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響應性阿霉素糖脂聚合物膠束抗腫瘤研究
本文選題:殼寡糖硬脂酸 切入點:膠束 出處:《浙江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聚合物前藥是指藥物通過共價鍵嫁接至高分子聚合物上,得到的在體外無活性或活性較小,在體內(nèi)經(jīng)生物轉(zhuǎn)化釋放出活性藥物而發(fā)揮藥效的化合物。還原響應性聚合物前藥在傳遞過程中保持相對穩(wěn)定,而達到腫瘤細胞后快速釋放藥物,發(fā)揮藥效。 本課題通過酶解得到殼寡糖,并在其上嫁接硬脂酸,合成得到兩親性殼寡糖硬脂酸聚合物(CSO-SA)。CSO-SA能在水性介質(zhì)中自組裝形成膠束。以3,3-二硫代二丙酸二(N-琥珀酰亞胺)酯(DSP)為交聯(lián)劑,將抗腫瘤藥物阿霉素通過二硫鍵嫁接至CSO-SA膠束上,合成得到還原響應性阿霉素糖脂聚合物(DOX-SS-CSO-SA)。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得該聚合物前藥的藥物含量為5.5%,核磁共振氫譜確認其化學結(jié)構(gòu);芘熒光法測得臨界膠束濃度(CMC)為49.1μg/mL;微粒粒度分析儀測得膠束的粒徑為62.8nm,且分布均勻。熒光光譜變化和體外釋放研究表明DOX-SS-CSO-SA膠束在模擬細胞外環(huán)境的低還原性介質(zhì)中相對穩(wěn)定,而在模擬細胞內(nèi)環(huán)境的高還原性介質(zhì)中二硫鍵斷裂并快速釋放出藥物。體外細胞研究顯示,DOX-SS-CSO-SA膠束能迅速被腫瘤細胞攝取,在胞內(nèi)快速釋放藥物,且藥物聚集于細胞核,擁有優(yōu)于DOX的細胞藥效。DOX-SS-CSO-SA膠束可以有效克服MCF-7/Adr細胞的耐藥性,克服耐藥倍數(shù)高達34.8。荷瘤裸鼠體內(nèi)分布研究表明,DOX-SS-CSO-SA膠束在腫瘤組織大量聚集,且在心臟分布較少。動物藥效結(jié)果顯示,DOX-SS-CSO-SA膠束的抑瘤率為70.2%,同時降低藥物的毒性,對模型動物的體重影響較少。心肌組織切片顯示DOX-SS-CSO-SA膠束能顯著減少DOX引起的心臟損傷。
[Abstract]:A polymer prodrug is a drug grafted onto a polymer by covalent bonding, which is inactive or less active in vitro. A compound that releases active drugs through biotransformation in vivo. The reductive responsive polymer prodrugs remain relatively stable in the course of transmission, and release the drugs quickly after reaching tumor cells, giving full play to their effects. In this paper, chitosan oligosaccharides were prepared by enzymatic hydrolysis, on which stearic acid was grafted. Amphiphilic oligosaccharide stearic acid polymer, CSO-SAA, CSO-SA, was synthesized and self-assembled to form micelles in aqueous medium. The antitumor drug doxorubicin was grafted onto CSO-SA micelle by disulfide bond, using DSP3 dithiodipropionate (DSP) as crosslinker, the antitumor drug doxorubicin was grafted onto the CSO-SA micelle by disulfide bond, the antitumor drug doxorubicin was grafted onto the CSO-SA micelle. A reductive doxorubicin glycolipid polymer (DOX-SS-CSO-SA-SAG) was synthesized. The content of prodrug was 5.5 by UV spectrophotometry, and the chemical structure was confirmed b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The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measured by pyrene fluorescence method was 49.1 渭 g / mL, the particle size was 62.8 nm by particle size analyzer, and the fluorescence spectrum changes and in vitro release studies showed that DOX-SS-CSO-SA micelles were relatively stable in the low reductive medium simulating the extracellular environment. In vitro cell studies showed that DOX-SS-CSO-SA micelles could be rapidly ingested by tumor cells, rapidly released in cells and accumulated in the nucleus. DOX-SS-CSO-SA micelles, which have a better effect than DOX, can effectively overcome the drug resistance of MCF-7/Adr cells, and the drug resistance multiple is up to 34.8. The distribution of Dox-SS-CSO-SA micelles in nude mice bearing tumor showed that the micelles of DOX-SS-CSO-SA accumulated in tumor tissues. The inhibitory rate of DOX-SS-CSO-SA micelle was 70.2, and the toxicity of the drug was decreased, and the weight of model animal was less affected. Myocardial tissue section showed that DOX-SS-CSO-SA micelle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cardiac injury induced by DOX.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965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宏娟,張燦,平其能;聚合物膠束作為藥用載體的研究與應用[J];藥學進展;2002年06期
