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響應藥物遞送系統(tǒng)的設計與應用
本文關鍵詞: 藥物遞送 抗癌 刺激響應 納米顆粒 水凝膠 近紅外光 出處:《華東師范大學》2016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化療作為癌癥治療最為常用的手段之一,臨床需求巨大,卻很難得到理想的效果。主要原因是傳統(tǒng)化療毒副作用大,生物利用度低下以及缺乏特異性識別能力。新型刺激響應的藥物遞送體系可以利用內(nèi)源性刺激(如pH變化,氧化還原環(huán)境,酶)和外源性刺激(溫度,磁,超聲,電場,光)來控制藥物的釋放,從而實現(xiàn)藥物的按需釋放,減少毒副作用,改善治療效果。本論文旨在設計開發(fā)新型的刺激響應的藥物遞送載體。論文共分為5章。第1章對藥物遞送系統(tǒng)的研究意義、研究歷史與現(xiàn)狀進行了簡單概述,詳細介紹了刺激響應藥物控釋系統(tǒng)中的關鍵技術與問題,最后闡述了本論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內(nèi)容。樹形高分子作為藥物載體通常通過在表面通過化學鍵共價連接或者在內(nèi)部通過物理相互作用來實現(xiàn)藥物裝載,表面連接的藥物在血液循環(huán)過程中可能和體內(nèi)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產(chǎn)生不可預知的影響,而物理相互作用包裹的藥物在生理條件下又缺乏穩(wěn)定性,容易導致藥物暴釋。第2章中合成了樹形高分子包裹的金納米顆粒(DEGNPs),作為巰基藥物的遞送載體。我們利用Au-S鍵實現(xiàn)了在樹形高分子內(nèi)部共價連接藥物,這種藥物載體裝載含巰基的藥物如卡普脫利,6-巰基嘌呤等在生理條件下穩(wěn)定,在體外藥物釋放時可以在還原環(huán)境如谷胱甘肽或二硫蘇糖醇等刺激下實現(xiàn)“開-關”響應釋放行為。DEGNPs裝載的巰基化的阿霉素和順鉑相比裸藥細胞毒性較低。DEGNPs裝載的巰基化的阿霉素的毒性隨著細胞內(nèi)谷胱甘肽含量的提高而增加。這種細胞內(nèi)刺激響應的藥物釋放可以通過流式細胞術和激光共聚焦進一步確認。另外,該藥物載體在多種細胞上面都表現(xiàn)出非常好的生物相容性。該研究為腫瘤微環(huán)境響應的藥物遞送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絕大多數(shù)光響應的藥物遞送水凝膠都對紫外光或可見光響應,而紫外光和可見光的組織穿透性相比于近紅外光較弱,限制了這些水凝膠的生物應用。第3章中,制備了一種基于表面修飾聚乙二醇內(nèi)部包裹鉑納米顆粒的第五代聚酰胺胺樹形高分子和α環(huán)糊精的近紅外光響應降解的超分子水凝膠。該水凝膠可以按需釋放包裹在水凝膠中的藥物,表現(xiàn)出可控藥物釋放行為。同時該水凝膠還表現(xiàn)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這部分研究將普通的熱響應超分子水凝膠通過加入光熱組件使其具備了近紅外光響應的特性,這種近紅外光可調控的水凝膠降解和藥物釋放還可以用來遞送其他治療分子,如化療藥物,核酸,蛋白等,并且可以藥物-光熱協(xié)同治療。第4章中合成了聚乙二醇修飾的聚多巴胺納米球(PDA-PEG),并將其作為抗癌藥物遞送載體。聚多巴胺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光熱性能,且具有表面易修飾,降解產(chǎn)物無毒性等優(yōu)點,是一種非常理想的抗癌藥物運輸載體。PDA-PEG可以通過π-π堆疊和氫鍵相互作用等裝載阿霉素和7-乙基-10-羥基喜樹堿等疏水抗癌藥物。PDA-PEG藥物復合物在生理條件下具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以及藥物保有能力。該復合物對不同的刺激作用(如pH,近紅外光,活性氧等)均表現(xiàn)出響應釋放行為。體外細胞殺傷和體內(nèi)腫瘤模型治療的結果表明,通過PDA-PEG藥物復合物介導的光熱治療和化療在腫瘤治療中具有很好的協(xié)同治療效果,并且可以明顯減輕毒副作用。第5章對全文進行了總結,并展望了刺激響應的藥物遞送系統(tǒng)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雖然刺激響應的藥物遞送系統(tǒng)還沒有被批準臨床使用的劑型,但我們看到有一些刺激響應的藥物劑型已經(jīng)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如熱響應的Thermodox(?),有望實現(xiàn)刺激響應的藥物劑型臨床應用的零突破。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刺激響應的藥物遞送系統(tǒng)進入臨床應用,解決目前藥物遞送中的難題,造福人類。
[Abstract]:A novel drug delivery system for stimulating response is designed and developed . The application of a drug delivery system for stimulation response in clinical treatment is also envisioned . Although the stimulation response drug delivery system has not yet been approved for clinical use , we have seen a number of stimulation - responsive drug dosage forms that have entered the clinical trial phase , such as Thermodox ( ? ) in thermal response , and a zero breakthrough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harmaceutical dosage forms that are expected to achieve a stimulus response . It is believed that there will be a growing number of stimulation - responsive drug delivery systems that will enter clinical applications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of current drug delivery and benefit humans .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9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良,李國明;藥物控釋體系的研究與控釋技術進展[J];江蘇化工;2002年06期
2 蘇新梅;靶向型藥物控釋體系研究[J];新鄉(xiāng)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5期
3 高華,史偉云,謝立信;藥物控釋技術以及在眼科的應用[J];國外醫(yī)學(眼科學分冊);2004年05期
