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睪丸內橫紋肌肉瘤臨床病理分析
本文關鍵詞:成人睪丸內橫紋肌肉瘤臨床病理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睪丸內腫瘤 橫紋肌肉瘤 成人 臨床病理特征 鑒別診斷 免疫表型
【摘要】:目的探討成人睪丸內橫紋肌肉瘤(intratesticular rhabdomyosarcoma,ITRMS)的臨床病理學特征、鑒別診斷、免疫表型、治療及預后。方法回顧性分析1例成人ITRMS的臨床病理資料,并復習相關文獻。結果患者19歲,因右側睪丸無痛性腫大2個月入院,超聲和CT提示右側睪丸內實性腫物,肉眼觀察腫物位于睪丸下極,與睪丸實質分界不清,切面灰白色、質硬,部分魚肉樣,有壞死,睪丸上極與附睪分界清,附睪、白膜及精索未見侵犯。鏡下見腫瘤細胞中等大小為主,胞質稀少,核圓形、卵圓形、多角形或不規(guī)則,核分裂象易見;少量瘤細胞呈梭形、條帶樣、大圓形,胞質豐富、嗜伊紅染色,油鏡下可見清楚的橫紋結構;免疫表型:腫瘤細胞vimentin、HHF35、desmin、Myo D1、Myogenin、h-Caldesmon均陽性(陽性細胞數(shù)50%),SMA和Myoglobin均陰性,Ki-67增殖指數(shù)約75%。結論成人ITRMS罕見,組織學類型以胚胎型橫紋肌肉瘤(embryonal rhabdomyosarcoma,ERMS)為主,腫瘤呈高度侵襲性,預后差,明確診斷需依靠病理檢查及免疫表型。
【作者單位】: 廣東省江門市中心醫(yī)院病理科;
【關鍵詞】: 睪丸內腫瘤 橫紋肌肉瘤 成人 臨床病理特征 鑒別診斷 免疫表型
【分類號】:R737.21
【正文快照】: 橫紋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是兒童最常見的軟組織腫瘤[1,2],多見于頭頸部、泌尿生殖道和四肢,泌尿生殖道的RMS多見于膀胱、外陰和睪丸旁[1],發(fā)生于成人睪丸內橫紋肌肉瘤(intrates-ticular rhabdomyosarcoma,ITRMS)罕見,迄今為止,國外共報道7例[1,3,4],國內尚未見報道。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方毅;王學梅;董鮮普;;超聲鑒別診斷不同類型的睪丸惡性腫瘤[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2年09期
2 劉春霞;李鋒;;胚胎發(fā)育相關信號通路在橫紋肌肉瘤中的研究進展[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4年10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孫繼軍;李鳳敏;常寅龍;;超聲波檢查576名回族、漢族中小學生睪丸中異常情況的分析[J];甘肅科技;2013年13期
2 杜二珠;王剛;王豫平;涂建華;張禮娟;麥春華;;睪丸惡性腫塊的影像學表現(xiàn)(附24例報告并文獻復習)[J];中國CT和MRI雜志;2014年03期
3 李瑞曉;馬建軍;唐啟勝;侯二文;姚麗;王禾;;原發(fā)性睪丸內橫紋肌肉瘤的診治體會[J];中華男科學雜志;2014年07期
4 劉春霞;李鋒;;胚胎發(fā)育相關信號通路在橫紋肌肉瘤中的研究進展[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4年10期
5 葉茂飛;張正望;;睪丸間質細胞瘤1例報告及文獻復習[J];現(xiàn)代泌尿外科雜志;2015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孫超;GEFT蛋白在橫紋肌肉瘤中的表達及預后意義[D];石河子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裴小青,劉隆忠,李安華,鄒如海,王悅,陳孝岳;睪丸腫瘤的高頻超聲診斷[J];中國超聲診斷雜志;2004年11期
2 文戈;郁冰冰;李穎嘉;曲華麗;張雪林;;睪丸腫瘤的CT診斷價值[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9年08期
3 張眾;李連宏;范姝君;謝豐培;;睪丸生殖細胞腫瘤類型及起源[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09年01期
4 王剛;鄭曉林;袁煥初;沈海平;張坤林;;睪丸腫瘤與腫瘤樣病變的CT/MRI診斷[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0年1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書清,郭占領,陳登峰,杜麗欣,謝玉通,張小寧;肺原發(fā)性橫紋肌肉瘤一例[J];中國肺癌雜志;2000年06期
2 張力為,吳明拜,張鑄;肺橫紋肌肉瘤一例報告[J];中國肺癌雜志;2000年06期
3 關馨,吳峰,李志強;胃橫紋肌肉瘤1例[J];牡丹江醫(yī)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4 葉鑫,王東林;橫紋肌肉瘤的分子生物學研究進展[J];成都軍區(qū)醫(yī)院學報;2001年01期
5 焦旅忠,郭建平;腹部巨大橫紋肌肉瘤1例報告[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2年03期
6 婁平才;彩超檢查對橫紋肌肉瘤復發(fā)1例報道[J];貴陽醫(yī)學院學報;2002年06期
7 王述國 ,劉先梅;橫紋肌肉瘤誤診2例[J];山東大學基礎醫(yī)學院學報;2002年06期
8 左石,孫誠宜,劉興貴,胡韻;成人胚胎型肝橫紋肌肉瘤1例[J];肝膽外科雜志;2003年05期
9 李飛,蘇玲,張益民;脾橫紋肌肉瘤自發(fā)破裂1例[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3年05期