2 朱建華;周敬堂;;聚合物膠束在醫(yī)藥領(lǐng)域中的新應用[J];中國西部科技;2008年33期
3 李平祝;楊卓理;楊可偉;王菲;劉艷;;多功能聚合物膠束的最新研究進展[J];中國新藥雜志;2008年03期
4 林琳;涂家生;龐卉;苗先烽;何威;;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膠束穩(wěn)定性的研究[J];藥學與臨床研究;2009年02期
5 肖玲;孫曉輝;陳華兵;朱艷紅;徐輝碧;楊祥良;;聚合物膠束細胞攝取的膜融合機制研究[J];生物物理學報;2009年S1期
6 榮利;張彥燾;胡巧紅;;天然高分子聚合物膠束的研究進展[J];中國現(xiàn)代應用藥學;2010年S1期
7 蔣小紅;黃[;黃雄;黃越燕;朱琦峰;宋國杰;;載藥體系-聚合物膠束的應用[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0年10期
8 李遠達;朱亮;;聚合物膠束在腫瘤治療中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工業(yè)雜志;2010年08期
9 毛世瑞;田野;王琳琳;;藥物納米載體——聚合物膠束的研究進展[J];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10年12期
10 王志鋼;臧琛;李慧;張保獻;;兩親性嵌段聚合物膠束作為藥物載體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1年19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范孝寅;;新型藥物載體聚合物膠束在我國研究的現(xiàn)狀[A];2009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九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09年
2 肖玲;孫曉輝;陳華兵;朱艷紅;徐輝碧;楊祥良;;聚合物膠束細胞攝取的膜融合機制研究[A];第十一次中國生物物理學術(shù)大會暨第九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摘要集[C];2009年
3 張建祥;顏美秋;邱利焱;金一;朱康杰;;基于兩親聚膦腈的聚合物膠束的合成及其初步體外評價[A];“以嶺醫(yī)藥杯”第八屆全國青年藥學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4 范孝寅;;新型藥物載體聚合物膠束在我國研究的現(xiàn)狀[A];2010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0年
5 楊婷媛;張強;;以整合素為靶向的新型聚合物膠束聯(lián)合給藥系統(tǒng)的研究[A];2010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0年
6 楊婷媛;張強;;以整合素為靶向的新型聚合物膠束聯(lián)合給藥系統(tǒng)的研究[A];2009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九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09年
7 王永中;李雅娟;張志文;沙先誼;方曉玲;;星點設(shè)計-效應面優(yōu)化法優(yōu)化紫杉醇聚合物膠束制劑[A];中醫(yī)藥理論與應用研究——安徽中醫(yī)藥繼承與創(chuàng)新博士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8年
8 敖麗嬌;黃亮;粟武;;肝素-葉酸復合膠束用于MRI及雙靶向藥物運輸[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shù)年會摘要集——第33分會:納米材料合成與組裝[C];2014年
9 聶淑瑜;章莉娟;;pH敏感聚合物膠束載藥和釋放行為的介觀模擬[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shù)年會摘要集——第18分會:超分子組裝與軟物質(zhì)材料[C];2014年
10 李永文;夏和生;;雙重響應聚合物膠束制備及高強度聚焦超聲控制釋放行為[A];2009年全國高分子學術(shù)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劉靜;超順磁性Fe_3O_4磁性聚合物載藥膠束的制備與磁靶向載藥體系性能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3年
2 王蓓蕾;葡萄糖響應性嵌段共聚物膠束及對胰島素的控制釋放[D];南開大學;2010年
3 何月英;羰基官能團化聚己內(nèi)酯共聚物合成、表征及其體外釋藥行為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0年
4 馬穎穎;溫度和pH敏感性可降解高分子膠束載藥體系的研究[D];武漢大學;2013年
5 王永中;紫杉醇嵌段共聚物膠束給藥系統(tǒng)克服腫瘤多藥耐藥性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磐;功能化兩親性聚合物膠束及其在藥物控制釋放中的應用[D];河南大學;2011年
2 李遠達;5-氟尿嘧啶聚合物膠束的制備及抑制腫瘤活性研究[D];廣東藥學院;2011年
3 于克煒;多西他賽聚合物膠束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4 張云;腫瘤靶向和環(huán)境響應性多臂聚合物膠束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4年
5 甘延長;pH、溫度雙重敏感性膠束的制備及其對藥物控制釋放行為的研究[D];河南大學;2010年
6 于川茗;硫酸軟骨素基聚合物膠束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蘭州大學;2014年
7 趙軍;兩親性核交聯(lián)聚合物膠束的制備與載藥應用研究[D];天津科技大學;2009年
8 劉超宇;氧化還原敏感和腫瘤靶向聚合物膠束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9 賈利霞;殼聚糖基聚合物膠束的制備及其體外釋藥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10 王彩霞;紫杉醇聚合物膠束給藥系統(tǒng)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5598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559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