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頻超聲聯合超聲彈性成像技術評價2型糖尿病患者跖筋膜異常改變
發(fā)布時間:2017-10-31 04:06
本文關鍵詞:高頻超聲聯合超聲彈性成像技術評價2型糖尿病患者跖筋膜異常改變
【摘要】:目的:探討應用高頻超聲聯合超聲彈性成像技術評價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足底跖筋膜(PF)的形態(tài)學異常及彈性異常改變的臨床價值。方法:將65例T2DM患者根據患糖尿病病程,分為2組:C組(病程10年)31例;B組(病程≤10年)34例;另選同期38名健康志愿者作為正常對照(A組)。分別應用高頻超聲觀察正常人和不同病程T2DM患者跖筋膜的內部回聲和與周圍組織的分界,同時測量跖筋膜距離跟骨結節(jié)插入點1cm(PF1)處及2cm(PF2)處跖筋膜的厚度;以PF1、PF2點為中點,分別取長約1cm的矩形區(qū)域分別為PF1區(qū)、PF2區(qū)為感興趣區(qū)域,應用超聲彈性成像技術將跖筋膜PF1區(qū)和PF2區(qū)的彈性分別分為1、2、3級,并記錄正常人和不同病程T2DM患者跖筋膜各級筋膜頻數。結果:A組正常人跖筋膜二維縱切面呈一較薄的條帶狀高回聲,內可見均勻的短平行線樣條狀高回聲,筋膜的上、下邊緣與周圍組織界限清晰。T2DM患者B、C組與A組比較,跖筋膜發(fā)生異常改變比率增加,T2DM患者跖筋膜更易出現回聲減低,內回聲不均勻,短平行線樣高回聲顯示不清,筋膜的上、下邊緣與周圍組織界限模糊,C組大于A組、B組大于A組、C組大于B組(P均0.05);T2DM患者B、C組與A組比較,跖筋膜厚度增加,C組PF1大于A組、B組PF1大于A組、C組PF1大于B組(P均0.05);C組PF2厚度大于A組(P0.05);B組PF2厚度大于A組、C組PF2厚度大于B組,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PF1區(qū)彈性分級頻數比較:1級彈性頻數:C組大于A組、B組大于A組(P均0.05),C組大于B組(P0.05);2、3級彈性頻數:B組小于A組、C組小于A組(P均0.05),C組小于B組(P0.05)。PF2區(qū)彈性分級頻數比較:B、C組1、2級彈性頻數較A組增加,3級彈性頻數較A組減少,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結論:高頻超聲作為一種有效評價跖筋膜疾病的影像學診斷方法,能夠清晰顯示跖筋膜二維形態(tài)學變化,能發(fā)現T2DM患者跖筋膜隨病程延長,跖筋膜回聲減低、不均勻,失去正常形態(tài),筋膜的上、下邊緣與周圍界限不清,厚度增加等異常改變。而超聲彈性成像技術是一種新型的可提示組織彈性及硬度的影像學技術,能夠發(fā)現T2DM患者足底跖筋膜的彈性的異常改變,使臨床中對不同病程T2DM患者跖筋膜的機械性能有了進一步了解。因此,將高頻超聲與彈性成像技術聯合起來,可及早發(fā)現T2DM患者足底跖筋膜的二維及彈性異常變化,為臨床診斷及治療跖筋膜病變提供客觀依據,對T2DM患者糖尿病足的早期預防、診斷、治療及改善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高頻超聲 彈性成像 糖尿病2型 跖筋膜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445.1;R587.1
【目錄】:
- 中文摘要7-9
- 英文摘要9-11
- 前言11-13
- 資料與方法13-15
- 1.1 一般資料13
- 1.2 儀器與方法13-15
- 1.3 統(tǒng)計學分析15
- 結果15-20
- 1.1 正常跖筋膜的二維超聲表現15
- 1.2 T2DM各組跖筋膜二維超聲表現15-16
- 1.3 各組跖筋膜測值比較16-17
- 1.4 各組跖筋膜RTE表現17-20
- 討論20-25
- 結論25-26
- 參考文獻26-31
- 綜述31-44
- 參考文獻39-44
- 附錄44-45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文章情況45-46
- 致謝46-4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張立寧;萬文博;張立海;肖紅雨;羅渝昆;費翔;鄭志新;唐佩福;;剪切波彈性成像評價足底筋膜炎[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年02期
2 張立寧;丁s,
本文編號:11206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nfm/112068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