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倫科夫光在生物成像技術中的應用及研究進展
本文關鍵詞:切倫科夫光在生物成像技術中的應用及研究進展,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切倫科夫光生物成像技術是目前分子影像學中的研究熱點,具有成像時間短、探針無毒、成本低、靈敏度高等特點,同時為單一分子探針實現(xiàn)核素和光學顯像的雙模態(tài)成像提供了條件,在腫瘤診斷、監(jiān)測基因表達、療效評價和引導腫瘤外科手術等方面展現(xiàn)出巨大的應用潛力。本文詳細介紹切倫科夫光生物成像在國際范圍內的一些顯著進展,對切倫科夫光生物斷層成像中重建質量和重建速度優(yōu)化的研究進行綜述;同時針對切倫科夫光生物成像技術因切倫科夫光信號強度弱及組織穿透性差而所受的限制,歸納了國內外學者在成像優(yōu)化方面所做的努力,討論了向臨床應用轉化所需的進一步研究和改進。
【作者單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
【關鍵詞】: 切倫科夫光 生物成像 雙模態(tài)成像 成像優(yōu)化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1475087)資助項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青年科技創(chuàng)新基金(3082014NS2014060)資助項目 江蘇高校優(yōu)勢學科建設工程資助項目
【分類號】:R319
【正文快照】: 隨著醫(yī)療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學的進步,醫(yī)學研究的發(fā)展已不能僅僅停留在組織、器官水平,分子及基因水平的研究具有更加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價值。1999年美國學者Weissleder首次提出了分子影像學的概念。分子影像技術可從分子水平對人體內部生理或病理過程進行無創(chuàng)的實時成像,觀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許恒毅;Zoraida P. Aguilar;蘇懷朋;Benjamin J. Jones;John. D. Dixon;熊勇華;魏華;Andrew Y. Wang;;應用綠色半導體量子點進行乳腺癌原位成像(英文)[J];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2010年01期
2 侯笑笑;湯曉斌;耿長冉;舒迪昀;陳達;;基于切倫科夫效應的生物成像技術可行性分析與改進方法探究[J];核技術;2014年07期
3 唐曉加,張為俊,韓亞農,王沛,聶勁松;應用于生物組織的光學成像技術及國內可實施技術探討[J];中國醫(yī)學物理學雜志;2000年01期
4 梁正榮,包尚聯(lián),尤江生,王衛(wèi)東,韓國平;高分辨率核醫(yī)學成像技術的研究和發(fā)展的最新進展(英文)[J];中國醫(yī)學物理學雜志;2000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德文,雷震,馮月亮,吳智勇;基于大腦本征信號的光學功能成像技術[J];國防科技大學學報;2001年05期
2 康飛;楊衛(wèi)東;汪靜;;對切倫科夫光學成像應用前景的思考[J];醫(yī)學爭鳴;2013年06期
3 楊衛(wèi)東;汪靜;;核素切倫科夫顯像研究進展[J];功能與分子醫(yī)學影像學(電子版);2013年03期
4 朱莉莉;林潔清;李暉;;生物組織的超聲調制光學成像技術[J];激光生物學報;2012年03期
5 LENG ChengCai;TIAN Jie;;Mathematical method in optical molecular imaging[J];Science China(Information Sciences);2015年03期
6 陳春曉;劉高;張倩;李婷婷;王正盛;黎寧;;Three-Dimentional Surface Light Irradiance Reconstruction in Bioluminescence Tomography[J];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2014年06期
7 TANG XiaoBin;HOU XiaoXiao;SHU DiYun;ZHAI Peng;;Research on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quantum dots and radionuclid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erenkov luminescence imaging[J];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5年10期
8 李榮;錢志余;姜丹丹;;實時在位皮膚光學吸收系數(shù)與優(yōu)化散射系數(shù)規(guī)律的研究[J];生物醫(yī)學工程研究;2006年04期
9 李貴平,朱承謨;結腸癌荷瘤裸鼠三步法預定位放免顯像及導向治療研究[J];中國醫(yī)學物理學雜志;2002年03期
