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摻雜光交聯(lián)可注射聚癸二酸甘油酯—富馬酰氯復合支架的制備與表征
發(fā)布時間:2022-12-05 08:09
研究目的:牙齒缺失部位骨量不足一直是臨床修復的不利因素,目前臨床多利用骨移植及各種骨增量技術來提高牙槽嵴的高度和寬度,常用的植骨材料如自體骨、異體骨及各種生物材料等因取材受限、免疫排斥等原因難以在臨床廣泛應用。近年來的研究表明組織工程技術是解決牙齒缺失部位骨量不足的理想方法,但由于口腔內骨缺損部位形態(tài)多不規(guī)則且骨吸收嚴重,常見的骨組織工程支架如羥基磷灰石及脫鈣骨基質等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可塑性較差,這也限制了其在口腔醫(yī)學領域的應用?勺⑸浣M織工程支架相比于傳統(tǒng)的骨組織工程支架在可塑性方面有著難以比擬的優(yōu)勢及廣闊的應用前景。本研究通過聚癸二酸甘油酯及富馬酰氯進行復合支架的制備,并在其中引入具有骨誘導作用的鋰離子,以期尋找到一種新的具有較強可塑性及骨誘導活性的骨組織工程支架。研究方法:1、光交聯(lián)聚癸二酸甘油酯-富馬酰氯(PGSF)復合材料的合成通過聚癸二酸甘油酯與富馬酰氯在50℃C條件下交聯(lián)24h合成了4種比例(1:0.8、1:0.9、1:1、1:1.1)的PGSF復合材料,觀察材料的流動性,傅里葉紅外光譜分析支架的組成結構,拉伸試驗及溶脹實驗確定PGSF的最佳合成比例。2、鋰摻雜可...
【文章頁數】:5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綜述 可注射組織工程支架研究進展
1.1 骨組織工程支架
1.1.1 天然材料
1.1.2 人工合成材料
1.1.3 復合材料
1.2 可注射組織工程支架
1.2.1 離子交聯(lián)材料
1.2.2 氫鍵交聯(lián)材料
1.2.3 溫度敏感型材料
1.2.4 光交聯(lián)材料
1.3 可注射組織工程支架在口腔醫(yī)學中的應用
第2章 光交聯(lián)可注射PGSF材料的制備
2.1 材料及設備
2.2 實驗步驟
2.2.1 PGS合成
2.2.2 PGSF合成
2.2.3 PGSF支架的制備
2.2.4 傅里葉紅外測試
2.2.5 PGSF支架力學性能測定
2.2.6 PGSF支架溶脹比測試
2.2.7 統(tǒng)計學分析
2.3 結果
2.3.1 PGSF材料流動性結果
2.3.2 傅里葉紅外測試
2.3.3 PGSF支架力學性能
2.3.4 PGSF支架溶脹比
2.4 討論
第3章 鋰摻雜可注射PGSF復合材料的制備及表征
3.1 材料及設備
3.2 實驗步驟
3.2.1 PGS合成
3.2.2 PGSF合成
3.2.3 PGS、PGSF、PGSF-Li支架的制備
3.2.4 PGS、PGSF、PGSF-Li支架細胞爬片的制備
3.2.5 傅里葉紅外測試
3.2.6 微觀形貌觀察及孔隙率測定
3.2.7 接觸角測試
3.2.8 熱重分析
3.2.9 體外降解實驗
3.2.10 溶脹比測定
3.2.11 統(tǒng)計學分析
3.3 結果
3.3.1 傅里葉紅外測試結果
3.3.2 支架微觀形態(tài)及孔隙率
3.3.3 支架的親水性
3.3.4 支架的熱穩(wěn)定性
3.3.5 支架的體外降解
3.3.6 支架的溶脹比
3.4 討論
第4章 結論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及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醫(yī)用骨科假體植入物多孔結構設計的研究和臨床應用現狀[J]. 梁豪君,李瑞延,劉貫聰,秦彥國.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7(15)
[2]Bone Regeneration Based on Tissue Engineering Conceptions – A 21st Century Perspective[J]. Jan Henkel,Maria A.Woodruff,Devakara R.Epari,Roland Steck,Vaida Glatt,Ian C.Dickinson,Peter F.M.Choong,Michael A.Schuetz,Dietmar W.Hutmacher. Bone Research. 2013(03)
本文編號:3710019
【文章頁數】:5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綜述 可注射組織工程支架研究進展
1.1 骨組織工程支架
1.1.1 天然材料
1.1.2 人工合成材料
1.1.3 復合材料
1.2 可注射組織工程支架
1.2.1 離子交聯(lián)材料
1.2.2 氫鍵交聯(lián)材料
1.2.3 溫度敏感型材料
1.2.4 光交聯(lián)材料
1.3 可注射組織工程支架在口腔醫(yī)學中的應用
第2章 光交聯(lián)可注射PGSF材料的制備
2.1 材料及設備
2.2 實驗步驟
2.2.1 PGS合成
2.2.2 PGSF合成
2.2.3 PGSF支架的制備
2.2.4 傅里葉紅外測試
2.2.5 PGSF支架力學性能測定
2.2.6 PGSF支架溶脹比測試
2.2.7 統(tǒng)計學分析
2.3 結果
2.3.1 PGSF材料流動性結果
2.3.2 傅里葉紅外測試
2.3.3 PGSF支架力學性能
2.3.4 PGSF支架溶脹比
2.4 討論
第3章 鋰摻雜可注射PGSF復合材料的制備及表征
3.1 材料及設備
3.2 實驗步驟
3.2.1 PGS合成
3.2.2 PGSF合成
3.2.3 PGS、PGSF、PGSF-Li支架的制備
3.2.4 PGS、PGSF、PGSF-Li支架細胞爬片的制備
3.2.5 傅里葉紅外測試
3.2.6 微觀形貌觀察及孔隙率測定
3.2.7 接觸角測試
3.2.8 熱重分析
3.2.9 體外降解實驗
3.2.10 溶脹比測定
3.2.11 統(tǒng)計學分析
3.3 結果
3.3.1 傅里葉紅外測試結果
3.3.2 支架微觀形態(tài)及孔隙率
3.3.3 支架的親水性
3.3.4 支架的熱穩(wěn)定性
3.3.5 支架的體外降解
3.3.6 支架的溶脹比
3.4 討論
第4章 結論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及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醫(yī)用骨科假體植入物多孔結構設計的研究和臨床應用現狀[J]. 梁豪君,李瑞延,劉貫聰,秦彥國.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7(15)
[2]Bone Regeneration Based on Tissue Engineering Conceptions – A 21st Century Perspective[J]. Jan Henkel,Maria A.Woodruff,Devakara R.Epari,Roland Steck,Vaida Glatt,Ian C.Dickinson,Peter F.M.Choong,Michael A.Schuetz,Dietmar W.Hutmacher. Bone Research. 2013(03)
本文編號:37100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wyx/371001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