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藥學論文 >

分子對接模擬酵母Pdr5p蛋白E574K突變致外排功能障礙的機制

發(fā)布時間:2018-11-02 16:14
【摘要】:近年來,由于器官移植病例的大量增加、癌癥的化學治療和廣譜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等原因,真菌感染風險逐年增加,已成為許多疾病致死的主要原因。同時,抗真菌藥物的大量使用也使得真菌的耐藥性日益增強,為臨床治療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而ABC轉(zhuǎn)運蛋白能夠?qū)⒍喾N藥物外排出細胞,是真菌多藥耐藥性的主要原因,也是導致藥物治療效果下降的主要原因。目前,真菌轉(zhuǎn)運蛋白的轉(zhuǎn)運機制還不是很清楚,也為藥物設計增加了難度。在本論文中,我們把酵母跨膜蛋白Pdr5p作為研究對象。酵母Pdr5p蛋白在結(jié)構(gòu)和功能上與白色念珠菌以及哺乳動物藥物耐受相關的ABC轉(zhuǎn)運蛋白都有較高的相似性,是比較理想的研究對象。而且有研究證明跨膜螺旋末端特定位點的突變會使Pdr5p失去轉(zhuǎn)運活性。根據(jù)合作實驗室的結(jié)果,新發(fā)現(xiàn)了兩個突變——E574K和E580K,能夠在不破壞Pdr5p表達、膜定位和ATP酶活性的情況下,使酵母對多個藥物敏感性顯著增加。為了進一步解釋現(xiàn)象背后的原理,我們借助生物信息學工具(分子對接)模擬了蛋白質(zhì)與藥物分子的結(jié)合。發(fā)現(xiàn)E574K突變會破壞Pdr5p與底物間的氫鍵和靜電相互作用力,干擾底物與受體活性位點的結(jié)合;而E580K突變可能是通過干擾底物被Pdr5p識別的過程,使底物進出轉(zhuǎn)運通道受阻。E574和E580都在TMH2上,證明TMH2在藥物外排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生物學的實驗方法和生物信息學的計算方法基于不同的研究條件和策略,他們可以很好的互補。而且近年來隨著各自技術的發(fā)展,兩種方法的交叉越來越多。計算可以為實驗節(jié)約成本和時間,實驗可以修正和優(yōu)化計算方法和策略。兩種方法的結(jié)合使用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一些生物學問題,更可以為合理藥物設計提供指導,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risk of fungal infection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because of the increase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cases, chemotherapy of cancer and extensive use of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 which has become the main cause of death of many diseases. At the same time, the extensive use of antifungal drugs also makes the drug resistance of fungi increasing day by day, which brings great challenges to the clinical treatment. ABC transporter is the main reason of drug resistance and the main reason of drug treatment. At present, the mechanism of fungal transporter transport is not very clear, which makes drug design more difficult. In this thesis, we studied yeast transmembrane protein Pdr5p. Yeast Pdr5p protein has high similarity 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with Candida albicans and mammalian drug resistance-related ABC transporter, which is an ideal research object. Moreover, som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ransmembrane helical terminal specific site mutation may cause Pdr5p to lose its transport activity. Two new mutations, E574K and E580K, were foun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co-laboratory, which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sensitivity of yeast to many drugs without destroying Pdr5p expression, membrane localization and ATP enzyme activity. To further explain the underlying principles of the phenomenon, we use bioinformatics tools (molecular docking) to simulate the binding of proteins to drug molecul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E574K mutation would destroy the hydrogen bond and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between Pdr5p and substrate and interfere with the binding of substrate to receptor active site. The E580K mutation may be caused by interfering the substrate to be recognized by Pdr5p, which obstructs the transport channel of the substrate. E574 and E580 are both on TMH2, which indicates that TMH2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rug efflux. Experimental methods of biology and computational methods of bioinformatics can complement each other well based on different research conditions and strategie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respective technologies, the two methods are more and more intersected. The calculation can save the cost and time of the experiment, and the experiment can modify and optimize the calculation method and strateg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methods can not only help us understand some biological problems better, but also provide guidance for rational drug design.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9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盧桂艷;郭權(quán);;基于容錯機制的精細藥物分子對接網(wǎng)格[J];計算機工程;2010年19期

2 朱志遠;張燕;李征;李金恒;芮建中;袁靖;;受體蛋白與藥物分子對接的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09年11期

3 鐘廣蓉;鄧乾民;李星月;林森;孫清;時國慶;;植物源蛋白酶體抑制劑的分子對接研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09年11期

4 馮榮楷;孟麗榮;岳章琪;林思伶;王乾韜;;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對環(huán)氧合酶的分子對接及藥物特性研究[J];計算機與應用化學;2013年12期

