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適配子在小分子檢測中的應用
本文選題:指數富集配基的系統(tǒng)進化 + 核酸適配子 ; 參考:《藥物分析雜志》2015年08期
【摘要】:核酸適配子是利用配體指數級富集系統(tǒng)進化技術從單鏈寡核苷酸文庫中篩選出的與靶物質有高親和力和特異性的寡核苷酸,它已成為小分子化合物研究的有效工具,在分析化學領域逐漸成為人們研究的熱點。當前已篩選了許多小分子物質特異性適配子,并基于適配子開發(fā)了一系列小分子物質檢測系統(tǒng)。本文主要對SELEX篩選流程、小分子物質核酸適配子篩選特征與方法以及以核酸適配子為基礎開發(fā)的電化學法、熒光法、膠體金比色法、酶聯(lián)適配子免疫法等在小分子物質檢測中的應用進行了綜述。
[Abstract]:Aptamers are oligonucleotides with high affinity and specificity to target materials, which have been selected from single-strand oligonucleotide libraries by using ligand exponential enrichment system evolution technique. It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tool for the study of small molecular compounds. In the field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it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focus of research. At present, many small molecule substance specific aptamers have been screened, and a series of small molecule substance detection systems based on aptamer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the screening process of SELEX,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s of nucleic acid aptamer screening of small molecule substance, the electrochemical method based on nucleic acid aptamer, the fluorescence method, the colloidal gold colorimetric method, The application of enzyme-linked aptamer immunoassay in the detection of small molecules was reviewed.
【作者單位】: 河北大學科學技術處;河北大學藥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81202338) 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H2013201128) 河北省教育廳項目(Z2015013)
【分類號】:R91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楊清娟,許丹科,姜雄平,何為,劉志紅,王艷,馬立人;磁珠表面核酸探針的固定及電化學方法檢測[J];分析化學;2002年01期
2 段諾;吳世嘉;王周平;;核酸適配體識別-熒光法檢測赭曲霉素A[J];分析化學;2011年03期
3 ;Application of Colloidal Gold to Fluo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Human IgG[J];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2010年01期
4 王昆;陶占輝;徐蕾;劉亞青;;功能化核酸適配子傳感器的研究進展[J];分析化學;2014年02期
5 趙秋伶;劉玲玲;楊麗娜;;基于核酸適體檢測ATP的酶聯(lián)分析新方法[J];高等學;瘜W學報;2014年06期
6 王耘;賀江;王麗;劉賢進;;氨基甲酸酯類農藥適體篩選技術的建立[J];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7 王嘯林;王清清;宋海峰;;適配子介導siRNA靶向遞送系統(tǒng)的研究進展[J];藥學學報;2012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翠香;高強;;牛白蛋白包裹復合磁性微球的制備及性能表征[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02期
2 李啟隆,胡勁波;電化學分析的發(fā)展及應用[J];分析試驗室;2003年06期
3 李慧;鐘文英;許丹科;;生物素修飾納米銀探針的制備及在蛋白芯片可視化檢測中的應用[J];高等學;瘜W學報;2010年11期
4 陳棟;黃慶;黃君富;府偉靈;;適配子及其臨床診斷的應用進展[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年04期
5 楊錫輝;孔維軍;楊美華;趙明;歐陽臻;;適配子識別技術在真菌毒素快速分析中的應用[J];分析化學;2013年02期
6 耿霞;趙強;;基于結構轉換適配體熒光法檢測赭曲霉素A[J];分析科學學報;2013年02期
