002年05期
2 王成文,慕學榮;運動、作業(yè)療法在腦卒中恢復期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2年15期
3 王宏宇;腦卒中時合并高血壓的處理[J];中國醫(yī)刊;2005年10期
4 杜艷;針刺治療配合功能鍛煉對腦卒中恢復期的療效觀察[J];現代康復;1998年07期
5 朱金梅;腦卒中恢復期康復鍛煉對偏癱肢體運動功能的影響[J];傷殘醫(yī)學雜志;1999年01期
6 黃景明;李燕瓊;;腦卒中恢復期38例護理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07年01期
7 蘆海濤;山磊;楊凌宇;張通;;腦卒中后尿失禁的臨床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0年09期
8 林川;帕羅西汀對腦卒中恢復期神經功能的影響[J];貴州醫(yī)藥;2001年11期
9 許風琴;;腦卒中病人恢復期死亡30例臨床分析[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6年01期
10 王子文,郭曉明,郭愛云;對不良生活習慣的社區(qū)干預在腦卒中恢復期康復中的作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2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周雪梅;李桂珍;李為先;;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恢復期運動功能的影響[A];繼往開來 與時俱進——2003年康復醫(yī)學發(fā)展論壇暨慶祝中國康復醫(yī)學會成立20周年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3年
2 張曉佳;;肩胛骨穩(wěn)定訓練對腦卒中恢復期患者偏癱側疼痛肩的治療效果[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運動療法分會第十一屆全國康復學術大會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11年
3 熊尚全;連祺周;陳健;林松波;;腦血管病血瘀證不同階段與相關因子關系的研究[A];第五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血瘀證及活血化瘀研究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1年
4 余衛(wèi)平;鄭潔皎;張企良;楊柯君;鈕建中;衛(wèi)志華;;因地制宜開發(fā)社區(qū)康復適宜技術[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三次康復治療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2年
5 吳小平;;實驗性腦出血6個月內神經行為學和神經膠質細胞的觀察[A];繼往開來 與時俱進——2003年康復醫(yī)學發(fā)展論壇暨慶祝中國康復醫(yī)學會成立20周年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3年
6 李紅玲;;H反射在腦卒中后下肢偏癱患者中的特征表現及分析[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腦血管病康復學術會議會議指南[C];2010年
7 孫寶民;呂燕華;陰濤;;肌電生物反饋結合穴位注射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下肢運動功能的研究[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十四次腦血管病康復學術會議暨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九次養(yǎng)生康復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北京市普仁醫(yī)院神經內科主任 陸伯華;[N];健康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潘化平;疏經通督推拿法治療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的臨床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文純;經筋刺法對腦卒中恢復期偏癱手精細動作的影響[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2 李野;腦卒中恢復期運動功能障礙患者居家康復技術的適用性篩選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3 余兆安;恢刺痙攣肌起止點對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痙攣癱瘓運動功能的影響[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4 高夢君;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的中醫(yī)辨證分型臨床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3年
5 朱源北;針刺治療缺血性腦卒中陰虛風動型的臨床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6 王芹芹;基于Rho/ROCK通路抑制探討益精生髓法改善缺血性腦卒中運動功能障礙的機制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7 楊曉鳴;益氣活血法治療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的臨床觀察[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8 閔瑰;生活輔助器具對老年腦卒中偏癱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D];南昌大學;2011年
9 李海勇;太極拳步法聯合Prokin平衡訓練儀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平衡功能障礙的影響[D];蘇州大學;2012年
10 龔素芬;護理人員和主要照護者對腦卒中康復相關知識認知的研究[D];河北聯合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腦卒中恢復期運動功能障礙患者居家康復技術的適用性篩選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86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yixuelunwen/48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