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結核藥物BBD的篩選及作用機制初探
本文選題:抗結核藥物 + BBD ; 參考:《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7年07期
【摘要】:目的篩選新型抗結核藥物BBD并探討其作用機制。方法建立基于分枝桿菌感染宿主細胞模型的高通量抗結核藥物篩選體系進行藥物篩選,通過高效液相HLPC以及SD大鼠的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等研究篩選藥物BBD的作用機制。結果篩選出一種新型抗結核藥物BBD,該藥能抑制細胞內、細胞外分枝桿菌的生長,甚至能抑制耐多藥臨床分離株結核菌的生長。BBD能夠穿越A549細胞和THP-1細胞的細胞膜從而抑制胞內寄生菌的生長。Labelfree定量蛋白質組學分析BBD處理后牛型結核分支桿菌BCG的蛋白質組表達譜發(fā)生顯著變化,變化主要集中在膜相關系統(tǒng)和核糖體,尤其對核糖體的功能和氧化磷酸化等代謝通路有明顯的抑制作用。SD大鼠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表明,用藥期間血漿藥物濃度最高為BBD體外MIC的3.5倍,半衰期約為4h。結論 BBD具有良好的穿膜效果,能快速被機體吸收。該藥還能抑制胞內結核菌的生長,有望成為新型抗結核藥物。
[Abstract]:Objective to screen new anti-tuberculosis drug BBD and to explore its mechanism. Methods A high-throughput anti-tuberculosis drug screening system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host cell model of Mycobacterium infection. The mechanism of drug BBD was screen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phase (HLPC) and pharmacokinetic experiments in SD rats. Results A novel anti-tuberculosis drug BBD was screened, which can inhibit the growth of intracellular and extracellular mycobacteria. It can even inhibit the growth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BBD can traverse the cell membrane of A549 cells and THP-1 cells and thus inhibit the growth of intracellular parasites. Quantitative proteomics Analysis of Mycobacterium Bovis BCG treated with BB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proteome expression profile, The changes we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membrane-related system and ribosomes, especially in the inhibition of ribosomal function and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was 3.5 times as high as that of MIC in vitro of BBD, and the half-life was about 4 h. Conclusion BBD has good membrane penetration effect and can be quickly absorbed by the body. The drug can also inhibit the growth of intracellular tuberculous bacteria, and is expected to become a new anti-tuberculosis drug.
【作者單位】: 上海大學生命科學院;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復旦大學上海醫(yī)學院基礎醫(yī)學院病原生物學系;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KRF101397) 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14ZR1444300)
【分類號】:R978.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趙娜;王繼春;;結核分枝桿菌耐藥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6年02期
2 柳小玲;吳芳;吳江東;章樂;王君;梁粟;張培培;張萬江;;新型結核病疫苗融合菌株制備及其免疫學特性的研究[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6年01期
3 王丹鳳;;耐多藥及廣泛耐藥結核病的臨床治療策略[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年28期
4 李莉;孫建勝;張海清;吳云亮;劉小方;;耐多藥結核病成因及治療效果的分析[J];預防醫(yī)學論壇;2015年08期
5 陳玲;鄒栩;黃文龍;;2012年美國FDA批準上市藥物述評[J];藥學與臨床研究;2013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張德峰;付玉榮;伊正君;;結核分枝桿菌CarD蛋白結構與功能的生物信息學分析[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7年07期
2 金文龍;黃慧嫦;王菲菲;沈洪波;;新型抗結核藥物BBD的篩選及作用機制初探[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7年07期
3 余琴;林楠;張愛潔;徐偉;劉英杰;萬康林;;Rv2031c、38kDa及融合蛋白CFP10-ESAT6用于結核病血清學診斷的評價[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7年05期
4 王兆芬;李斌;蔣明霞;馬永成;汪海靜;申秀麗;姚雪瓊;李婷婷;陳英;王新華;;青海省251株結核分枝桿菌Spoligotyping基因型與4種一線藥物耐藥表型的研究[J];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17年04期
