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n在硅烷化無機材料表面固定及定量表征方法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11-12 08:33
將蛋白質(zhì)等生物大分子固定在無機生物材料表面,能夠在不影響這些材料優(yōu)良的本體性能的基礎(chǔ)上,大幅度提高其生物相容性。然而,目前還沒有專門的方法對固定于無機材料表面的蛋白質(zhì)進行定量檢測。本文分別研究了纖連蛋白(Fn)分子在氧化鈦表面的固定、Fn分子與CD34抗體在純鈦表面的固定、牛血清白蛋白(BSA)、Fn和層黏連蛋白(Ln)分子在Ca-Na玻璃表面的固定以及Fn分子在石英玻璃表面的固定。并應(yīng)用水接觸角、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X光電子能譜和原子力顯微鏡等對這些蛋白分子的固定過程進行了檢測和分析。使用MicroBCA蛋白定量方法,對這些蛋白的固定進行了量化研究,并且分析了該蛋白定量方法在不同材料表面上的應(yīng)用,以期探索出一種能夠廣泛適用于材料表面固定化蛋白定量檢測的有效手段,以指導(dǎo)無機生物材料表面生物化修飾的研究。 (1)通過磷酸化學(xué)吸附,氧化鈦薄膜表面獲得了大量羥基。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鈦氧薄膜表面硅烷化以引入了氨基,最后,在EDC/NHS體系催化下,將Fn分子共價固定于氧化鈦表面。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結(jié)果和水接觸角分析顯示蛋白分子固定成功。 (2)氧化鈦薄膜導(dǎo)致MicroBCA蛋白定量檢...
【文章頁數(shù)】:88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血液接觸性生物材料
1.1.1 生物材料的概念及分類
1.1.2 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
1.1.3 心血管材料的表面改性
1.2 生物材料表面生物化改性
1.2.1 內(nèi)皮細胞
1.2.2 細胞外基質(zhì)(ECM)
1.2.3 ECM成分蛋白促進內(nèi)皮化的作用
1.2.4 ECM成分蛋白在生物材料表面的固定
1.3 蛋白修飾生物材料的定性表征
1.4 無機生物材料表面固定化蛋白的定量表征
1.4.1 固定化蛋白定量表征的意義
1.4.2 固定化蛋白的定量表征方法
1.5 本論文研究目的、意義及研究內(nèi)容
1.5.1 課題意義與研究目的
1.5.2 研究內(nèi)容
1.6 本論文的技術(shù)路線
第2章 實驗原理與方法
2.1 蛋白質(zhì)分子的固定原理與方法
2.1.1 氧化鈦薄膜表面蛋白分子的固定
2.1.2 純鈦表面蛋白分子的固定
2.1.3 玻璃和石英玻璃蛋白分子的固定
2.2 材料表面定性表征方法及原理
2.2.1 水接觸角
2.2.2 傅立葉變換紅外圖譜(FTIR)
2.2.3 原子力顯微鏡(AFM)
2.2.4 X射線光電子能譜分析(XPS)
2.2.5 連續(xù)波長酶標儀
2.3 固定化蛋白質(zhì)的定量表征(MicroBCA)
2.3.1 MicroBCA方法的原理和實驗步驟
2.3.2 MicroBCA定量檢測固定化蛋白的可行性
2.3.3 MicroBCA定量檢測固定化蛋白的實驗步驟
2.4 本章小結(jié)
第3章 Ti-O薄膜表面Fn的固定及定量表征
3.1 氧化鈦薄膜的制備
3.1.1 非平衡磁控濺射原理
3.1.2 氧化鈦薄膜的制備工藝
3.2 氧化鈦薄膜的活化
3.2.1 氧化鈦表面的羥基化
3.2.2 硅烷化
3.3 氧化鈦薄膜表面Fn分子的固定
3.3.1 實驗儀器及試劑
3.3.2 實驗步驟
3.4 定性表征與結(jié)果分析
3.4.1 傅立葉紅外光譜
3.4.2 水接觸角
3.5 氧化鈦表面蛋白定量檢測與方法分析
3.5.1 蛋白定量檢測結(jié)果
3.5.2 蛋白定量檢測方法的分析
3.6 MicroBCA試劑的影響因素分析