4 錢良山;王小鵬;陳天寧;;聚乳酸-羥基乙酸藥物控釋微型裝置的制備[J];中國醫(yī)藥工業(yè)雜志;2006年05期
5 Wan LSC ,朱于村;多層藥物包衣的丸芯:藥物控釋系統(tǒng)[J];國外醫(yī)學.藥學分冊;1992年06期
6 陳廖斌,汪暉,商亮;聚酸酐藥物控釋系統(tǒng)在骨科的研究與應用[J];臨床外科雜志;2004年12期
7 劉崇悌;藥物控釋的物理化學途徑[J];國外醫(yī)學.藥學分冊;1986年01期
8 陳智;樊明文;;口腔藥物控制釋放系統(tǒng)[J];國外醫(yī)學.口腔醫(yī)學分冊;1989年06期
9 李道佳,袁志彬;新能藥物控釋包膜在天津研制成功[J];醫(yī)學信息;1997年02期
10 張朝磊;朱家壁;鄭春麗;張怡然;;聚電解質微囊在藥物控釋領域中的應用[J];中國新藥雜志;2009年1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尹晨;徐明瑜;譚文長;;藥物控釋系統(tǒng)中一類分數(shù)階雙可動邊界問題的近似解[A];第九屆全國生物力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2 劉大歡;密建國;仲崇立;;藥物控釋系統(tǒng)中生物降解型高分子材料結構和性能的分子模擬[A];第一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論文摘要集(上)[C];2004年
3 王朝陽;何成毅;劉新星;童真;;聚電解質多層膜包覆多孔碳酸鈣藥物控釋體系[A];2005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4 董常明;孫琳;劉威;華崇;楊陽;;扇型聚己內(nèi)酯共聚物的點擊合成及其光敏靶向藥物控釋體系[A];2011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5 褚良銀;巨曉潔;謝銳;;環(huán)境響應型自律式藥物控釋智能膜[A];第五屆全國醫(yī)藥行業(yè)膜分離技術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6 楊紅軍;皮玉萍;向艷麗;邢倩;董俠;王篤金;徐衛(wèi)林;;絲素蛋白重構連續(xù)態(tài)微型藥物控釋系統(tǒng)[A];2013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主題K:先進纖維[C];2013年
7 葉仕渠;王朝陽;劉新星;童真;;逐層自組裝法制備天然聚電解質膠囊及其藥物控釋性能研究[A];2005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8 陳功;魏秀貞;黃鵬程;;聚丙烯酸酯類藥用控釋材料的研究[A];第二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5年
9 鐘華亮;王利群;涂克華;吳雯;;雙敏接枝共聚物的制備與表征[A];2005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10 繆月娥;陳丹;王瑞玉;劉天西;;靜電紡絲法制備層狀雙氫氧化物/生物高分子納米復合纖維藥物控釋系統(tǒng)的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4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記者 陶加;藥物控釋載體制備獲海洋科技獎[N];中國化工報;2012年
2 偉林;全新抗癌藥研制成功[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7年
3 水吉;美發(fā)現(xiàn)新型納米粒子藥物遞送系統(tǒng)[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文謙;智能藥物控釋體系的構建及對腫瘤細胞活性的抑制[D];北京科技大學;2016年
2 王辛宇;刺激響應藥物遞送系統(tǒng)的設計與應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6年
3 何京濤;生物降解藥物控釋體系中分子擴散行為及藥物釋放動力學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05年
4 黎雁;基于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微米/納米結構藥物控釋體系:制備、表征及體內(nèi)外評價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5 趙靈之;介孔氧化硅材料的螺旋結構及其在催化及藥物控釋方面的應用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6 陳棟棟;可控藥物釋放的層層組裝聚合物膜[D];吉林大學;2012年
7 龍春霞;固體脂質微顆粒載藥體系結構與性能關系的探索和介觀模擬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06年
8 郭新東;化學產(chǎn)品設計中的結構—性能關系:藥物控釋系統(tǒng)[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9 丁星偉;磁性納米藥物智能控釋系統(tǒng)的構建與體內(nèi)外生物學評價[D];重慶大學;2014年
10 高秀軍;新型超枝化嵌段共聚物在藥物控釋體系中的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桂麗;納米自支持薄膜在藥物控釋作用中的研究[D];東北大學;2013年
2 田向東;智能型聚吡咯藥物芯片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3 趙志堅;藥物分子在聚合物控釋材料中釋放行為的分子模擬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4 解朝朋;聚乙二醇/聚酸酐共聚物的制備及藥物控釋性能研究[D];天津大學;2008年
5 渠艷;可用于藥物控釋的聚合物材料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1年
6 張方方;聚酰胺—聚乙二醇—乙交酯控釋體系的合成、體外降解及藥物控釋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7 張妍妍;水凝膠作為載體用于藥物緩控釋的數(shù)學建模及過程模擬[D];山東大學;2012年
8 董安鑫;光固化聚醚酸酐的制備及其對紫杉醇的控釋性能研究[D];南京大學;2013年
9 陳陽娟;聚酰胺—甲基丙烯酰胺與聚酸酐凝膠的合成與藥物控釋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10 張秀麗;磷酸川芎嗪透皮給藥系統(tǒng)的制備及控釋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4480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448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