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口服使用的殼聚糖季銨鹽紫杉醇納米粒研制
[Abstract]:Design and preparation of chitosan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Paclitaxel nanoparticles (TP NPs), for oral delivery of antitumor drug paclitaxel (PTX). Chitosan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were synthesized from 30ku and 200ku chitosan and were further covalently linked to PTX by chemical bonds which could be broken under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named TP (30) and TP (200), respectively. Amphiphilic TP (30) and TP (200) carry about 11 drugs, and can self-assemble in water to form (TP (30 nanoparticles with uniform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NPs and TP (200) NPs). TP 30) NPs and TP (200) NPs average diameters are 166.2nm and 193.7 nm, respectively, and the drug can be released slowly and persistently to 10d.TP (30) NPs and TP (200) NPs in pH 7.4 phosphate buffer. The adhesion of TP _ (200) NPs to intestinal mucos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hitosan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P _ (30) NPs and TP _ (200) NPs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ransport of PTX in isolated small intestine. The apparent osmotic coefficients of TP _ (30) NPs and TP _ (200) NPs were 13.1 and 6.1 times of those of free PTX, respectively. Therefore, TP NPs in this study is expected to be used for oral delivery of anti-tumor drugs.
【作者單位】: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分類號】:R943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cylated Chitosan[J];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2005年01期
2 張欣,劉文廣,李永勝,姚康德;殼聚糖基非病毒轉基因載體的研究進展[J];高技術通訊;2003年07期
3 劉哲鵬,潘俊,陸偉躍;生物粘附微球研究及前景[J];國外醫(yī)藥(合成藥 生化藥 制劑分冊);2001年02期
4 王玉麗;粘膜粘附納米粒在肽類藥物給藥中的應用[J];國外醫(yī)學.藥學分冊;2002年06期
5 呂占國;王立強;;巰基殼聚糖性能的體外評價[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1年18期
6 陳孟夏;尹登科;梁杰;李珊珊;彭代銀;;紫杉醇新劑型的研究進展[J];安徽醫(yī)藥;2014年04期
7 吳斌麗;梁澤華;王勝浩;;線性電位滴定法測定CS-DCA的接枝率[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年05期
8 張峻穎,黃羅生;殼聚糖及其衍生物在促進藥物口服吸收中的應用[J];海峽藥學;2004年02期
9 歐晟;張陽德;;復方一枝蒿-殼聚糖納米藥物的制備及其體外抗菌作用的研究(英文)[J];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8年05期
10 Ranjith K.Krishnankutty;Aju Mathew;Saikiran K.Sedimbi;Shrikumar Suryanarayan;Carani B.Sanjeevi;;Alternative routes of insulin delivery[J];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9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李鳳前;費軼博;劉繼勇;朱全剛;胡晉紅;;苗口服接種新載體:荊豆凝集素化殼聚糖納米粒傳輸系統(tǒng)的研究[A];2008年中國藥學會學術年會暨第八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08年
2 劉萍;翁旗;游劍;袁弘;胡富強;杜永忠;;基于疏水改性葡聚糖膠束藥物傳遞系統(tǒng)的研究[A];2012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二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2年
3 劉鳳喜;李敏;劉春喜;劉永軍;張娜;;靶向于腫瘤新生血管內(nèi)皮細胞和腫瘤細胞的DTX-CMCS-PEG-NGR結合物的體外和體內(nèi)抗腫瘤效果評價(英文)[A];2012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二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2年