10 項允成,王燕,安杰,曹常英,陳學剛;小兒附睪橫紋肌肉瘤三例報告[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2004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濤;金谷;;熱放療對人橫紋肌肉瘤RD細胞作用的實驗研究[A];2008年浙江省骨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2 邵劍波;;小兒橫紋肌肉瘤的影像學診斷與評價[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上冊)[C];2006年
3 張誼;黃東生;張偉令;王一卓;朱霞;洪亮;李萍;張品偉;周燕;;大劑量化療結合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橫紋肌肉瘤療效分析[A];第八屆全國兒童腫瘤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4 張誼;張偉令;黃東生;咼芳;韓濤;;橫紋肌肉瘤42例綜合診斷治療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七次全國兒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上冊)[C];2012年
5 萬慧穎;徐敏燕;伍友成;;兒童葡萄狀橫紋肌肉瘤1例[A];2013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3年
6 劉青梅;孫立娜;朱紅;;左房多發(fā)原發(fā)性橫紋肌肉瘤病例[A];中國超聲醫(yī)學工程學會第八屆全國腹部超聲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7 張廣英;申作明;趙永軍;楊偉;張鳳珍;孟珂;;鼻腔及鼻竇橫紋肌肉瘤8例報告[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第七次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年
8 戚意冰;李五一;;鼻腔上頜竇橫紋肌肉瘤誤診1例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下)[C];2007年
9 周水洪;王勤瑛;;梨狀窩橫紋肌肉瘤一例報道[A];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中青年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10 宋羽;陳小燕;李巧珍;;轉化生長因子-β/Smad信號在橫紋肌肉瘤中的表達意義[A];2013醫(yī)學前沿論壇暨第十三屆全國腫瘤藥理與化療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衣曉峰 李媛媛;復發(fā)橫紋肌肉瘤能綜合治療[N];健康報;2004年
2 衣曉峰;李媛媛;復發(fā)橫紋肌肉瘤綜合治療新方法[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高松源;生肌調節(jié)因子在橫紋肌肉瘤中的表達與DNA倍體、融合基因的相關性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4年
2 王守立;TGF-β1反義寡核苷酸對人橫紋肌肉瘤細胞生長分化的影響[D];四川大學;2004年
3 徐玉生;TRAIL與順鉑協(xié)同誘導橫紋肌肉瘤細胞凋亡的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4 劉君;miR-214在骨骼肌發(fā)育與分化以及橫紋肌肉瘤發(fā)生過程中的作用和機制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正;橫紋肌肉瘤中小窩蛋白-3的表達及意義[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8年
2 李巧新;比較基因組雜交技術分析橫紋肌肉瘤中染色體基因組的變化及意義[D];石河子大學;2008年
3 吳祥;鼻腔橫紋肌肉瘤4例并文獻復習[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4年
4 李濤;熱放療對人橫紋肌肉瘤RD細胞作用的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5 孫超;GEFT蛋白在橫紋肌肉瘤中的表達及預后意義[D];石河子大學;2014年
6 李曉營;運用MassArray技術檢測橫紋肌肉瘤中的基因突變[D];石河子大學;2013年
7 李揚;橫紋肌肉瘤中HMGA1和HMGA2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1年
8 張楠;5-氟尿嘧啶和順鉑緩釋劑對橫紋肌肉瘤RD細胞作用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0年
9 李光輝;融合基因PAX3-FKHR轉染對橫紋肌肉瘤RD細胞分化及MRF表達的影響[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1年
10 秦婷;TGF-β1相關差異性microRNAs調控人橫紋肌肉瘤(RMS)肌源性分化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0410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mjlw/1041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