5 薛滿紅;黃彬;王曉春;許禮發(fā);李朝品;;結核分枝桿菌靶抗原Rv1789刺激結核感染人群IFN-γ水平研究[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6年11期
6 馬麗;楊建東;陳陽貴;張為勝;吐遜古·吾拉英;蒲玉嬌;芮寶玲;;烏魯木齊市42株耐多藥結核病患者耐藥情況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16年10期
7 尹韶華;杜茂林;杜建;吳靜;王培玉;舒薇;郝瑞祺;李世元;梁丹艷;王瑞琪;王學梅;;中國復治肺結核不良治療結局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16年07期
8 郝賢斌;吳利先;;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與結核分枝桿菌雙重感染的研究進展[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6年04期
9 陳玲;鄒栩;黃文龍;;2012年美國FDA批準上市的抗腫瘤藥物最新進展[J];中國新藥雜志;2013年17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波;伊正君;付玉榮;劉花香;;分枝桿菌感染特征與結核分枝桿菌耐藥性分析[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5年08期
2 張玉清;雷英;吳芳;章樂;吳江東;曹旭東;朱彬;何麗;鄔博;李瑞山;王釗;張萬江;;結核分枝桿菌Pup、Dop、PafA、Mpa基因重組穿梭表達質粒的構建及鑒定[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4年09期
3 王釗;雷英;吳芳;章樂;曹旭東;吳江東;張輝;張春軍;朱彬;鄔博;何麗;張玉清;李瑞山;莊睿;梁晨;樊超;李文娟;張萬江;;PhoP/PhoR基因過表達結核分枝桿菌國際標準強毒株H37Rv的構建及鑒定[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4年07期
4 朱彬;吳芳;章樂;吳江東;張輝;張春軍;曹旭東;鄔博;何麗;張玉清;李瑞山;王釗;莊睿;李文娟;梁晨;樊超;張萬江;;結核分枝桿菌Pup-蛋白酶體系統(tǒng)與不同毒力結核分枝桿菌致病性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4年07期
5 丁曉艷;許衛(wèi)國;竺麗梅;周揚;邵燕;宋紅煥;潘洪秋;凌素萍;孫建勝;吳云亮;顧欣榮;陸峰;陸偉;;175例耐多藥肺結核患者治療轉歸情況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14年04期
6 李靜;張陽奕;武潔;江淵;王莉莉;郁晨蕾;沈鑫;;2007-2012年上海市結核病耐藥趨勢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14年01期
7 張愛玲;史愛欣;謝婧;胡欣;;抗Ⅰ型戈謝病新藥他利苷酶-α的藥理作用及臨床評價[J];中國新藥雜志;2013年03期
8 楊臻崢;;抗結核藥Bedaquiline[J];藥學進展;2013年01期
9 秦偉;;結核分枝桿菌的耐藥機制與治療進展[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年01期
10 范連貴;;耐藥性結核病臨床治療進展[J];中國藥物經(jīng)濟學;2012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宇輝,黃鐘洪;抗結核藥物皮膚副反應40例臨床分析[J];九江醫(yī)學;2001年01期
2 方紅;抗結核藥物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藥學分冊;2002年05期
3 王偉;董國力;顏廷旭;;抗結核藥物不合理應用的危害[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年36期
4 邊紀;;抗結核藥物及其應用[J];天津醫(yī)藥;1974年09期
5 陳永立,劉勤敏;抗結核藥物致鐵粒幼細胞性貧血2例報告[J];貴州醫(yī)藥;1996年02期
6 胡代王,靖寬和;抗結核藥物致白細胞、血小板減少1例報告[J];重慶醫(yī)學;1999年03期
7 袁慧,謝麗娟;抗結核藥物引起的副作用604例臨床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00年03期
8 李華茵;抗結核藥物的副作用及其處理[J];醫(yī)藥導報;2000年01期
9 紀青,宋小意,王立榮;抗結核藥物引起副作用的臨床分析[J];中國綜合臨床;2001年12期
10 孫燕芝,姚思敏;1600例抗結核藥物副反應的臨床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0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國俊;張子勝;林憲和;黃志余;林隆花;;抗結核藥物致轉氨酶升高73例臨床觀察[A];2004年中國防癆協(xié)會臨床基礎專業(yè)委員會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2 韓琦;;抗結核藥物致肝功能異常的觀察與處理[A];2005年中國防癆協(xié)會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3 胡秀蓉;趙景華;江吉文;李炳鈺;;抗結核藥物引起黃疸之案例報告[A];2006第六屆中國藥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孫燕芝;姚思敏;;抗結核藥物副反應(附1600例臨床分析)[A];全國抗結核治療的不良反應及處理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5 羅永艾;;抗結核藥物的少見副反應[A];全國抗結核治療的不良反應及處理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6 陳燕琴;;抗結核藥物引起的毒副反應附76例臨床分析[A];全國抗結核治療的不良反應及處理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7 俞振偉;馬珂;;新型抗結核藥物貝達喹啉的作用及其研究進展[A];2013年浙江省醫(yī)院藥學學術年會會議報告與論文匯編[C];2013年
8 鐘晶;葉飛;謝益新;王冬梅;羅i,
本文編號:18166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816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