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生物電阻抗法評估血液透析患者殘余腎功能
本文關鍵詞:應用生物電阻抗法評估血液透析患者殘余腎功能
【摘要】:目的:前瞻性觀察應用生物電阻抗評估新的血液透析患者的水負荷狀態(tài)并指導透析超濾量對殘余腎功能(RRF)的保護作用。方法:入選我院57例24 h尿量≥1 000 m L的新血液透析患者,隨機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隨訪6個月。試驗組應用生物電阻抗分析儀確定透析的脫水量;對照組則根據(jù)對透析的耐受性、透析過程中有無低血壓癥狀及透析間期體重增加量等來確定脫水量。主要研究終點為少尿;次要研究終點為心腦血管事件、死亡。比較前后的體質量、平均動脈壓、24 h尿量、RRF、超濾量、透析間期體重增加率及心胸比值。結果:兩組的基線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隨訪結束,兩組的平均動脈壓、體質量、24 h尿量無統(tǒng)計學差異;試驗組的透析間期體重增長率、超濾量均小于對照組[分別為(1.03±1.88)%vs(2.74±2.90)%,(324.14±631.55)m L vs(1 078.57±1 245.24)m L,P0.05],試驗組的RRF高于對照組[(4.94±1.57)m L/min vs(3.93±1.52)m L/min,P0.05],心胸比小于對照組(0.48±0.05 vs 0.52±0.08,P0.05)。試驗組5例達到主要研究終點,對照組12例(P0.05);達到主要研究終點的患者中,試驗組的超濾量低于對照組[(1 660.00±207.36)m L vs(2 416.67±598.23)m L,P0.05)]。Spearman相關分析示,超濾量與是否達到主要研究終點的相關系數(shù)為0.865(P0.001)。次要研究終點方面,試驗組1例出現(xiàn)急性左心衰竭,對照組有2例出現(xiàn)急性左心衰竭,1例出現(xiàn)腦出血(P=0.352)。結論:應用生物電阻抗可更準確評估超濾量,有助于延緩RRF的下降速度,減少患者血容量相關的心腦血管的發(fā)病率。
【作者單位】: 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中山大學附屬佛山醫(yī)院腎內科;
【關鍵詞】: 血液透析 殘余腎功能 生物電阻抗
【基金】:佛山市衛(wèi)生局醫(yī)學科研項目(編號:2013043)
【分類號】:R692.5
【正文快照】: 殘余腎功能(residual renal function,RRF)是指腎臟組織受損后健存腎單位的殘留功能。大量研究[1-4]表明RRF的存在可顯著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預后。所有終末期腎臟病患者的RRF都在不可抗拒地逐漸丟失。已有研究[5]提示,RRF的快速下降與透析期間低血壓和容量衰竭呈正相關,脫水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黎曉磊;陳紅;孔耀中;黃英偉;邵詠紅;肖觀清;林敏娃;黃雪芳;;在線血容量監(jiān)測在維持性血液透析中的應用[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2年23期
2 尹銀定;劉彩玲;張月玲;江瓊桂;;密閉式循環(huán)預沖法在血液透析中的應用效果[J];現(xiàn)代醫(yī)院;2013年02期
3 肖小玉;;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并發(fā)癥的回顧分析[J];現(xiàn)代醫(yī)院;2013年10期
4 莊巧瑜;謝揚;;細節(jié)管理在終末期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護理中的應用[J];現(xiàn)代醫(yī)院;2013年1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諶璐;尹飛挺;王青爾;俞雨生;劉云;;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質量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5年02期
2 李建飛;王芳芳;溫黎青;;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外周動脈疾病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年10期
3 官繼超;王時敏;單娟萍;;替米沙坦聯(lián)合尿毒清對腹膜透析患者殘余腎功能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2013年11期
4 陳繼英;唐東興;;常用血液凈化方式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殘余腎功能的影響[J];中南醫(yī)學科學雜志;2014年02期
5 童玉娜;龔蓉;;腹膜透析治療與殘余腎功能保護的研究進展[J];臨床薈萃;2014年04期
6 楊梅英;丁青;;密閉式循環(huán)預沖法在血液透析中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14年06期
7 全大勇;龔蓉;皮婧靜;舒英;楊斌;劉蔓莉;李迎春;葉娜;;不同透析模式對初始透析患者臨床療效及并發(fā)癥分析[J];臨床薈萃;2014年10期
8 陸曉華;田大成;高永財;王慧;曹麗;鄭亞莉;;不同透析模式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殘腎功能血脂及毒素的系統(tǒng)影響評價[J];寧夏醫(yī)學雜志;2015年03期
9 周巖;季大璽;;腹膜透析聯(lián)合血液透析治療終末期腎病:一種新的治療模式[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13年02期
10 楊江生;陳曉霞;樓季莊;袁紅波;周英;;腎康保護腹膜透析患者殘余腎功能的臨床研究[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4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匡鼎偉;上海與澳門兩中心腹透實踐及病人轉歸的臨床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劉麗;“新農合”政策調整前后豫北腹透患者生存質量的比較[D];新鄉(xiāng)醫(yī)學院;2014年
2 俞蘋;蛋白攝入及透析頻率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殘余腎功能的影響[D];復旦大學;2013年
3 李紹蘭;低溫可調鈉透析對頻發(fā)透析中低血壓患者的影響[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4年
4 何媛梅;依那普利和氯沙坦在成人慢性腎臟病應用的系統(tǒng)評價和Meta分析[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范大慶;;透析器預沖的循證實踐[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0年08期
2 陳兆萍;熊迎春;黎英;;透析器預沖液全密閉式排放循管的臨床應用[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2年06期
3 李景麗;;對糖尿病腎病危險因素的研究進展[J];廣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4 丁春玲;;長期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的護理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1年21期
