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生育期女性血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中國一般人群中醫(yī)體質流行病學調查——基于全國9省市21948例流行病學調查數據,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第二軍醫(yī)大學》 2010年
正常生育期女性血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的研究
任妞
【摘要】: 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是目前倍受關注的女性生殖生理調節(jié)因子之一。AMH由卵巢早期生長卵泡分泌,參與卵泡的生長發(fā)育,隨自然年齡變化的特點同卵巢儲備能力的變化,與卵巢功能密切相關。研究表明,AMH較其它卵巢功能評價指標如FSH、LH、E2更能準確反映生育年齡女性機體內分泌狀態(tài),有望成為評估卵巢功能的新指標。國外已將AMH用于評估卵巢儲備功能。國內關于AMH的研究較少,尚無生育期女性血清AMH正常值。鑒于AMH在臨床應用的廣闊前景,了解國內生育期女性血清AMH水平非常有必要。我們對不同月經周期及不同年齡段的國內生育期女性血清AMH進行了檢測,為AMH的臨床應用提供一定的參考。 [研究目的] 調查國內不同年齡段健康生育期女性的血清AMH水平,為AMH的臨床應用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 [研究方法] 100例健康生育期女性,根據月經周期分為卵泡期和黃體期組,用ELISA法檢測兩組血清AMH水平,比較卵泡期和黃體期血清AMH水平有無差異;在此基礎上,將研究對象按年齡進行分組,計算不同年齡段女性血清AMH水平。所有數據輸入統計軟件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 1、血清AMH在生育期女性月經周期的卵泡期平均值為2.78±1.65ng/ml,黃體期為3.06±1.78 ng/ml,卵泡期和黃體期的AMH值無統計學意義,P0.05。 2、100例健康生育期女性AMH水平為2.85±1.66 ng/ml。18歲~25歲女性AMH平均值最高為4.25±1.23ng/ml,之后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下降,41~47歲女性AMH水平驟降,平均值為1.12±0.98 ng/ml。血清AMH水平和年齡呈負相關,相關系數r=-0.667,,P0.001。 [研究結論] 1、生育期女性血清AMH水平在月經周期中變化微小,可在卵泡期和黃體期任意一天抽血進行檢測; 2、生育期女性血清AMH水平隨著年齡的增長呈下降趨勢,AMH的臨床應用需結合年齡綜合考慮; 3、AMH可作為判斷卵巢功能變化的指標。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第二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R33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廖美清;育齡期女性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及與中醫(yī)體質相關性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甄秀梅;喬杰;李蓉;陳新娜;劉平;;體外受精-胚胎移植309個卵巢反應不良周期臨床分析[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7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屏;劉建忠;梁文珍;;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應用化癥湯臨床觀察[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0年06期
2 王滿媛;劉俊;宋欣;宣自華;許釩;;當歸芍藥散對痛經大鼠的作用及對精氨酸加壓素含量的影響[J];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3 楊艷;李美馨;;三種方法治療圍絕經期功血的比較[J];北方藥學;2011年11期
4 熊翡;;丹溪治濕痰方加味治療肥胖型多囊卵巢綜合征46例[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2年03期
5 趙淑華;管曉麗;韓麗英;李荷蓮;;小劑量米非司酮治療復發(fā)性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療效評價及卵巢功能和血皮質醇水平的變化[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8年04期
6 宋卓敏;屈彩芹;張遠;邢淑麗;羅美玉;哈孝賢;;痛經寧顆粒對痛經大鼠子宮雌、孕激素受體的影響[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06年01期
7 朱梅;劉琨;;助孕丸治療黃體功能不健型不孕癥133例[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06年08期
8 徐麗穎;劉思超;紀小薇;袁婷;;宮內放置左炔諾孕酮宮內節(jié)育系統治療子宮腺肌病的臨床觀察[J];成都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9 楊欽靈;洪紅;;炔雌醇環(huán)丙孕酮片在藥物流產后的臨床應用分析[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10 王俊杰;雷小敏;易慕華;;12例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治療前后子宮內膜形態(tài)改變[J];重慶醫(yī)學;2010年2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徐春佳;賴婷;;月經過少67例臨床分析[A];第二屆西部地區(qū)(12省區(qū))婦產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2 王若南;牛亞飛;韓紅霞;王冬;張爽;;微量元素與女性不孕[A];2010中國艾滋病防治高端論壇論文集[C];2010年
3 張?zhí)K閩;丁義江;沈嶸;房留琴;丁曙晴;譚妍妍;王業(yè)皇;傅亞平;;微波結合中藥治療直腸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應用研究[A];中醫(yī)藥現代化與科技創(chuàng)新高層論壇暨第二屆金陵名醫(yī)論壇論文集[C];2007年
4 李江舟;趙艷;劉芳;;長圓針治療痛經臨床療效評價[A];中國針灸學會經筋診治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論文集(2009年)重點論文選編[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時思毛;補腎寧對腎陽虛排卵障礙模型大鼠神經遞質及生殖機能調控的實驗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2 周芳;補腎活血法及其組方對PCO大鼠卵巢局部相關基因表達影響的研究[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3 李紅;圍絕經期婦女中醫(yī)體質特征及常見體質與雌激素受體α、β基因多態(tài)性的相關研究[D];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4 黃玉華;柴松巖教授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總結及基于關聯規(guī)則的多囊卵巢綜合征用藥規(guī)律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5 李春華;經穴/時機與針刺效應相關性的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6 孫永生;卵巢Ⅱ號對多囊卵巢大鼠垂體、腎上腺及卵巢作用的實驗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2年
