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巴副作用_葫蘆巴的功效與作用,中藥葫蘆巴籽
本文關鍵詞:葫蘆巴,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中藥葫蘆巴是豆科草本植物葫蘆巴的成熟種子。中醫(yī)認為葫蘆巴有溫腎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與作用。
目錄
別名
葫蘆巴子,葫蘆巴籽,苦豆,蘆巴,胡巴,季豆,小木夏,,香豆子,蘆巴子,香草子,蘆肥子,腎曹都尉,腎曹都護,香蘿蔔子。
來源產(chǎn)地
葫蘆巴,始載于《嘉佑本草》,歷代本草多有收載。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葫蘆巴的成熟種子,生產(chǎn)于河南商丘、夏邑、睢縣,安徽毫縣、阜縣、渦陽、太和,四川廣元、金堂,甘肅天水、甘谷等地。均為栽培品種。
采收炮制
夏季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曬干,打下種子,除去雜質。鹽水炙,搗碎用。
性狀性昧
一般不分等級以個大、飽滿、無雜質者為佳。
苦,溫。歸腎經(jīng)。
功效
溫腎助陽,散寒止痛。用于腎臟虛冷,小腹冷痛,小腸疝氣,寒濕腳氣。
應用
1.寒疝腹痛,腹脅脹痛:本品溫腎助陽,溫經(jīng)止痛,用治腎陽不足,寒凝肝脈,氣血凝滯所致濟癥。常與吳茱萸、、巴戟天等配伍,用治寒疝腹痛,痛引睪丸,如《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葫蘆巴丸;或與附子、硫黃同用,治療腎臟虛冷,脅脹腹痛,如《圣濟總錄》葫蘆巴丸;或與當歸的功效與作用、烏藥等同用,治療經(jīng)寒少腹冷痛。
2.足膝冷痛、寒濕腳氣:本品苦溫之性,溫腎肝之陽,散筋骨寒濕,用治陽虛氣化不行,寒濕下注,足膝冷痛,寒濕腳氣癥,常與木瓜的功效與作用、補骨脂同用,如《楊氏家藏方》葫蘆巴丸。
3.陽痿滑泄,精冷囊濕:本品補腎助陽,用治腎陽不足,命門火哀之陽痿不用,滑泄精冷,頭暈目l眩等癥,常與附子、巴戟天的功效與作用等同用,如《慈溪光緒醫(yī)方選議》沉香磁石丸。
用法用量
3~10g,水煎服或入九、散。
使用注意
陰虛火旺者忌用。
化學成分
種子中含的各種類脂約為干重的7.5%,其中包括各種中性類脂84.1%,糖脂類5.4%和磷酯類10.5%。中性類脂主要含三;视皖(86%)、二;视皖(6.3%)和少量一;视皖、游離脂肪酸和甾醇類物質。
藥理作用
葫蘆巴所含半乳甘露聚糖類的粘液質和甾體皂甙類有降低血糖、利尿、抗炎等活性。番木瓜堿對淋巴樣白血病L1210有顯著抗瘤活性,對P388亦有一定活性;還可引起家兔血壓下降,使離體蛙心、兔心停止于舒張期,使蛀后肢血管收縮;能抑制貓、兔及豚鼠氣管的平滑;對妊娠子宮(兔及豚鼠)及正常子宮(豚鼠),少量使之興奮,大量使之麻痹,葫蘆巴提取物有刺激毛發(fā)生長的作用。
臨床報道
控制糖尿。好咳辗25g葫蘆巴子,共服21天,可明顯降低糖尿病人的尿糖及血糖含量。
本文關鍵詞:葫蘆巴,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825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yixuelunwen/182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