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西部地區(qū)HIV陰性MSM人群暴露前預防用藥預防HIV新發(fā)感染的有效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我國西部地區(qū)HIV陰性MSM人群暴露前預防用藥預防HIV新發(fā)感染的有效性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男男性行為者 中國西部地區(qū) 艾滋病 PrEP
【摘要】:目的:在我國西部地區(qū)男男性行為人群(MSM)中開展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干預研究,評價暴露前預防用藥(PrEP)在中國HIV陰性的MSM人群中預防HIV感染的有效性及依從性,并分析服藥依從性對PrEP預防HIV新發(fā)感染效果及其對試驗期間高危行為的影響,為暴露前預防用藥策略(PrEP)在我國MSM人群中的應用和推廣提供依據(jù)和參考。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樣,在重慶、廣西、四川、新疆四個地區(qū)招募MSM人群開展PrEP臨床試驗;初篩后,將符合納入排除標準的受試對象隨機分為三組:每日服藥組(每天口服一片TDF),性行為前后服藥組(性行為前48-24小時口服一片TDF,性行為后2小時內加服一片TDF,24小時內服藥量不超過一片)和空白對照組(不服用任何藥物僅納入隊列管理),所有受試對象均給予包括HIV檢測、降低HIV感染風險的咨詢、免費安全套發(fā)放和性傳播疾病(STI)管理等的標準艾滋病預防干預服務。隨后每隔3個月進行一次面對面隨訪及HIV檢測,隨訪觀察總時間為2年。主要采用多變量Cox回歸分析服藥方式及用藥依從性對prep預防hiv新發(fā)感染效果的影響,同時采用多變量的廣義估計方程(generalizedestimatingequations,gee)分析隨訪時間及用藥依從性對隨訪期間msm肛交安全套使用率的影響。結果:(1)基線初篩2422名msm,其中1914名符合納入排除標準被隨機分配入組。截止臨床試驗觀察結束共有429人未完成至少一次隨訪即脫失(22.4%),有181人報告在隨訪期間未發(fā)生至少一次插入性行為,因而本研究最終實際納入1304名至少完成一次隨訪且隨訪期內有插入性行為發(fā)生的msm進行分析,其中每日用藥組388人,性行為前后用藥組473人,空白對照組443人。(2)隊列總觀察人時為1568.5人年(中位觀察時間15個月,最短觀察3個月,最長觀察24個月),試驗隨訪觀察期間共有96人血清hiv陽轉,整體艾滋病發(fā)病密度為6.12/100人年,其中每日服藥組為6.78/100人年(31/457.5人年),性行為前后服藥組為5.34/100人年(31/580人年),空白對照組為6.4/100人年(34/531人年),三組hiv發(fā)病密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1.1195,p=0.5713)。(3)在良好方案服藥依從性條件下,每日服藥組hiv發(fā)病密度為3.2/100人年(8/249.75人年),性行為前后服藥組為1.33/100人年(4/299.75人年);與空白對照組相比(6.4/100人年),每日服藥組發(fā)病密度降低了50%,性行為前后服藥組降低了79.22%。多因素cox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與空白對照組相比,性行為前后服藥依從性好組的msm新發(fā)感染hiv的風險是其0.159倍(95%ci=0.046-0.556),而每日服藥依從性好組是其0.355倍(95%ci=0.131-0.960)。(4)對藥物組的受試對象,若按藥物保護最低用藥標準進行依從性劃分,則在依從組中發(fā)病密度為3.0/100人年(20/665.75人年),而在不依從組中為10.84/100人年(38/350.5人年);與空白對照組相比(6.4/100人年),依從組發(fā)病密度降低了53.1%,而不依從組發(fā)病密度上升了69.4%。多因素cox回歸結果顯示:藥物保護最低用藥標準依從組的msm新發(fā)感染hiv的風險是空白對照組的0.371倍(95%ci=0.194-0.710),而不依從組的msm與空白對照組相比未見統(tǒng)計學差異(ahr=1.618,95%ci=0.965-2.713);此外,最近一年做過hiv檢測的msm新發(fā)感染hiv的風險是未做過的0.493倍(95%ci=0.294-0.826),基線入組前半年內曾被診斷患有性病的msm新發(fā)感染hiv的風險是無性病的2.882倍(95%ci=1.587-5.235)。(5)隨訪期間msm性伴個數(shù)基本穩(wěn)定,服藥行為分組(按藥物保護最低用藥標準)和空白對照組性伴個數(shù)中位數(shù)均保持在1個,插入性性行為次數(shù)中位數(shù)也基本保持在2次。經kruskal-wallish秩和檢驗比較,幾次隨訪發(fā)現(xiàn)三組之間性伴個數(shù)和插入性性行為次數(shù)無顯著性差異(p0.05);而與空白對照組相比,隨訪中服藥行為分組(按藥物保護最低用藥標準)的msm肛交安全套使用率平均水平相對較低(h=12.0845,p=0.0024)。各隨訪時間點的肛交安全套使用率經kruskal-wallish秩和檢驗比較,有4次隨訪發(fā)現(xiàn)三組之間肛交安全套使用率有顯著性差異(3月、12月、15月、18月)。進一步多因素廣義估計方程分析發(fā)現(xiàn),msm在參加prep期間隨時間變化肛交安全套使用率沒有發(fā)生顯著改變(z=0.536,p=0.464),而服藥不依從組較空白對照組隨訪期間有更低的肛交安全套使用率(z=4.155,p=0.042)。結論:(1)以重慶四川為代表的中國西部地區(qū)MSM人群HIV感染率高,防治形勢嚴峻;(2)口服PrEP能有效降低HIV陰性MSM人群的HIV新發(fā)感染率,但其效果依賴于用藥依從性;(3)需繼續(xù)深入研究PrEP的依從性改善策略,同時加大艾滋病高流行地區(qū)當前綜合防治策略各項工作的力度。