7 徐曉娟;補經合劑治療月經后期或伴量少調經機制的實驗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2年
8 李燕;補益陽明津氣延緩初老雌性大鼠卵巢機能衰老的機理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4年
9 黃雪琪;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脾不統血證病理生理機制的理論與實驗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4年
10 王停;通經回乳方治療高泌乳素血癥的復方優(yōu)化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熙;骨質疏松的影響因素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0年
2 耿秋麗;補腎活血湯治療人工流產術后月經過少(腎虛血瘀型)的療效觀察[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3 王麗君;紫石英對排卵障礙大鼠模型卵巢局部FSH、LH影響的機制研究[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4 唐妍;先兆流產病因病機及其方藥規(guī)律的文獻研究[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5 徐瓊芳;補腎化瘀方對PCO大鼠血清性激素及卵巢形態(tài)學影響的研究[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6 李娜;優(yōu)生寧Ⅲ號方治療先兆流產的應用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7 王睿;多囊卵巢綜合征中醫(yī)證型與性激素水平相關性的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8 王洋;育陰止崩湯治療肝腎陰虛型青春期無排卵性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的臨床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9 姜梅;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圍絕經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系統評價[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10 曹衛(wèi)平;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所致不孕癥的臨床觀察[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琦;朱燕波;;中國一般人群中醫(yī)體質流行病學調查——基于全國9省市21948例流行病學調查數據[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09年01期
2 王迎;金桂蘭;;中醫(yī)體質學說研究進展[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年06期
3 孫瑜;朱依敏;;抗苗勒管激素對卵泡發(fā)育的調節(jié)及其臨床應用[J];國外醫(yī)學(計劃生育/生殖健康分冊);2006年04期
4 王小花;從體質學說觀點論更年期保健與治療[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5 王琦;9種基本中醫(yī)體質類型的分類及其診斷表述依據[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5年04期
6 胡春雨;王文燕;喬明琦;張惠云;;從肝試論經前期綜合征的體質類型[J];遼寧中醫(yī)雜志;2006年11期
7 王薇;侯麗輝;王穎;;多囊卵巢綜合征調體理論探討[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8 趙穎;吳惠君;羅頌平;;早期妊娠婦女及早期先兆流產患者中醫(yī)體質類型的研究[J];新中醫(yī);2010年07期
9 劉靜君;;更年期綜合征與體質關系初探[J];山東中醫(yī)雜志;2006年05期
10 董娟;牛明明;劉媛媛;;原發(fā)性痛經易感體質的調查研究[J];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王莉眉;女性經前期綜合征的中醫(yī)證候(虛證)分布及相關體質調查[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群;反復自然流產與中醫(yī)體質學的相關性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2 曹佳佳;子宮內膜異位癥與中醫(yī)體質類型相關性的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3 尹薇薇;卵巢儲備功能下降女性的生存質量及中醫(yī)體質類型的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4 馮文圖;中醫(yī)體質學說在常見婦科慢性盆腔疼痛疾病診治中的應用[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5 屈紅;60例卵巢早衰患者體質調查及調質治療方案設計[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6 張滿鳳;圍絕經期綜合征的體質類型臨床流調學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7 李妮;慢性盆腔炎體質類型的臨床流調學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8 唐虹;57例不孕癥證型與體質類型相關性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9 吳惠君;廣州早孕婦女與早期先兆流產患者中醫(yī)體質類型分布特點的初步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10 姚玲;子宮內膜異位癥與中醫(yī)體質類型的相關性研究[D];湖北中醫(yī)學院;2009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海燕;年齡=卵子質量,FSH水平=卵子數量[J];國外醫(yī)學.婦產科學分冊;2004年06期
2 宋文嘉;夏天;趙麗穎;;卵巢儲備力與卵巢局部調節(jié)因子[J];廣東醫(yī)學;2011年09期
3 徐鳳琴;正常月經周期在IVF超促排卵時反應差婦女的卵泡期特征提示卵巢老化[J];國外醫(yī)學.計劃生育分冊;2003年04期
4 封純,黃荷鳳;輔助生育技術中的超排卵方案[J];生殖醫(yī)學雜志;2004年05期
5 周衛(wèi)琴,沈宗姬;抑制素與卵母細胞體外成熟培養(yǎng)[J];國外醫(yī)學.計劃生育分冊;2005年01期
6 胡琳莉;朱桂金;;抗苗勒激素(AMH)在卵巢中的作用[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06年03期