5 張宏愷;常云松;杜明娟;張翠竹;曹又佳;;用分子對接搭建激酶-抑制劑復合物的三維結(jié)構(gòu)[J];南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2期

6 鄭春松;陳立武;杜建;葉蕻芝;;用分子對接法探討扶正抑瘤復方制劑的抑瘤作用機制[J];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07年08期

7 偉堯;朱琛;張卓;朱海亮;;硝基咪唑衍生物作為尿素酶抑制劑的分子對接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農(nóng)業(yè)與生命科學版);2010年02期

8 任潔;魏靜;;分子對接技術在中藥研究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4年01期

9 魏卓;張懷;崔巍;計明娟;;馬來酰胺類糖原合成酶激酶-3β抑制劑的分子對接和三維定量構(gòu)效關系(英文)[J];物理化學學報;2009年05期

10 黃文文;畢毅;陳蒙蒙;夏國祥;張振磊;;水楊酸類酪氨酸蛋白磷酸酯酶1B抑制劑的分子對接和三維定量構(gòu)效關系研究[J];煙臺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工程版);201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楊帆;劉艾林;;分子對接應用與研究進展[A];藥學發(fā)展前沿論壇及藥理學博士論壇論文集[C];2008年

2 廖莎;白芳;李洪林;;金屬特異性打分函數(shù)設計[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14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3 張圣虎;高士祥;;酚類化合物與辣根過氧化物酶作用的3D-QSAR和分子對接研究[A];中國毒理學會環(huán)境與生態(tài)毒理學專業(yè)委員會第二屆學術研討會暨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環(huán)境標準與基準專業(yè)委員會2011年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11年

4 孫清;時國慶;鄧乾民;;利用分子對接軟件預測PFOA與人血清白蛋白的結(jié)合位點[A];中國毒理學會第五次全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9年

5 李麗娜;蘇莉;張曉昀;黃曉燕;單志杰;翟紅林;;關于HIV-1非核苷類逆轉(zhuǎn)錄酶抑制劑藥物的三維定量構(gòu)效關系和分子對接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計算(機)化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6 劉欣;胡燕;崔一然;張冰;劉小青;;基于分子對接技術的辛熱藥藥性表達研究[A];第四屆全國中醫(yī)藥博士生優(yōu)秀論文專輯[C];2013年

7 范春雷;田男;胡林峰;錢穎;沃興德;;基于固醇調(diào)控通路膽固醇競爭結(jié)合靶點的新藥篩選與機制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脂質(zhì)與脂蛋白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康玲;藥物分子對接優(yōu)化模型與算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2 李正夫;藥物分子對接優(yōu)化算法及在云平臺中的應用[D];大連理工大學;2014年

3 徐淑坦;基于多目標差分進化的分子對接算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4 李純蓮;藥物設計中分子對接優(yōu)化設計的算法和軟件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4年

5 張娛;腈和苯酚與相關降解酶之間的分子對接研究[D];湖南大學;2014年

6 鄭清川;蛋白質(zhì)結(jié)構(gòu)及分子對接的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7 殷勇;以PI3K為靶點的抗腫瘤化合物的設計、合成及生物活性評價[D];南京大學;2015年

8 尹玲;新型肽脫甲酰基酶抑制劑的設計、合成與生物活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9 張金亮;新型非肽類小分子Caspase-3抑制劑的設計、合成、活性檢測與分子對接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10 龐小東;蛋白質(zhì)和配體相互作用研究以及小肽抑制劑設計方法初探[D];復旦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方虎林;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7抑制劑選擇性的分子對接研究[D];延邊大學;2015年

2 宋向崗;基于分子對接技術探討中藥川芎治療腦缺血的物質(zhì)基礎及分子作用機制[D];廣東藥學院;2015年

3 張菘;計算機輔助設計高活性小分子新型SAHA衍生物及其合成與生物活性評價[D];廣東藥學院;2015年

4 馬少杰;激酶Src多靶點抑制劑的3D-QSAR、分子對接及分子動力學研究[D];廣東藥學院;2015年

5 王志;新型含氟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的分子設計[D];上海應用技術學院;2015年

6 敖燕;分子對接構(gòu)象搜索優(yōu)化策略與算法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7 武明威;MCHR1拮抗劑結(jié)合機理的計算機輔助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8 姚輝;基于最優(yōu)搜索理論的分子對接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9 張麗;基于云平臺的分子對接設計與實現(xiàn)[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10 劉振;新德里金屬β-內(nèi)酰胺酶抑制劑的設計、合成與活性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

本文編號:230629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30629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98ca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