【關鍵詞】:男男性行為者 中國西部地區(qū) 艾滋病 PrEP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512.91
【目錄】:
- 英漢縮略語名詞對照4-5
- 中文摘要5-9
- 英文摘要9-13
- 前言13-14
- 1 對象與方法14-18
- 1.1 研究對象14-15
- 1.2 研究藥物和研究設計15-16
- 1.3 研究內容16
- 1.4 質量控制16-17
- 1.5 技術路線流程圖17-18
- 1.6 統(tǒng)計分析18
- 2 結果18-38
- 2.1 基本情況18-25
- 2.2 基于服藥方案依從性的Pr EP有效性分析25-29
- 2.3 基于藥物保護最低服藥標準依從的Pr EP有效性分析29-34
- 2.4 隊列隨訪期間MSM性行為與肛交安全套使用情況34-38
- 3 討論38-43
- 參考文獻43-47
- 文獻綜述47-54
- 參考文獻51-54
- 致謝54-55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目錄5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朝旭;唐靜成;孫怡;王雪;張錦楠;;利福布汀的代謝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2007年24期
2 徐陸周;單兆偉;趙萬洲;;芪竹方對MGC-803細胞VEGFKDR表達影響的研究[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0年06期
3 向家倫;歐陽次璋;;耳針防治競技綜合征254例[J];上海針灸雜志;1992年01期
4 陳曉陽,曾奕明,黃子揚,陶耕,鄭興中,李永加;慢性間斷缺氧小鼠缺氧誘導因子1α的研究[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5年02期
5 楊新懷,丁正平,麥才鏗,何玉蘭,魏厚仁,呂源淑;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誘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實驗研究[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1997年12期
6 徐旭雯;譚德明;鐘艷丹;傅蕾;;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對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功能的體外調節(jié)作用[J];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2007年08期
7 王培德;;《梅寶》防凍健膚脂初步藥理研究[J];四川生理科學動態(tài);1987年01期
8 劉詩祥;張昆麟;魂書均;周定邦;;氣功“外氣”對貓大腦皮層體感誘發(fā)電位的影響[J];云南中醫(yī)雜志;1989年02期
9 曹喜紅;秦劍;周遠大;;麝香滴眼液的抗炎作用[J];中成藥;2008年04期
10 衛(wèi)榮;迪麗娜爾·馬合木提;哈木拉提·吾甫爾;;維醫(yī)沙療傳熱效應抗炎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王新施;鄭榮遠;陳艷艷;錢掩映;李佳;;咪唑克生對實驗性變態(tài)反應性腦脊髓炎的干預作用及相關的細胞和分子機制[A];第十一屆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2 張瑞華;李麗琴;鹿曉晶;;采用小鼠高架十字迷宮對中草藥藥效學進行研究[A];第九屆中國實驗動物科學年會(2010新疆)論文集[C];2010年
