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力達聯(lián)合通心絡對高糖誘導胰島微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干預作用及機制研究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Jinlida combined with Tongxinluo on the injury of islet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MS-1) induced by high glucose and its mechanism. Methods the cell survival rate was determined by MTS method. The cells were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Normal), model group, (Model), Zinlida group, (JLD), Tongxinluo group, (TXL) group and Zinrida Tongxinluo group (JLD TXL), which were treated with high glucose (50 mmol L-1) medium to establish the injury model and give drug intervention. MTS assa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cell survival rate after 48 h and 2 weeks, and the contents of nitric oxide (NO), endothelin-1 (ET-1),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malondialdehyde (MDA) in the supernatant at 48 h. The (ROS) level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was measured by flow cytometry. Results JLD 200mg L -1 TXL 100 mg L -1 was first determined as the administration concentration.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the cell survival rate and the content of NO in the supernatant of the JLD,JLD TXL group were increased at 48 h and 2 weeks (P0.05, P0.01), while the ET-1 content in the supernatant of the JLD,JLD TXL group was decreased (P0.05, P0.01). The content of SOD in supernatant of JLD group was increased (P0.05). The content of MDA in supernatant of), JLD TXL group was decreased (P0.05). The level of intracellular ROS decreased in the administration group (P0.05, P0.01). Conclusion Jinlida combined with Tongxinluo can improve endothelial function damage of MS-1 cells induced by high glucose and play a protective role by reducing oxidative stress damage.
【作者單位】: 河北以嶺醫(yī)藥研究院;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心腦血管絡病);河北省絡病重點實驗室;河北醫(yī)科大學附屬以嶺醫(yī)院(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絡病學重點學科);
【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計劃)資助項目(No2012CB518606) 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No H2013106139)
【分類號】:R9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紅軍 ,鄭淑霞 ,葛小和 ,王東敏;通心絡治療肝硬化并腹水的療效觀察[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2年08期
2 楊昆;通心絡治療冠心病療效觀察及其機制初步探討[J];海南醫(yī)學;2003年02期
3 王曉瑛,張雪峰;通心絡對高原地區(qū)冠心病作用研究[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04年01期
4 畢軼,馬亞兵,高海青;通心絡抗動脈粥樣硬化研究進展[J];中國心血管雜志;2005年02期
5 王華軍;謝良地;姚恩輝;許昌聲;;通心絡對自發(fā)性高血壓大鼠阻力血管結構的影響[J];高血壓雜志;2006年01期
6 鄒淑婷;張惠蘭;;通心絡治療冠心病126例臨床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6年06期
7 徐忠;李雪;;通心絡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介入治療術后炎性因子及早期心臟并發(fā)癥的影響[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7年02期
8 金鳳表;侯瑞田;劉曉艷;盧云濤;李桂芳;;通心絡對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的內(nèi)皮功能影響研究[J];陜西中醫(yī);2007年02期
9 王孟杰;伍廣偉;;通心絡對老年冠心病的療效及安全性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7年09期
10 姚旌陽;;通心絡治療冠心病33例臨床體會[J];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07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宗貴;張路;;通心絡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血清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水平影響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第八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匯編[C];2004年
2 陳穎敏;徐瑾;臧敏華;丁泓毅;謝秀蘭;徐依敏;王彬堯;沈惠風;;急性冠脈綜合征早期通心絡治療對血清sCD40L的影響[A];第七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3 王雯霞;胡新央;虞敏佳;王建安;;通心絡促進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血管新生和遷移能力的研究[A];第十三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4 尤士杰;楊躍進;陳可冀;高潤霖;吳永健;張健;荊志誠;白東峰;王燕武;陳紀林;;通心絡對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和微血管的保護性研究[A];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心血管病及血瘀證高級論壇和研修班論文匯編[C];2004年
5 張海濤;楊躍進;吳以嶺;程宇彤;康晟;趙京林;孟亮;田毅;張燕婉;葉玨;孟憲敏;;通心絡預給藥2h對豬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微血管內(nèi)皮結構完整和無再流的保護作用[A];首屆中西醫(yī)血管病學大會論文匯編[C];2013年
6 陳紅;楊士偉;任景怡;徐成斌;武蓓;;通心絡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內(nèi)皮功能及相關機理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11次心血管病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滕書文;水瑞英;;通心絡聯(lián)合六味地黃丸治療糖尿病性末梢神經(jīng)炎療效觀察[A];第三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0年
8 夏玉葉;盛雨晨;章蘭芳;閔fy;;通心絡對血管閉塞性脈管炎的治療研究[A];中國制藥工業(yè)藥理學會20周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9 常麗萍;張秋燕;韓建科;魏聰;賈振華;;通心絡超微粉對缺血性腦卒中大鼠微血管新生影響的實驗研究[A];首屆中西醫(yī)血管病學大會論文匯編[C];2013年
10 紀祥輝;;通心絡治療糖尿病合并無癥狀性心肌缺血42例療效觀察[A];首屆中西醫(yī)血管病學大會論文匯編[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通訊員 楊叁平;中藥通心絡獲國際認可[N];科技日報;2011年
2 ;以嶺通心絡開辟心腦血管病防治新途徑[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4年
3 易曉;依靠科技創(chuàng)新打造超微粉通心絡[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4 陳國東;超微粉技術成就通心絡優(yōu)秀品質[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7年
5 王志芳 曾荇 曾燦榮 鄭華 滕中華 馬立勤;通心絡治療冠心病研究進展[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0年
6 記者 任壯;通心絡保護血管內(nèi)皮作用論文在美雜志發(fā)表[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1年
7 記者 熊昌彪;通心絡保護內(nèi)皮抑制動脈硬化獲國際認可[N];中國醫(yī)藥報;2011年
8 ;通心絡膠囊有效保護血管內(nèi)皮功能[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7年
9 本報記者 任壯;通絡中藥研究成果蜚聲海外[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2年
10 沈興;中成藥“通心絡”治冠心病有重大突破[N];中國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導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游敏生;通心絡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炎性反應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9年
2 張若楠;通心絡抑制血管內(nèi)膜增生的作用和機制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4年
3 崔賀賀;通心絡對心臟微血管內(nèi)皮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機制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4年
4 張子新;通心絡抑制家兔血管成形術后內(nèi)膜增殖及血管重構的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2年
5 王洪巨;血管內(nèi)皮功能與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及通心絡干預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6 吳正國;通心絡對實驗性腦缺血保護作用的理論探討和機制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翠影;通心絡改善慢性缺氧誘導的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損害及其作用機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4年
2 董霄;通心絡對冠心病患者內(nèi)皮細胞功能的研究[D];大理學院;2012年
3 楊貴志;通心絡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影響研究[D];青島大學;2007年
4 王雯霞;神經(jīng)生長因子和通心絡對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血管新生能力的影響[D];浙江大學;2011年
5 劉希偉;通心絡對急性腦梗死大鼠腦微血管變化的影響[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6 郭宗偉;通心絡對血管內(nèi)皮細胞缺氧損傷的保護作用[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4年
7 吳士珍;通心絡對動物缺氧耐受力及血管內(nèi)皮功能影響的實驗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9年
8 忻尚平;通心絡對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心肌纖維化作用的實驗研究[D];浙江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9 游佳華;通心絡超微粉對血管內(nèi)皮保護機制的實驗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6年
10 周培培;通心絡抑制缺氧誘導的巨噬細胞增殖及其分子機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4165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416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