4 Wei Zhou;Haidan Wang;Xuanxuan Zhu;Jinjun Shan;Ailing Yin;Baochang Cai;Liuqing Di;;Improvement of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Forsythoside A and Chlorogenic Acid By Different Carboxymethyl Chitosan and Chito-oligosaccharide,Application to Flos Lonicerae-Fructus Forsythiae Herb Couple Preparations[A];“好醫(yī)生杯”中藥制劑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論壇論文集(上)[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萬小妹;幾種藥物與藥物載體生物功能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2 段菁華;姜黃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納米?拱┗钚约澳孓D多藥耐藥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3 馬原棟;新型納米制劑用于腫瘤治療的初步研究[D];清華大學;2010年
4 范黎;殼聚糖智能靶向抗腫瘤藥物運載系統(tǒng)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1年
5 欒途;透明質(zhì)酸粘多糖的分子表征、流變學性質(zhì)及其物理凝膠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6 王健;氨基化明膠的性能及在鼻粘膜給藥的應用研究[D];沈陽藥科大學;2002年
7 信栓力;幾丁糖介導eNOS基因轉移預防兔頸動脈球囊損傷后再狹窄的初步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3年
8 劉哲鵬;阿莫西林粘膜粘附微球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9 鐘海軍;燈盞花素脂質(zhì)體的研究[D];沈陽藥科大學;2005年
10 張立強;腸溶包衣胰島素—殼聚糖復合物納米粒的研究[D];沈陽藥科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吉瑋;口蹄疫干粉制劑對動物鼻黏膜免疫效果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1年
2 范聞;單分散殼聚糖納米粒子的制備及其載體應用的研究[D];湖北大學;2011年
3 李晉;葉酸修飾殼寡糖硬脂酸嫁接物的基因載體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1年
4 應曉英;納米粒載體與A549肺上皮細胞的相互作用及其體內(nèi)藥效學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5 李正榮;納米粒—多肽藥物轉運Caco-2細胞模型的機理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6 潘研;口服胰島素納米粒的研究[D];沈陽藥科大學;2002年
7 劉超;;瘹ぞ厶堑暮铣杉捌渥越M裝藥用泡囊的研究[D];華僑大學;2004年
8 汪敏;自組裝N,,N-雙十二烷基殼聚糖納米藥用泡囊的研究[D];華僑大學;2004年
9 萬麗卿;殼寡糖納米載體的細胞攝取機理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10 曾競華;殼聚糖納米粒作為基因治療載體的研究[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口服納米藥粒問世[J];家庭醫(yī)藥(快樂養(yǎng)生);2014年02期
2 楊恩蕓;王曉君;戴甜;張麗男;孫勇軍;高子彬;;殼聚糖修飾的紫杉醇納米粒的制備[J];華西藥學雜志;2014年03期
3 張慧珠;張其清;;葉酸靶向乙酰普魯蘭納米粒的制備及其靶向作用[J];高等學;瘜W學報;2009年06期
4 董岸杰;鄧聯(lián)東;邢金峰;;聚合物組裝納米粒的結構與藥物控制釋放[J];生物物理學報;2009年S1期
5 呂維玲;胡晉紅;朱全剛;李鳳前;;氫溴酸東莨菪堿納米粒-微球系統(tǒng)的研制[J];藥學學報;2010年07期
6 張亞萍;冉海濤;;脂質(zhì)微泡與PLGA納米粒復合體的制備原理分析[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3年09期
7 潘英;倪海華;鄒愛峰;鄧盛齊;;紫杉醇納米粒作為藥物遞送載體的研究[J];中國抗生素雜志;2013年11期
8 趙煥英;王楠;于景嫻;楊慧;鄧云龍;彭玉龍;;功能化硅殼熒光納米粒的細胞吞噬研究[J];高分子學報;2009年07期
9 林蘇娜;林華慶;;納米粒作為抗腫瘤藥物載體的研究進展[J];中國腫瘤臨床;2013年06期
10 曹翠珍;宗莉;陳立;張余云;;三甲基化殼聚糖卵清蛋白納米粒的制備[J];中國新藥雜志;2007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琪;叢龍波;黃雅潔;岳鵬飛;袁海龍;;納米粒載藥系統(tǒng)研究進展[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成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高靜;張瑋;儲藏;王曉宇;張敏;武鑫;高申;;基于微針遞送的PLGA納米粒在人皮膚中的分布及其影響因素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青年藥學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3 陳潔;劉青鋒;馮程程;沈燁虹;邵夏炎;田志強;周佳辰;張奇志;;馬鈴薯凝集素修飾PLGA納米粒的制備及經(jīng)鼻入腦靶向性研究[A];2010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0年
4 朱鉉;李福男;蘇美琴;;巰基殼聚糖的合成及其眼用納米粒的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青年藥學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5 高靜;張瑋;高申;;微針陣列技術對納米粒經(jīng)皮給藥的促透作用研究[A];2010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0年