7 劉信嘉;江穎妍;李美英;王弘;劉英菊;盧藍藍;孫遠明;雷紅濤;;卡那霉素A酶聯(lián)適配體檢測方法研究[J];分析化學;2013年09期
8 歐植澤;陳晨;高云燕;曹璐;劉桂霞;李慧珍;;色胺修飾竹紅菌素及其稀土離子配位聚合物與DNA相互作用研究[J];影像科學與光化學;2013年05期
9 王麗;桑宏慶;;核酸適體及其在食品安全領域的應用[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3年05期
10 Yu Zhang;Yan-Jun Zhang;Xiao-Dong Xia;Xiao-Qi Hou;Cheng-Ting Feng;Jian-Xiu Wang;Liu Deng;;A quantitative colorimetric assay of H_2O_2 and glucose using silver nanoparticles induced by H_2O_2 and UV[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13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姚朗;候祺;鄧一夫;;SELEX技術在毒理學研究中的應用[A];中國毒理學會生化與分子毒理專業(yè)委員會第六屆全國學術會議、中國毒理學會遺傳毒理專業(yè)委員會第五屆全國學術會議、廣東省預防醫(yī)學會衛(wèi)生毒理專業(yè)委員會學術會議、廣東省環(huán)境誘變劑學會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2 Pan Hu;Zengshan Liu;Ruiyun Tian;Honglin Ren;Xiaoxu Wang;ChaoLin;Sheng Gong;Xianmei Meng;Guangming Wang;Yu Zhou;Shiying Lu;;Sel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DNA Aptamer Bearing the Internal Image of Saxitoxin[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獸醫(yī)食品衛(wèi)生學分會第十二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3 田瑞云;盧士英;;核酸適配子及在生物分析中的應用[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獸醫(yī)食品衛(wèi)生學分會第十二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4 馬琳;馬繼平;要志丹;;磁性分子印跡固相萃取吸附劑的制備及應用[A];第七屆全國儀器分析及樣品預處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5 劉如迪;朱玲;鄒遠;朱志;莊峙廈;楊朝勇;;黃曲霉毒素B1核酸適體的篩選及其可視化檢測體系的建立[A];第八屆全國化學生物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3年
6 平婧;柳建設;;電化學核酸適配體傳感器及在環(huán)境監(jiān)測方面的應用[A];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2013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廖世奇;核酸信標配基的構建、合成、活性鑒定及檢測技術的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8年
2 李安敏;識別艾滋病毒(Ⅰ型)核心抗原p24的核酸高分子配基的制備、活性鑒定及應用[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胡盼;石房蛤毒素及其抗體適配子的制備與檢測方法的建立[D];吉林大學;2013年
4 尹斌成;基于功能核酸為敏感元件的分析生物技術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5 王麗;四種有機磷農藥核酸適體的篩選、鑒定及其活性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2年
6 林小云;新型化學修飾電極的構建及在食品分析中的一些應用[D];南昌大學;2013年
7 張亮亮;基于納米材料和功能核酸的光學傳感新方法用于酶活性檢測[D];湖南大學;2013年
8 LE DINH VU(黎廷武);光學生物傳感的某些新方法研究[D];湖南大學;2013年
9 甄珍;核酸、多肽的光學生物傳感新方法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10 程盛;基于DNA適體的生物傳感信號增強方法的設計與應用[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少華;溶菌酶和BSA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制備及應用[D];西北大學;2011年
2 張倩;基于生物技術的分子計算模型應用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史林飛;基于脫氧核酶和配合反應的汞和鈾的檢測新方法研究[D];南華大學;2011年
4 陳肖肖;硅殼結構熒光納米粒子的制備及化學/生物傳感應用[D];安徽師范大學;2011年
5 馬文蔚;基于核酸適配體的食品中OTA和Hg(Ⅱ)的生物傳感器檢測方法研究[D];江南大學;2012年
6 張寒飛;磁性固定化漆酶的制備及其應用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05年