3.6.1 不同基底氧化鈦假陽性比較
3.6.2 氧化鈦薄膜對試劑的影響
3.7 本章小結(jié)
第4章 純鈦表面蛋白的固定及定量表征
4.1 層層自組裝方法固定CD_(34)抗體
4.1.1 內(nèi)皮祖細胞和CD_(34)抗體
4.1.2 實驗所用試劑和儀器
4.1.3 實驗方法
4.1.4 蛋白定量結(jié)果與分析
4.2 硅烷偶聯(lián)方法共價固定纖連蛋白
4.2.1 實驗原理
4.2.2 儀器和試劑
4.2.3 實驗方法
4.2.4 定性結(jié)果與討論
4.2.5 蛋白定量結(jié)果與討論
4.3 本章小結(jié)
第5章 玻璃表面固定化蛋白質(zhì)的量化研究
5.1 實驗材料及所用儀器和試劑
5.2 Ca-Na玻璃表面蛋白固定和表征
5.2.1 實驗方法
5.2.2 定性檢測結(jié)果與討論
5.2.3 蛋白定量結(jié)果與分析
5.3 石英玻璃表面蛋白固定和表征
5.3.1 實驗方法
5.3.2 定性檢測結(jié)果與討論
5.3.3 氨基定量和固定化蛋白定量結(jié)果
5.4 本章小結(jié)
第6章 固定化蛋白定量檢測綜合分析
6.1 不同材料對MicroBCA試劑造成的影響
6.2 檢測結(jié)果假陽性產(chǎn)生因素
6.2.1 氧化鈦產(chǎn)生的自由基
6.2.2 表面修飾層的覆蓋
6.2.3 反應(yīng)條件環(huán)境
6.3 MicroBCA方法的應(yīng)用價值與局限
6.4 本章小結(jié)
結(jié)論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論文
參與科研項目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心血管支架與支架置入后的血管快速內(nèi)皮化[J]. 邢瑋.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fù). 2009(09)
[2]APTE修飾鈦氧膜并固定Ⅰ型膠原對其凝血性能的影響[J]. 蔣小松,陳俊英,黃楠. 功能材料. 2008(05)
[3]Ti-O-N表面肝素分子的共價固定及抗凝血性研究[J]. 侯瑞霞,翁亞軍,王進,王志浩,冷永祥,黃楠. 無機材料學(xué)報. 2007(05)
[4]硅烷偶聯(lián)劑的研究與應(yīng)用[J]. 沈璽,高雅男,徐政. 上海生物醫(yī)學(xué)工程. 2006(01)
[5]促進組織生長的聚合物骨架工程材料[J]. 高長有,李安,封麟先. 功能高分子學(xué)報. 1998(03)
碩士論文
[1]利用自組裝技術(shù)在鈦表面定向固定CD34抗體及其內(nèi)皮化誘導(dǎo)研究[D]. 陳誠.西南交通大學(xué) 2009
[2]血漿蛋白質(zhì)在生物材料表面的吸附和競爭吸附研究[D]. 周浩.重慶大學(xué) 2007
本文編號:3706044
【文章頁數(shù)】:88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血液接觸性生物材料
1.1.1 生物材料的概念及分類
1.1.2 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
1.1.3 心血管材料的表面改性
1.2 生物材料表面生物化改性
1.2.1 內(nèi)皮細胞
1.2.2 細胞外基質(zhì)(ECM)
1.2.3 ECM成分蛋白促進內(nèi)皮化的作用
1.2.4 ECM成分蛋白在生物材料表面的固定
1.3 蛋白修飾生物材料的定性表征
1.4 無機生物材料表面固定化蛋白的定量表征
1.4.1 固定化蛋白定量表征的意義
1.4.2 固定化蛋白的定量表征方法
1.5 本論文研究目的、意義及研究內(nèi)容
1.5.1 課題意義與研究目的
1.5.2 研究內(nèi)容
1.6 本論文的技術(shù)路線
第2章 實驗原理與方法
2.1 蛋白質(zhì)分子的固定原理與方法
2.1.1 氧化鈦薄膜表面蛋白分子的固定
2.1.2 純鈦表面蛋白分子的固定
2.1.3 玻璃和石英玻璃蛋白分子的固定
2.2 材料表面定性表征方法及原理
2.2.1 水接觸角
2.2.2 傅立葉變換紅外圖譜(FTIR)