5 郝秀華;;36例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的臨床護理[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2年07期
6 王東霞;張昕昕;;醫(yī)院科室細化管理探討[J];解放軍醫(yī)院管理雜志;2006年04期
7 舒珍菊;賴潔;金久妹;黃篤艷;;密閉式預沖法在血液透析中的臨床應用[J];吉林醫(yī)學;2010年02期
8 周麗;李燕娃;施素華;;糖尿病腎病病人血液透析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1年26期
9 馬遜;朱亞梅;呂小林;張靜;王蓉花;王玲;;不同血液透析預沖方法對透析器凝血的影響[J];護理學報;2012年01期
10 劉楊保;吳麗;楊俊;鄭韻;;閉路循環(huán)法預沖管路對透析器殘血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年18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蕭杏賢;張益民;;透析患者殘余腎功能及其保護[J];世界臨床藥物;2009年02期
2 高召;丁國華;;降壓藥物對透析患者殘余腎功能的影響[J];世界臨床藥物;2009年10期
3 吳利均;盛梅笑;;中醫(yī)藥對透析患者殘余腎功能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年03期
4 汪濤;;腹膜透析患者與殘余腎功能[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11年03期
5 童玉娜;龔蓉;;腹膜透析治療與殘余腎功能保護的研究進展[J];臨床薈萃;2014年04期
6 李莉;孫吉安;馬杰;平葉紅;;低劑量透析對血液透析患者殘余腎功能的保護作用[J];臨床急診雜志;2005年01期
7 漆映輝;曲曉璐;唐詠華;戴芹;;殘余腎功能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瘙癢癥狀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2010年01期
8 王質剛;血液透析患者殘余腎功能丟失機理的研究進展[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1997年04期
9 陳濤;盧立新;;改善和激活血液透析患者殘余腎功能體會[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06年24期
10 張炯;俞雨生;;殘余腎功能對腹膜透析患者的重要性[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06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愛武;;殘余腎功能對透析治療的重要意義[A];中華醫(yī)學會腎臟學分會2004年年會暨第二屆全國中青年腎臟病學術會議專題講座匯編[C];2004年
2 趙克中;劉洪旗;;慢性腎臟病病人殘余腎功能損害因素的探討[A];中華醫(y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童孟立;陳佳韻;倪軍;翁寧;;維持性腹膜透析治療對殘余腎功能的影響[A];2012年浙江省腎臟病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4 童孟立;陳佳韻;倪軍;翁寧;;維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殘余腎功能的變化[A];2011年浙江省中醫(yī)藥學會腎病分會學術年會暨國家級中醫(yī)藥繼續(xù)教育項目“慢性腎臟病臨床實踐與新進展”學習班暨慢性腎臟病中醫(yī)臨床路徑學術研討會文集[C];2011年
5 毛海萍;余學清;;腹膜透析如何保護殘余腎功能[A];中華醫(y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2010學術年會專題講座匯編[C];2010年
6 周亦倫;彭立人;;殘余腎功能對血液透析患者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2004年年會”暨“第二屆全國中青年腎臟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7 胡晏珍;鄧躍毅;;尿C方加減對腹膜透析患者殘余腎功能的保護[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二十一屆全國中醫(yī)腎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下)[C];2008年
8 李燕林;黃振炎;鄧波;林棉;鄭倩卿;楊鳳仙;方燦途;林玉珍;張華堂;黃琳;;中藥對血液透析早期殘余腎功能保護作用的研究[A];第十九次全國中醫(yī)腎病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6年
9 郭云珊;袁偉杰;;繼發(fā)性甲旁亢在維持性血透患者殘余腎功能減退中的作用[A];“中華醫(y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2004年年會”暨“第二屆全國中青年腎臟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10 李慧敏;李燕林;黃振炎;鄧波;林棉;鄭倩卿;楊鳳仙;方燦途;林玉珍;張華堂;黃琳;;中藥對血液透析早期殘余腎功能保護作用的研究[A];第八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虛證與老年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燦燦;殘余腎功能是透析病人存活要素[N];健康報;2007年
2 北京安貞醫(yī)院腎內科 諶貽璞 程虹;給“報廢”腎臟一條生路[N];保健時報;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彥仁;腹透患者每日蛋白質攝入量及服用開同與殘余腎功能下降速率的關系[D];浙江大學;2013年
2 俞蘋;蛋白攝入及透析頻率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殘余腎功能的影響[D];復旦大學;2013年
3 吳利均;保腎片對透析患者殘余腎功能影響的臨床觀察[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4 林牧原;不同殘余腎功能對腹膜透析患者營養(yǎng)狀況、微炎癥狀態(tài)的影響[D];蘇州大學;2009年
5 侯西彬;高通量血液透析對維持性血透患者殘余腎功能的影響[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7年
6 蔡明;維持性腹膜透析殘余腎功能與中醫(yī)證候關系的觀察[D];湖北中醫(yī)學院;2008年
7 栗萍;腹膜透析患者殘余腎功能與心血管疾病的相關性研究[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0年
8 梁文聰;黃芪注射液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殘余腎功能的影響[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9 孫畋;溫陽補腎法保護早期腹膜透析患者殘余腎功的臨床觀察[D];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10 唐雪敏;替米沙坦對腹膜透析患者殘余腎功能的保護作用、腹膜功能影響的臨床觀察[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0189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mjlw/1018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