7 莊廣倫;;降調節(jié)與卵巢反應性[J];生殖醫(yī)學雜志;2007年05期
8 梁剛;葉效林;任耀輝;;烏梢蛇卵泡不同發(fā)育期顆粒細胞的顯微結構變化[J];動物學雜志;2009年01期
9 許小鳳;談勇;;卵巢儲備功能下降及卵巢早衰動物模型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動物學報;2008年04期
10 李媛;月經周期中子宮內膜的波浪式運動[J];國外醫(yī)學.婦產科學分冊;1997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繪;;卵巢儲備功能與卵巢早衰[A];貴州省生殖醫(yī)學與遺傳學分會2010年第二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連方;陳艷花;;中西醫(yī)結合改善卵巢儲備的研究[A];2010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圍絕經期專題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3 嚴煒;何月萍;;卵巢儲備功能下降的中醫(yī)證治思路和優(yōu)勢[A];第十次全國中醫(yī)婦科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4 黃荷鳳;;卵巢低反應和IVF-ET結局的預測和處理[A];浙江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婦產科專業(yè)委員會第十次學術年會暨省級繼續(xù)教育學習班資料匯編[C];2006年
5 徐珉;司徒儀;李麗蕓;黎小斌;;補腎中藥益真Ⅰ、Ⅱ號膠囊對高齡不孕婦女圍排卵期卵巢間質血流的影響[A];首屆贛鄂湘中西醫(yī)結合(生殖內分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吳克明;楊麗麗;劉佳;付雨;鄭君;曹俊巖;;卵巢早衰的預測和預防[A];第九次全國中醫(yī)婦科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9年
7 付媛;曹保利;孟慶芳;;中藥周期療法治療對卵巢儲備功能的影響[A];2010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圍絕經期專題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8 董麗霞;李麗瑋;;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卵巢低反應的處理對策[A];婦科內分泌與輔助生殖論壇論文集[C];2011年
9 柳青;談勇;;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的中西醫(yī)防治進展[A];第十次全國中醫(yī)婦科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10 郭海英;董曉虹;張景紅;;月經周期對賽艇和田徑運動員成績的影響[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記者 劉霞;[N];科技日報;2008年
2 江蘇省中醫(yī)院婦科 任青玲;[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1年
3 王嵩;[N];中國婦女報;2004年
4 連方 穆 琳 孫振高 張寧 張鵬 王琳 王云霞;[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6年
5 主任醫(yī)師 王忠民;[N];家庭醫(yī)生報;2003年
6 閆志安;[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7 喻朝暉;[N];農村醫(yī)藥報(漢);2008年
8 西南大學 王鮮忠 博士;[N];中國畜牧獸醫(yī)報;2007年
9 健康時報特約專家 范志紅;[N];健康時報;2005年
10 劉宇新;[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丁婷;卵巢衰老體外細胞模型及抗苗勒管激素用于早期評估預警系統的建立[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2 席穩(wěn)燕;血AMH與PCOS婦女輔助生殖技術結局的關系以及AMH mRNA在不同卵巢儲備婦女顆粒細胞中的差異表達[D];中南大學;2012年
3 徐彩;基于社會—心理因素對卵巢儲備功能下降的因、機、證、治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4 林琳;卵巢早衰的相關候選基因及臨床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2年
5 張曉梅;重組AMH對顆粒細胞分泌功能的影響及其對卵巢儲備/卵巢反應性的預測價值[D];吉林大學;2008年
6 王婷婷;卵巢儲備功能不良女性GDF-9表達、基因變異和功能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7 許小鳳;補腎活血法對卵巢儲備功能低下干預的效應機理研究與臨床證治探討[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8 石作榮;女性生存質量、衰老征象及衰老機制研究[D];遼寧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9 孫寧;卵巢功能衰退過程中卵巢大小和竇狀卵泡數變化的研究[D];北京協和醫(yī)學院;2011年
10 陳玲;養(yǎng)陰舒肝膠囊對卵巢功能低下影響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任妞;正常生育期女性血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0年
2 廖美清;育齡期女性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及與中醫(yī)體質相關性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3 姜宙;抗苗勒管激素及其Ⅱ型受體與多囊卵巢綜合征卵母細胞成熟的關系[D];青島大學;2013年
4 汪慧;多囊卵巢綜合征與抗苗勒管激素及其Ⅱ型受體的相關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1年
5 孟騰騰;抗苗勒管激素與多囊卵巢綜合征的相關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6 吳霞;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晚卵泡期血清孕激素對治療結局的影響及閾值確定[D];遵義醫(yī)學院;2011年
7 錢正利;控制性促排卵對卵泡期血清孕激素水平的影響[D];遵義醫(yī)學院;2012年
8 楊勝華;滋腎育胎丸對卵巢儲備功能低下患者卵巢功能的影響[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9 路天祥;7項臨床常用指標預測卵巢儲備功能價值的評估[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3年
10 王冰;血清抑制素B預測卵巢儲備功能的臨床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中國一般人群中醫(yī)體質流行病學調查——基于全國9省市21948例流行病學調查數據,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512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yixuelunwen/151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