7 陳姍姍;以非磁化及磁化離子交換樹脂為載體的果膠酶固定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8 徐翠香;聚合物包裹納米磁性微球的制備及對生物物質的吸附影響因素研究[D];揚州大學;2006年
9 方均建;銅螯合納米磁珠結合生物質譜檢測血清中芋螺毒素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7年
10 孫盼;Fe_3O_4/CdTe復合納米粒子的制備及在熒光免疫標記中的應用[D];東北大學 ;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曉坤,徐順清,張志仁,劉志偉,魯文紅;一種基于適配分子的偏振熒光檢測法[J];分析化學;2002年03期
2 王巍;賈凌云;;適配體篩選方法研究進展[J];分析化學;2009年03期
3 朱靜;黃勇;蔣小平;譚鐘揚;蔣健暉;沈國勵;俞汝勤;;基于核酸適配體-質粒DNA復合物信號放大的熒光免疫傳感技術[J];分析化學;2009年11期
4 范祚舟;徐加發(fā);沈萍萍;;酶聯(lián)免疫分析技術研究進展[J];分析科學學報;2011年01期
5 萬圣;呂延成;;有機磷及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檢測研究進展[J];廣東農業(yè)科學;2009年03期
6 高翔,李梅,張立實;赭曲霉毒素A的毒性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衛(wèi)生學分冊);2005年01期
7 楊琳;馬良;;免疫學法檢測赭曲霉毒素A研究進展[J];糧食與油脂;2010年01期
8 劉小杰,何國慶,陳啟和,張麗;赭曲毒素A的研究進展[J];糧油加工與食品機械;2002年02期
9 甘龍杰;蘭小鵬;江麗;馬立強;;金黃色葡萄球菌外毒素B特異性適體的篩選及其應用[J];生物技術通訊;2010年02期
10 陳雪嵐,許楊,袁勇芳;赭曲霉毒素A的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J];衛(wèi)生研究;2000年06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衛(wèi)濱;篩選環(huán)孢霉素A適體的Bio Mag-SELEX方法的建立[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連國軍;曹建明;趙長容;馬美萍;方芳;;以本科生為主體的分子檢測分析實踐創(chuàng)新基地的建設與實踐[J];考試周刊;2014年37期
2 韓晶;丁涵之;全紅;嚴偉國;;分子檢測在乳腺癌輔助化療中的應用[J];上海醫(yī)藥;2014年12期
3 沈凌莉;汪旭東;;為真:分子檢測,讓癌癥遠離人類[J];創(chuàng)業(yè)邦;2012年11期
4 陳杰;癌癥的分子檢測[J];英國醫(yī)學雜志(中文版);1999年01期
5 王少敏;張凱;楊貫羽;;色譜-質譜聯(lián)用法在體液小分子檢測中的應用[J];大學化學;2012年01期
6 翟少倫;龍進學;岳城;袁世山;;中國部分地區(qū)豬細環(huán)病毒1型和2型的分子檢測[J];微生物與感染;2010年02期
7 ;早產可能與母體感染有關[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08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李偉華;朱桂清;宋晶晶;曹遠銀;;我國部分小麥品種抗稈銹基因分子檢測[A];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孫保娟;李植良;盧琳;黎振興;;番茄資源TYCLV抗性的分子檢測[A];中國園藝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3 孫東亞;王曉鳴;何月秋;;鐮刀菌DON、FB毒素的分子檢測[A];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楊榮仲;譚裕模;黎煥光;何為中;李松;譚芳;陳廷速;李楊瑞;;斑茅雜種后代分子檢測[A];廣西甘蔗研究所論文集[C];2003年
5 楊紅鷹;朱信信;;乳腺癌分子檢測評判標準的更新及臨床意義[A];中國腫瘤內科進展 中國腫瘤醫(yī)師教育(2014)[C];2014年
6 徐笑紅;;乳腺癌分子檢測與治療[A];2011年浙江省檢驗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本報記者 管晶晶;分子檢測:解讀疾病密碼[N];科技日報;2014年
2 孫爽;抗鹽堿楊樹新品種通過鑒定[N];中國花卉報;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席艾力·依明;新疆三個品種牛蜘蛛腿綜合征的分子檢測[D];新疆農業(yè)大學;2013年
2 陳亮亮;轉昆蟲抗凍蛋白基因棉花的分子檢測及其耐寒性研究[D];新疆大學;2013年
3 何梅;庫爾勒香梨主要病毒分子檢測試劑盒的研制及應用[D];石河子大學;2005年
4 李鵬昌;山東小麥根莖部主要真菌病害病原的分離鑒定和分子檢測[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4年
5 軒婭萍;向日葵黑莖病發(fā)生分布、分子檢測及控制措施研究[D];新疆農業(yè)大學;2012年
6 劉瑤;獼猴桃潰瘍病菌的分子檢測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8194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819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