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低鉀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肌電圖表現
發(fā)布時間:2021-12-12 07:37
目的:探討肌電圖在低鉀性周期性麻痹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7年8月期間50例低鉀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臨床資料和上肢拇短展肌、第一骨間肌、肱二頭肌、三角肌,下肢髂腰肌、股直肌、脛前肌肌電圖表現。診斷肌源性損害的標準為平均運動單位時限低于正常時限的20%以上。結果:血清肌酶增高者42例。肌源性損害表現:三角肌20例,異常率為40%;肱二頭肌22例,異常率為44%;第一骨間肌0例;拇短展肌1例,異常率為2%;脛前肌5例,異常率為10%;股直肌12例,異常率為76%;髂腰肌25例,異常率為50%。未見神經源性損害病例。結論:低鉀性周期性麻痹患者常出現血清肌酶增高并伴有肌肉損害表現,肌電圖檢查有助于臨床判斷低鉀性周期性麻痹患者是否合并存在肌源性損害。
【文章來源】:現代電生理學雜志. 2020,27(01)
【文章頁數】:2 頁
【文章目錄】:
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二、方法
結果
討論
本文編號:3536270
【文章來源】:現代電生理學雜志. 2020,27(01)
【文章頁數】:2 頁
【文章目錄】:
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二、方法
結果
討論
本文編號:35362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wyx/3536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