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面針堿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免疫抑制活性研究
【學位單位】:第二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7
【中圖分類】:R284;R285
【部分圖文】:
圖 1-2 生物堿在 BMDCs 上活性篩選結果Fig.1-2 The screening results of alkaloids on BMDCs圖 1-3 生物堿在巨噬細胞 RAW 264.7 上活性篩選結果Fig.1-3 The screening results of alkaloids on RAW 264.7 cells綜合以上結果,氯化兩面針堿是截止目前本課題組從天然產(chǎn)物庫中篩選獲得的活性最優(yōu)的備選化合物,它能特異性的促進 IL-10 分泌,表現(xiàn)出潛在的免疫抑
圖 1-3 生物堿在巨噬細胞 RAW 264.7 上活性篩選結果Fig.1-3 The screening results of alkaloids on RAW 264.7 cells綜合以上結果,氯化兩面針堿是截止目前本課題組從天然產(chǎn)物庫中篩選獲得的活性最優(yōu)的備選化合物,它能特異性的促進 IL-10 分泌,表現(xiàn)出潛在的免疫抑制功能,能夠用于新型免疫抑制劑的研究開發(fā)。有關氯化兩面針堿促進IL-10分泌的機制,本課題組前期也進行了深入研究。做為一個經(jīng)典的拓撲異構酶 Ι(Topo Ι)抑制劑,其主要作用機制是:通過抑制 TopoΙ 的活性,引起 DNA 損傷,從而激活 DNA 損傷應答和下游通路,進而上調 IL-10 的表達來發(fā)揮免疫抑制作用(該部分研究工作尚未發(fā)表)。四、拓撲異構酶 I 抑制劑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關系拓撲異構酶 Ι(TopoΙ)是生物體內廣泛存在的一類必須酶,通過切割 DNA 一條鏈中的磷酸二酯鍵,進而調節(jié) DNA 的拓撲狀態(tài),從而參與 DNA 復制、轉錄、重組和修復等所有關鍵核內過程。Topo Ι 抑制劑通過抑制 Topo Ι 的活性,干擾
胞 RAW 264.7 上,除中間體 3-41 不能有效的促進 IL-10 分泌外,其余化合物均能不同程度的上調 IL-10 的表達;化合物 3-46 3-48 為引入羧酸乙酯的簡化結構衍生物及其中間體,在巨噬細胞 RAW 264.7 上,除中間體 3-47 不能有效的促進IL-10 的分泌外,其他化合物均能不同程度的上調 IL-10 的表達,目標衍生物 3-48 的活性最好;化合物 3-49 3-52 為引入羥甲基的簡化結構衍生物及其中間體,在 RAW 264.7 細胞上,均能不同程度的促進 IL-10 的分泌,中間體 3-51 的活性最好;衍生物 3-56 3-59 為引入異丙氧基和酚羥基的簡化結構衍生物及其中間體,除目標化合物 3-58 和 3-59 不能上調 IL-10 的表達外,其余中間體均能不同程度的上調 IL-10 的表達。在上述活性篩選的基礎上,選取部分衍生物在 5μM 和 10μM 較高濃度下進行復篩,活性篩選結果見圖 4-2。在 5 μM 和 10 μM 濃度下,氯化兩面針堿(1-9)和衍生物促進 IL-10 分泌的活性均較在 2 μM 時降低,說明在較低的濃度下,其免疫抑制活性較好。同時實驗中發(fā)現(xiàn),氯化兩面針堿(1-9)5μM 組貼壁細胞較少,漂浮細胞少,呈現(xiàn)增殖抑制現(xiàn)象。原因可能是化合物在較高濃度下,有較強的抑制增殖的作用,導致促進 IL-10 分泌活性有所降低。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若飛;徐躍洋;張二利;吳俊軍;;酪氨酸蛋白激酶JAK3抑制劑研究進展[J];中國新藥雜志;2015年09期
2 許旭升;劉志千;邵文浩;葉霽;孫青龑;何薇薇;張衛(wèi)東;;氯化兩面針堿合成方法的改進[J];有機化學;2015年06期
3 王培卿;尹震花;康文藝;;白屈菜紅堿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中國中藥雜志;2013年17期
4 程辟;曾建國;;苯并啡啶類生物堿及其衍生物合成研究進展[J];有機化學;2012年09期
5 劉瑩;王玉斌;張琪;佘金雄;;新型小分子免疫抑制劑研究進展[J];中國新藥雜志;2011年20期
6 李成榮;;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發(fā)病機制概況[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0年05期
7 劉麗敏;劉華鋼;;氯化兩面針堿的抗肝癌活性及對DNA拓撲異構酶的影響[J];中國藥理學通報;2010年04期
8 龐輝;何惠;簡麗娟;高志睿;韋奇;賈曉棟;;兩面針總堿抗胃潰瘍作用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2007年01期
9 韋錦斌;龍盛京;覃少東;黃仁彬;寧宗;潘宇政;王乃平;;氯化兩面針堿對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英文)[J];中國臨床康復;2006年27期
10 于慧敏,張鳳山;系統(tǒng)性硬化癥發(fā)病機制研究進展[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5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岳榮彩;天然產(chǎn)物白首烏二苯酮的神經(jīng)保護作用和兩面針堿的免疫調控作用機制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戴先坤;中藥單體化合物Lariciresinol對樹突狀細胞功能的調控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0年
2 胡疆;兩面針中活性成分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8904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hongyaolw/2890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