10 許冰;殷繼鵬;吳開春;;胃癌的分子影像學診斷[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14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朱拓;醇類物質光譜學和光子密度波擴散理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5年
2 朱莉莉;超聲調制光學成像中聲光作用機制及在血糖檢測的應用[D];福建師范大學;2013年
3 覃春霞;兩種新型報告基因:雌激素受體配體結合域和酪氨酸酶的分子顯像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4 王伊凡;直接三維ECT傳感器及重建算法的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雷震;基于大腦運動控制的功能磁共振圖像序列分析[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2年
2 劉國祥;生物光電成像中的信息處理技術研究[D];重慶大學;2003年
3 羅湘建;激光誘導自體熒光診斷大腸癌系統(tǒng)光路設計及光譜信號處理研究[D];中南大學;2004年
4 孔艷;多散射介質中光子密度波漫射方程的二階理論研究[D];江南大學;2005年
5 朱莉莉;散射介質中光的超聲調制原理及數(shù)值模擬和實驗[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6 吳愛華;光學CT成像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6年
7 蔡佳麗;散射介質中脈沖超聲作用下調制光的產生與傳輸[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8 吳瓊;基于BP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光學CT圖像重建技術基礎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6年
9 吳孔培;近紅外光學斷層圖像重建算法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10 覃東利;時間分辨組織體光學參數(shù)測量及擴散光學成像實驗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衛(wèi)東,包尚聯(lián),蔡建新;γ光子延時加權定位方法的研究[J];電子學報;1998年03期
2 尤江生,李毅,包尚聯(lián);由多聚焦投影進行圖象重建[J];中國圖象圖形學報;1998年08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康飛;楊衛(wèi)東;汪靜;;對切倫科夫光學成像應用前景的思考[J];醫(yī)學爭鳴;2013年06期
2 侯笑笑;湯曉斌;耿長冉;舒迪昀;陳達;;基于切倫科夫效應的生物成像技術可行性分析與改進方法探究[J];核技術;2014年07期
3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郭一飛;馮玉英;焦榮洲;劉秉仁;;切倫科夫計數(shù)法測定海水和植物中的~(40)K[A];第十二屆全國核電子學與核探測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肖集雄;陳仕修;田微;陳X;;電子束電流對非磁化等離子體填充介質切倫科夫脈塞色散關系影響的研究[A];第十六屆全國等離子體科學技術會議暨第一屆全國等離子體醫(yī)學研討會會議摘要集[C];2013年
3 陳明君;;中微子水基切倫科夫量能器的研究及應用[A];中國物理學會高能物理分會第七屆學術年會實驗分會場論文集[C];2006年
4 鄔恩九;;Au+Au反應的中心碰撞研究[A];第九屆全國核物理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1994年
5 劉倩;C.A.Santos;劉宏邦;鄭陽恒;謝一岡;;基于THGEM的單光子探測的陽離子回流研究[A];第四屆中國科學院博士后學術年會暨工業(yè)經(jīng)濟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6 劉倩;C.A.Santos;劉宏邦;鄭陽恒;謝一岡;;基于THGEM的單光子探測的陽離子回流研究[A];第十六屆全國核電子學與核探測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2年
7 付錄祥;倪元興;;閾式氣體切倫科夫探測器[A];第八屆全國核物理會議文摘集(下冊)[C];1991年
8 郭一飛;馮玉英;劉秀琴;劉秉仁;焦榮洲;;切倫科夫計數(shù)法測量放射性廢水中的~(90)Sr[A];第十二屆全國核電子學與核探測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記者 毛黎;美研發(fā)切倫科夫冷光成像技術診治癌癥[N];科技日報;2010年
2 陳丹;一種可讓光彎曲的新材料問世[N];科技日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胡振華;在體小動物切倫科夫發(fā)光斷層成像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2 曹U,
本文編號:4710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wyx/471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