6 高小玲;武炳賢;陶煒興;陳鈞;蔣新國;;凝集素修飾納米粒介導多肽藥物經(jīng)鼻入腦的靶向性研究[A];2006第六屆中國藥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黃瀟;;眼用氟尿嘧啶納米粒制劑的制備[A];第六屆全國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眼科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7年
8 胡豫;;組織因子靶向性蛋白納米粒的制備及其在抗血栓治療中的應用[A];第十二次全國臨床藥理學學術會議會議論文集[C];2010年
9 李學明;徐元龍;陳國廣;韋萍;;15-氟尿嘧啶納米粒的制備及其在大鼠的藥物動力學[A];2006第六屆中國藥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黃繼云;廖美華;陶蓉蓉;杜永忠;樓宜嘉;韓峰;;脂質(zhì)納米粒遞藥系統(tǒng)對腦內(nèi)自噬-溶酶體信號的影響及機制[A];中國毒理學會第六屆全國毒理學大會論文摘要[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霞;液體中的納米粒子可用于存儲信息[N];科技日報;2014年
2 王小龍;納米粒子可經(jīng)水果等食物進入人體[N];科技日報;2013年
3 解放軍總醫(yī)院病理科 紀小龍;納米技術在開拓新藥中應用前景[N];中國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導報;2001年
4 記者 白毅;新型藥物納米輸送系統(tǒng)研究取得多項創(chuàng)新[N];中國醫(yī)藥報;2010年
5 記者 華凌;磁電納米粒子可傳遞藥物直入大腦[N];科技日報;2013年
6 平其能;納米藥物制劑的現(xiàn)狀與未來[N];中國醫(yī)藥報;2002年
7 ;上海中藥研究所制備出氟苷新型給藥系統(tǒng)[N];中國醫(yī)藥報;2002年
8 記者 白毅;復合物納米?勺鳛橐葝u素口服給藥新載體[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9 記者 毛黎;放射性納米粒子可定向附著殺滅癌細胞[N];科技日報;2013年
10 甘勇 林艷瓊 陳慶華;微粒系統(tǒng)用于眼用制劑成新趨勢[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紅麗;多糖修飾的PLGA納米粒作為抗腫瘤藥物載體的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9年
2 武敬亮;載阿霉素組氨酸修飾透明質(zhì)酸納米粒的制備及抗腫瘤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3年
3 趙小智;包裹芘的高分子納米粒的制備、表征以及體內(nèi)外行為的初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4 張靜;油酰殼聚糖納米粒作為抗腫瘤藥物載體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蔣新宇;抗癌藥物納米粒載體系統(tǒng)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中南大學;2005年
6 袁弘;固體脂質(zhì)納米?诜幬镙d體經(jīng)胃腸道轉運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7 陳潔;馬鈴薯凝集素修飾聚乙二醇—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納米粒經(jīng)鼻入腦的遞藥特性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8 劉玉梅;長春堿納米粒的制備及其抗腫瘤作用的實驗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9年
9 孫彥華;基于金納米粒的生物分子化學發(fā)光分析新技術[D];復旦大學;2012年
10 余敬謀;兩種疏水改性乙二醇殼聚糖自聚集納米粒在藥物傳遞系統(tǒng)中的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釗;新型聚(醚—酐)凝膠納米粒用于難溶性藥物增溶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2 蔡錚;光交聯(lián)聚醚酐凝膠納米粒的制備及包載疏水性藥物研究[D];天津大學;2008年
3 張微;脂質(zhì)納米粒的制備及基因轉染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4 張斌;基于磁性與熒光納米粒的生物分析新方法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5 胡振夏;葉酸殼寡糖修飾的PLGA納米粒作為抗腫瘤載體的研究[D];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6 顏煥新;空心氧化鐵載藥磁納米粒的制備及體外釋放性能的實驗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7 丁小力;載異煙肼利福平聚乳酸納米粒的構建及體外釋藥特性的評價[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1年
8 王福根;乙酰半胱氨酸納米粒的制備與體內(nèi)外評價[D];浙江大學;2012年
9 顧君彤;刺激—響應型阿霉素磁性復合納米粒的制備與體外實驗[D];安徽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10 崔召元;奧沙利鉑長循環(huán)納米粒的制備與評價[D];青島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1491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149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