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驅(qū)動自組裝白蛋白納米粒的制備及體外評價
本文關(guān)鍵詞: 熱驅(qū)動自組裝 白蛋白納米粒 紫杉醇 制備 形成機制 胞內(nèi)降解動力學 出處:《中國藥科大學學報》2016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探討熱驅(qū)動自組裝白蛋白納米粒的制備方法,并對其形成機制、細胞攝取、細胞攝取動力學與降解動力學等進行考察。通過測定巰基、氨基與羧基的濃度揭示白蛋白納米粒的形成機制。采用CCK-8法檢測納米粒的細胞毒性,通過倒置熒光顯微鏡觀察納米粒的攝取行為,采用熒光共振能量轉(zhuǎn)移(FRET)法測定白蛋白納米粒在細胞內(nèi)的攝取與降解動力學,并以紫杉醇為模型藥物考察其對疏水性藥物的包載能力。結(jié)果表明,熱驅(qū)動自組裝法制得的白蛋白納米粒依靠分子間二硫鍵與酰胺鍵而穩(wěn)定,安全無毒,易于被腫瘤細胞攝取并在胞內(nèi)降解。載藥實驗結(jié)果顯示,該納米粒對紫杉醇有較高的包載。因此,熱驅(qū)動自組裝法綠色環(huán)保、操作簡便,制得的白蛋白納米粒可作為抗腫瘤藥物傳遞的新平臺。
[Abstract]: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heat-driven self-assembled albumin nanoparticles was discussed,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cell uptake, cell uptake kinetics and degradation kinetics of albumin nanoparticl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concentration of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reveale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albumin nanoparticles. CCK-8 assa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cytotoxicity of nanoparticles and the uptake behavior of nanoparticles was observed by inverted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The uptake and degradation kinetics of albumin nanoparticles in cells were determined by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spectrometry. The encapsulation ability of paclitaxel to hydrophobic drug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paclitaxel as a model drug. The albumin nanoparticles prepared by thermal driven self-assembly method are stable by intermolecular disulfide bond and amide bond, safe and non-toxic, easy to be ingested by tumor cells and degraded in cells. Therefore, the thermal driven self-assembly method i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nd easy to operate. The albumin nanoparticles can be used as a new platform for the delivery of anti-tumor drugs.
【作者單位】: 中國藥科大學藥劑學教研室;鹽城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藥學院;徐州醫(yī)科大學藥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No.81402878) 江蘇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No.CXZZ13_0327)~~
【分類號】:R943
【正文快照】: 白蛋白具有無毒、無免疫原性、生物相容性好以及生物可降解等優(yōu)點,是目前臨床上最理想的靜脈輸液載體材料。白蛋白結(jié)合型紫杉醇(Abraxane湟)為FDA批準上市的第1個納米藥物,廣泛用于乳腺癌、非小細胞肺癌及轉(zhuǎn)移性胰腺癌的治療,它借助白蛋白的gp 60-窖蛋白-SPARC蛋白轉(zhuǎn)運通路將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良珂;侯世祥;宋相容;盧懿;;一種白蛋白納米粒的制備與評價[J];中國藥學雜志;2007年05期
2 王夢迪;何廣衛(wèi);;靶向遞藥系統(tǒng)白蛋白納米粒的研究進展[J];安徽醫(yī)藥;2013年10期
3 季秀峰;石莉;鄧意輝;;白蛋白納米粒藥物傳遞系統(tǒng)的研究進展[J];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10年12期
4 楊四濤;唐輝;吳旭東;陳歡;劉艷芳;;棉酚白蛋白納米粒的制備及其體外釋放[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1年18期
5 金召英;文志勇;莫立乾;毛萍;楊西曉;;肝細胞對白蛋白納米粒的胞吞作用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2012年02期
6 方奕巍;尹宗寧;;透明質(zhì)酸修飾的白蛋白納米粒的制備及抗腫瘤作用的初步評價[J];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年04期
7 張曉燕;平其能;;多西紫杉醇白蛋白納米粒的制備及體外評價[J];藥學進展;2008年05期
8 楊瑩;;白蛋白納米粒的制備工藝及在藥學中的應(yīng)用[J];今日藥學;2009年04期
9 席一峰;周洪;李來存;高緣;;星點設(shè)計-效應(yīng)面法優(yōu)化白蛋白納米粒吸附燈盞花素的研究[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2012年03期
10 金滔;彭花楠;姚金娜;戴東波;李范珠;;替莫唑胺白蛋白納米粒的制備及其腦內(nèi)遞藥特性研究[J];中國醫(yī)藥工業(yè)雜志;2013年0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衛(wèi);白蛋白納米粒作為疏水性和親水性藥物的載體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金召英;白蛋白納米粒的胞吞作用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2年
2 辛俊勃;透明質(zhì)酸修飾紫杉醇白蛋白納米粒的肺癌靶向性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3 張卿;和厚樸酚白蛋白納米粒的制備及性質(zhì)的初步考察[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2年
4 彭易安;葉酸偶聯(lián)白蛋白納米粒的制備及其靶向性的研究[D];南昌大學;2006年
5 孫軍;他克莫司—二甲基-β-環(huán)糊精包合物及白蛋白納米劑型的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6 楊臻博;液態(tài)藥物載藥法制備10-羥基喜樹堿白蛋白納米粒以及其初步體內(nèi)外評價[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5年
7 丁大偉;紫杉醇—白蛋白納米粒的體外藥效和藥代動力學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8 亓麗司;葉酸修飾的蓓薩羅丁白蛋白納米粒給藥系統(tǒng)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9 劉海;抗癌藥靶向(葉酸介導)納米給藥系統(tǒng)的研究[D];南昌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4537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453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