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生百部生物堿(Stemonamine)的全合成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2-10 09:20
本論文研究工作以蔓生百部生物堿(Stemonamine)的全合成為目標,利用課題組發(fā)展的還原oxy-Nazarov電環(huán)化反應作為關鍵步驟,設計了兩種合成策略,第一種是[5-5→5-5-7]成環(huán)策略,即先通過還原oxy-Nazarov電環(huán)化反應構建[4.4]氮雜螺環(huán),再通過1,4-加成構筑七元環(huán)(圖1)。目前已經通過該策略成功制備了氮雜螺環(huán)骨架化合物以及關鍵中間體2-32,為后續(xù)七元環(huán)的構建奠定了基礎。第二種策略是[5-7→5-7-5]成環(huán)方式,即先通過半片吶醇重排反應制備pyrrolo[1,2-a]azepine骨架,再通過還原oxy-Nazarov電環(huán)化反應構建五元環(huán)(圖2)。目前已成功制備得到了半片吶醇重排反應前體化合物2-54,為后續(xù)pyrrolo[1,2-a]azepine骨架的構筑,以及進一步蔓生百部生物堿(Stemonamine)的全合成奠定了基礎。
【文章來源】:重慶大學重慶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3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Stemonamine的逆合成分析(方案一)
百部生物堿的分離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初。1913 年 Furuya 從蔓生百部中分離得到生物堿 Hodorine。隨后,Suzuki 等[6]從蔓生百部根部分離得到百部次堿(Stemonidine)、異百部次堿(Isostemonidine)和百部堿。1930 年 Schild 等[7]通過氧化還原和 Hofmann 降解等化學方法初步確定了對葉百部堿(Tuberostemonine)的官能團。隨著波譜技術的應用,上世紀 50 年代,加拿大科學家 Gotz 和 Boyri 等[8-10]應用紅外(IR)、紫外(UV)、核磁共振(NMR)和質譜(MS)等分析手段,實現(xiàn)了對葉百部堿平面結構的首次確定,隨后 Edwards[11]通過單晶衍射(X-Ray)技術最終實現(xiàn)其立體結構的確定。我國也有不少化學家致力于百部生物堿的研究,朱任宏等[12]對直立百部和對葉百部進行分離,成功分離得到了直立百部堿(Protostemonine)和對葉百部堿(圖 1.2)。1980 年以后,朱子清、郭伽、徐任生、林文翰和葉陽等[13-21]系統(tǒng)的研究了國內百部科植物,并分離鑒定了大量新的生物堿,包括一些新的生物堿骨架,為百部生物堿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圖 1.3 百部生物堿的分類(Pilli)Figure 1.3 Classification of stemona alkaloids (Pilli)er 等[25]系統(tǒng)總結了 82 種生物堿的結構特征后,根據(jù) pyrrolo核結構 C-9 位置連接不同的碳鏈取代基,將百部生物堿rine 型、Protostemonine 型和 Croomine 型(圖 1.4)。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百部生物堿的化學研究 Ⅱ.細花百部中微量生物堿的結構研究[J]. 林文翰,徐任生,鐘瓊芯. 化學學報. 1991(10)
[2]狹葉百部中新生物堿的結構研究[J]. 林文翰,葉陽,徐任生. 有機化學. 1991(05)
[3]百部生物堿的化學研究——Ⅰ.細花百部新生物堿[J]. 林文翰,徐任生,鐘瓊芯. 化學學報. 1991(09)
[4]細花百部堿的結構[J]. 林文翰,應百平,唐宗儉,徐任生,鐘瓊芯. 化學學報. 1990(08)
[5]中藥百部中的植物鹼Ⅱ.—對藥百部和直立百部的植物鹼[J]. 朱任宏,楊保津. 化學學報. 1955(02)
博士論文
[1]天然產物狹葉百部堿,蔓生百部酰胺,異狹葉百部堿,蔓生百部堿和細花百部新堿的全合成研究[D]. 陳志華.蘭州大學 2012
[2]三尖杉酰胺的全合成新方法及海南粗榧新堿的全合成[D]. 張志偉.蘭州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027144
【文章來源】:重慶大學重慶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3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Stemonamine的逆合成分析(方案一)
百部生物堿的分離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初。1913 年 Furuya 從蔓生百部中分離得到生物堿 Hodorine。隨后,Suzuki 等[6]從蔓生百部根部分離得到百部次堿(Stemonidine)、異百部次堿(Isostemonidine)和百部堿。1930 年 Schild 等[7]通過氧化還原和 Hofmann 降解等化學方法初步確定了對葉百部堿(Tuberostemonine)的官能團。隨著波譜技術的應用,上世紀 50 年代,加拿大科學家 Gotz 和 Boyri 等[8-10]應用紅外(IR)、紫外(UV)、核磁共振(NMR)和質譜(MS)等分析手段,實現(xiàn)了對葉百部堿平面結構的首次確定,隨后 Edwards[11]通過單晶衍射(X-Ray)技術最終實現(xiàn)其立體結構的確定。我國也有不少化學家致力于百部生物堿的研究,朱任宏等[12]對直立百部和對葉百部進行分離,成功分離得到了直立百部堿(Protostemonine)和對葉百部堿(圖 1.2)。1980 年以后,朱子清、郭伽、徐任生、林文翰和葉陽等[13-21]系統(tǒng)的研究了國內百部科植物,并分離鑒定了大量新的生物堿,包括一些新的生物堿骨架,為百部生物堿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圖 1.3 百部生物堿的分類(Pilli)Figure 1.3 Classification of stemona alkaloids (Pilli)er 等[25]系統(tǒng)總結了 82 種生物堿的結構特征后,根據(jù) pyrrolo核結構 C-9 位置連接不同的碳鏈取代基,將百部生物堿rine 型、Protostemonine 型和 Croomine 型(圖 1.4)。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百部生物堿的化學研究 Ⅱ.細花百部中微量生物堿的結構研究[J]. 林文翰,徐任生,鐘瓊芯. 化學學報. 1991(10)
[2]狹葉百部中新生物堿的結構研究[J]. 林文翰,葉陽,徐任生. 有機化學. 1991(05)
[3]百部生物堿的化學研究——Ⅰ.細花百部新生物堿[J]. 林文翰,徐任生,鐘瓊芯. 化學學報. 1991(09)
[4]細花百部堿的結構[J]. 林文翰,應百平,唐宗儉,徐任生,鐘瓊芯. 化學學報. 1990(08)
[5]中藥百部中的植物鹼Ⅱ.—對藥百部和直立百部的植物鹼[J]. 朱任宏,楊保津. 化學學報. 1955(02)
博士論文
[1]天然產物狹葉百部堿,蔓生百部酰胺,異狹葉百部堿,蔓生百部堿和細花百部新堿的全合成研究[D]. 陳志華.蘭州大學 2012
[2]三尖杉酰胺的全合成新方法及海南粗榧新堿的全合成[D]. 張志偉.蘭州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0271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hongyaolw/3027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