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前群體反應性抗體對腎移植長期存活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術前群體反應性抗體對腎移植長期存活的影響
更多相關文章: 腎移植 群體反應性抗體 HLA 急性排斥反應 抗供體特異性抗體
【摘要】:目的:分析術前PRA水平與腎移植長期存活之間的關系。方法:收集我中心2001年1月至2014年6月間,接受首次腎移植術的1 162例受者臨床資料,根據受者術前PRA水平分組,將PRA≤10%分為陰性組,PRA10%為陽性組,并對其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術前PRA陰性者1、5、10年人存活率為96.8%、89.4%、78.6%,陽性者為93.5%、81.6%、65.4%,而術前PRA陰性者1、5、10年腎存活率為95.9%、84.8%、63.1%,陽性者為92.3%、74.1%、51.9%,兩組移植人/腎間生存曲線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人/腎log-rank檢驗χ2=9.623/11.019,P=0.002/0.001)。Cox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PRA水平是影響人/腎存活的重要因素(P0.001),PRA與術后急性排斥反應發(fā)生相關(OR=8.25,95%CI=2.86-5.72,P0.001)。術前PRA陰性受者術后5年、10年血肌酐均較術前PRA陽性者低,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而兩者術后1年血肌酐無統(tǒng)計學差異。此外,PRA與術后抗供體特異性抗體(DSA)出現相關(OR=6.89,95%CI=4.52-9.17,P0.05)。結論:PRA是腎臟移植術前篩選致敏受者的重要指標,術后更應注重PRA陽性受者急性排斥反應及DSA的監(jiān)測和診斷。
【作者單位】: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器官移植中心;
【關鍵詞】: 腎移植 群體反應性抗體 HLA 急性排斥反應 抗供體特異性抗體
【基金】: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2014A020212319) 廣州市醫(yī)藥衛(wèi)生科技資助項目(2015A010101)
【分類號】:R699.2
【正文快照】: 1本文為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2014A020212319)和廣州市醫(yī)藥衛(wèi)群體反應性抗體(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水平是指移植受者體內的抗人類組織相容性抗原(HLA)抗體的水平。移植前PRA水平能反映受者對HLA抗原的致敏狀態(tài),對移植前預測急性排斥反應(AR)和術后預測是否出現抗供體特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賈保祥;武俊杰;田野;;腎移植患者術前輸血與群體反應性抗體產生的關系[J];臨床輸血與檢驗;2008年01期
2 徐學新;韓海心;余東;;腎移植患者輸血產生群體反應性抗體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9年01期
3 武俊杰;賈保祥;田野;;初次等待腎移植患者產生群體反應性抗體的因素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年44期
4 賈保祥;林俊;田野;;腎移植術后長期存活患者群體反應性抗體的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3年08期
5 賈保祥,張玉海,田野,武俊杰;腎移植術前群體反應性抗體分布和性質[J];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2000年06期
6 張煒,金雁,顧民,吳宏飛,徐正銓;腎移植患者圍手術期群體反應性抗體檢測的臨床意義[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5期
7 張愛民;李香鐵;李慎勤;徐友和;劉少鴿;劉仰東;王緒雷;;高群體反應性抗體患者致敏因素分析[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6年03期
8 賈保祥;武俊杰;田野;;腎移植患者群體反應性抗體水平與移植腎急性排斥的關系[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9年53期
9 于穎,孟建中;群體反應性抗體高的免疫吸附治療[J];實用醫(yī)藥雜志;2003年02期
10 孟建中,彭侃夫,李香鐵,于穎,夏列波;葡萄球菌蛋白A吸附治療對群體反應性抗體水平的影響[J];中國血液凈化;2004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劉琳琳;王力寧;范秋靈;姚麗;栗霄立;馬健飛;馮江敏;;高群體反應性抗體患者腎移植術前應用血漿置換療法的臨床療效觀察[A];中華醫(y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王國淵;劉通;舒占坤;;血液灌流清除高群體反應性抗體開展腎移植一例[A];中華醫(yī)學會急診醫(yī)學分會第十三次全國急診醫(yī)學學術年會大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王顯林;群體反應性抗體陽性致敏受者腎移植的臨床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0288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mjlw/1028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