3 劉美霞;張文高;鄭廣娟;吳敏;劉龍濤;殷鏡海;王姍姍;;大黃微粉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wěn)定性干預作用研究[A];第五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養(yǎng)生學與康復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王新施;鄭榮遠;陳艷艷;錢掩映;李佳;;咪唑克生對實驗性變態(tài)反應性腦脊髓炎的干預作用及相關的細胞和分子機制[A];2008年浙江省神經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5 孟健;;寶曲對家兔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影響的研究[A];第十次全國中醫(yī)養(yǎng)生康復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6 任大鵬;;中藥組分配伍對小鼠組織中組胺含量的影響的研究[A];世界中聯(lián)耳鼻喉口腔科專業(yè)委員會第五屆學術年會、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第十九屆學術交流會暨貴州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耳鼻咽喉分會第二次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13年
7 胡國信;萬贊燕;邵佳亮;張一;張倫理;;羥基喜樹堿對大鼠肝星狀細胞TGF-β1、a-SMA和Ⅰ型膠原表達的影響[A];江西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傳染病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屆江西省中西醫(yī)結合傳染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8 尹紀偉;趙福濤;;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對膠原誘導性關節(jié)炎滑膜增殖的作用[A];第17次全國風濕病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9 王姍姍;張文高;鄭廣娟;殷鏡海;吳敏;劉龍濤;劉美霞;;黃連微粉干預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及其機制研究[A];第五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養(yǎng)生學與康復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黃冰清;HIF-1α基因轉染聯(lián)合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心肌梗死的療效及機制的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2 陳紅霞;泛素連接酶SIAH2在急性T淋巴細胞白血病中的表達及其作用機制的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6年
3 龔春暉;蒿紅方止咳抗炎的藥效研究和機理的初步探討[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4 郭軍鵬;縫裂層孔菌抗腫瘤作用及作用機制的研究[D];長春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5 張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證治規(guī)律及系列方藥實驗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6 曹瑞華;miR-638在HDL代謝中的作用及機制探討[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云;結核相關抗原對初治結核病患者樹突狀細胞的免疫調節(jié)作用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李蕓云;PMX205干預視網(wǎng)膜神經節(jié)細胞興奮性損傷的研究[D];青島大學;2015年
3 葉瑞興;“加味二術散”對斷奶仔豬生產性能、血液流變學及小腸抗損傷能力的影響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4年
4 李文超;miRNA調控納米SiO_2誘導肺損傷靶基因作用的初步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5 劉娜;輔酶Q_(10)在畜禽上應用的初步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0年
6 孔惟博;CSF免疫豬組織淋巴細胞對PRRSV多肽刺激的應答特點[D];吉林大學;2016年
7 萬潔妤;中藥治療雞砷中毒機理研究[D];貴州大學;2015年
8 劉鑫鑫;MS活性糖對小鼠生長性能與脂質代謝的影響[D];延邊大學;2016年
9 曾馨;我國西部地區(qū)HIV陰性MSM人群暴露前預防用藥預防HIV新發(fā)感染的有效性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6年
10 張雪霜;內質網(wǎng)應激在X-連鎖遲發(fā)性脊柱骨骺發(fā)育不良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8253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nfm/825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