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比值(MLR)與非杓型高血壓的相關性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2-11-04 00:33
目的:探討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比值(MLR)與非杓型高血壓的相關性及其對非杓型高血壓的預測價值,為臨床非杓型高血壓的篩查提供新的理論依據(jù)。方法:收集于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心內科就診的286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為研究組,同時選擇同期在我院體檢的年齡、性別相仿的75名血壓正常的人群為對照組。所有的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入院后均行24小時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其中10%≤夜間血壓下降比率<20%為正常的血壓晝夜節(jié)律,為杓型高血壓組(n=122),否則為異常的血壓晝夜節(jié)律,為非杓型高血壓組(n=164)。收集所有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身高、體重、吸煙史等基本資料,記錄單核細胞計數(shù)、淋巴細胞計數(sh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總膽固醇、甘油三酯、血糖、尿酸、肌酐等指標,計算體質量指數(shù)(BMI)及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比值(MLR)值;高血壓患者同時需記錄病程、用藥史、24小時動態(tài)血壓值等指標。用Logistic回歸分析非杓型高血壓的危險因素,采用ROC曲線評估MLR對非杓型高血壓的預測價值。結果:1.三組在年齡、性別、BMI、吸煙史、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肌酐方面比較,差異無...
【文章頁數(shù)】:3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縮略詞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資料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2.2 研究方法
2.2.1 一般臨床資料
2.2.2 實驗室資料
2.2.3 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
2.2.4 研究對象分組
2.3 統(tǒng)計學方法
第3章 結果
3.1 所有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比較
3.2 三組間MLR比較
3.3 杓型高血壓組及非杓型高血壓組24h動態(tài)血壓值比較
3.4 非杓型高血壓與變量間的單變量及多變量Logistic回歸分析
3.5 ROC曲線顯示MLR對非杓型高血壓的預測價值
第4章 討論
第5章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綜述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3700918
【文章頁數(shù)】:3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縮略詞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資料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2.2 研究方法
2.2.1 一般臨床資料
2.2.2 實驗室資料
2.2.3 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
2.2.4 研究對象分組
2.3 統(tǒng)計學方法
第3章 結果
3.1 所有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比較
3.2 三組間MLR比較
3.3 杓型高血壓組及非杓型高血壓組24h動態(tài)血壓值比較
3.4 非杓型高血壓與變量間的單變量及多變量Logistic回歸分析
3.5 ROC曲線顯示MLR對非杓型高血壓的預測價值
第4章 討論
第5章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綜述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37009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xg/370091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