2.2.3 原子力顯微鏡(AFM)
2.2.4 X射線光電子能譜分析(XPS)
2.2.5 連續(xù)波長酶標儀
2.3 固定化蛋白質(zhì)的定量表征(MicroBCA)
2.3.1 MicroBCA方法的原理和實驗步驟
2.3.2 MicroBCA定量檢測固定化蛋白的可行性
2.3.3 MicroBCA定量檢測固定化蛋白的實驗步驟
2.4 本章小結(jié)
第3章 Ti-O薄膜表面Fn的固定及定量表征
3.1 氧化鈦薄膜的制備
3.1.1 非平衡磁控濺射原理
3.1.2 氧化鈦薄膜的制備工藝
3.2 氧化鈦薄膜的活化
3.2.1 氧化鈦表面的羥基化
3.2.2 硅烷化
3.3 氧化鈦薄膜表面Fn分子的固定
3.3.1 實驗儀器及試劑
3.3.2 實驗步驟
3.4 定性表征與結(jié)果分析
3.4.1 傅立葉紅外光譜
3.4.2 水接觸角
3.5 氧化鈦表面蛋白定量檢測與方法分析
3.5.1 蛋白定量檢測結(jié)果
3.5.2 蛋白定量檢測方法的分析
3.6 MicroBCA試劑的影響因素分析
3.6.1 不同基底氧化鈦假陽性比較
3.6.2 氧化鈦薄膜對試劑的影響
3.7 本章小結(jié)
第4章 純鈦表面蛋白的固定及定量表征
4.1 層層自組裝方法固定CD_(34)抗體
4.1.1 內(nèi)皮祖細胞和CD_(34)抗體
4.1.2 實驗所用試劑和儀器
4.1.3 實驗方法
4.1.4 蛋白定量結(jié)果與分析
4.2 硅烷偶聯(lián)方法共價固定纖連蛋白
4.2.1 實驗原理
4.2.2 儀器和試劑
4.2.3 實驗方法
4.2.4 定性結(jié)果與討論
4.2.5 蛋白定量結(jié)果與討論
4.3 本章小結(jié)
第5章 玻璃表面固定化蛋白質(zhì)的量化研究
5.1 實驗材料及所用儀器和試劑
5.2 Ca-Na玻璃表面蛋白固定和表征
5.2.1 實驗方法
5.2.2 定性檢測結(jié)果與討論
5.2.3 蛋白定量結(jié)果與分析
5.3 石英玻璃表面蛋白固定和表征
5.3.1 實驗方法
5.3.2 定性檢測結(jié)果與討論
5.3.3 氨基定量和固定化蛋白定量結(jié)果
5.4 本章小結(jié)
第6章 固定化蛋白定量檢測綜合分析
6.1 不同材料對MicroBCA試劑造成的影響
6.2 檢測結(jié)果假陽性產(chǎn)生因素
6.2.1 氧化鈦產(chǎn)生的自由基
6.2.2 表面修飾層的覆蓋
6.2.3 反應(yīng)條件環(huán)境
6.3 MicroBCA方法的應(yīng)用價值與局限
6.4 本章小結(jié)
結(jié)論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論文
參與科研項目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心血管支架與支架置入后的血管快速內(nèi)皮化[J]. 邢瑋.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fù). 2009(09)
[2]APTE修飾鈦氧膜并固定Ⅰ型膠原對其凝血性能的影響[J]. 蔣小松,陳俊英,黃楠. 功能材料. 2008(05)
[3]Ti-O-N表面肝素分子的共價固定及抗凝血性研究[J]. 侯瑞霞,翁亞軍,王進,王志浩,冷永祥,黃楠. 無機材料學(xué)報. 2007(05)
[4]硅烷偶聯(lián)劑的研究與應(yīng)用[J]. 沈璽,高雅男,徐政. 上海生物醫(yī)學(xué)工程. 2006(01)
[5]促進組織生長的聚合物骨架工程材料[J]. 高長有,李安,封麟先. 功能高分子學(xué)報. 1998(03)
碩士論文
[1]利用自組裝技術(shù)在鈦表面定向固定CD34抗體及其內(nèi)皮化誘導(dǎo)研究[D]. 陳誠.西南交通大學(xué) 2009
[2]血漿蛋白質(zhì)在生物材料表面的吸附和競爭吸附研究[D]. 周浩.重慶大學(xué) 2007
本文編號:37060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wyx/370604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