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認知障礙的早期預警因子
本文選題:血管性認知障礙 + 腦小血管病 ; 參考:《國際神經(jīng)病學神經(jīng)外科學雜志》2017年04期
【摘要】:血管性認知障礙是指腦血管病及其危險因素引起的從輕度認知損害到癡呆的一類綜合征。目前的研究認為,包括腔隙性腦梗死(LI)、白質(zhì)高信號(WMH)、腦微出血(CMBs)、擴大的血管周圍間隙(EPVS)等在內(nèi)的腦小血管病(CSVD)、腦組織N-乙酰天門冬氨酸(NAA)/肌酸(Cr)比值降低、全腦血流灌注減少、動脈粥樣硬化和動脈僵硬化、頸動脈狹窄、顱內(nèi)動脈搏動指數(shù)增高、顱內(nèi)血管對高/低碳酸血癥的反應性降低、自發(fā)性微栓子、血清高血同型半胱氨酸,以及低TT3、腦脊液高α1-抗胰凝乳蛋白酶、YKL-40和NF-L等分子標志物均可作為血管性認知障礙的早期預警因子。磁共振和超聲技術的應用為這些早期預警因子的檢出提供了有力幫助。
[Abstract]: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is a kind of syndrome from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to dementia caused by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its risk factors. Current studies suggest that small cerebral angiopathy including lacunar infarction (LI),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 (WMHN), cerebral microhemorrhage (CMBsN), 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 (EPVS), and brain tissue NAA / creatine (Cr) ratio decrease, and global cerebral blood perfusion is decreased. Atherosclerosis and arteriosclerosis, carotid stenosis, intracranial artery pulsatility index increased, intracranial blood vessel response to hypercapnia / hypocapnia decreased, spontaneous microemboli, serum homocysteine, The molecular markers such as low TT3, high 偽 1-antichymotrypsin YKL-40 and NF-L may be used as early warning factors for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The use of magnetic resonance and ultrasound techniques has been instrumental in the detection of these early warning factors.
【作者單位】: 河北醫(yī)科大學研究生學院;河北省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河北北方學院研究生部;
【基金】:河北省科技計劃項目(142777870) 河北省重大醫(yī)學科研課題項目(zd2013005)
【分類號】:R749.1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軒東;常履華;;血管性認知障礙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0年09期
2 盧曉航;陳丹娜;;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1年01期
3 張婧;常誠;鄭艷;張?zhí)?姜亞軍;;中西醫(yī)診療血管性認知障礙方法社區(qū)應用思路[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年06期
4 馬潔;張云云;;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研究進展[J];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年09期
5 杜萬良;血管性認知障礙[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4年04期
6 賈建平;應重視血管性認知障礙診斷標準的建立及臨床研究[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04年01期
7 賈建平,魏翠柏;血管性認知障礙提出的臨床意義[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05年01期
8 賈建平;重視血管性認知障礙的早期診斷和干預[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2005年01期
9 劉力昌;李妍怡;;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研究近況[J];醫(yī)學綜述;2006年01期
10 韓恩吉;賈建平;;對“重視血管性認知障礙的早期診斷和干預”一文的商榷[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2006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巧俊;;血管性認知障礙診治指南解讀[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十四次腦血管病康復學術會議暨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九次養(yǎng)生康復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2 賈建平;;血管性認知障礙共識[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次全國神經(jīng)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3 錢來;徐運;;血管性認知障礙早期診斷分子靶志臨床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次全國神經(jīng)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4 孫琳;趙永波;;血管性認知障礙非癡呆[A];2011全國老年癡呆與衰老相關疾病學術會議第三屆山東省神經(jīng)內(nèi)科醫(yī)師(學術)論壇論文匯編[C];2011年
5 賈建平;凌峰;吉訓明;;血管性認知障礙[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神經(jīng)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6 詹雪春;章軍建;;血管性認知障礙與氧化性損傷的關系研究[A];第九次全國神經(jīng)病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6年
7 王玲;張旭;;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腦血流灌注特點的研究[A];2011年浙江省神經(jīng)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8 唐詩;杜怡峰;;應重視對血管性認知障礙早期防治的研究[A];2013年全國老年性癡呆與相關疾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3年
9 黃立宏;黃流清;趙忠新;;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病理生理學研究進展[A];第三屆中國睡眠醫(yī)學論壇論文匯編[C];2009年
10 侯沛紅;李會琪;;血管性認知障礙的早期發(fā)現(xiàn)和診斷[A];第九次全國神經(jīng)病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杜萬良 王蔭華;血管性認知障礙(二)[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4年
2 記者王丹;重視血管性認知障礙早期評估[N];健康報;2009年
3 中國癡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寫作組 賈建平 本報記者 曾令浩 整理;血管性認知障礙:新概念有助于癡呆防治前移[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11年
4 杜萬良 王蔭華;血管性認知障礙(一)[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余暉;血管性認知障礙亞可視腦損害的多模態(tài)定量MRI檢測[D];貴陽醫(yī)學院;2015年
2 張海寧;血管性認知障礙大鼠腦突觸小體的差異蛋白質(zhì)組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王賀波;皮質(zhì)下血管性認知障礙的臨床表現(xiàn)、危險因素及其影像學特征[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權(quán)恩莉;尼莫地平治療腦卒中后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療效的系統(tǒng)評價[D];石河子大學;2015年
2 任洪磊;遺忘型輕度認知障礙與非癡呆性血管性認知障礙的認知損害特點和睡眠特征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扈羅曼;重復經(jīng)顱磁刺激聯(lián)合康復訓練對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的療效觀察[D];青島大學;2016年
4 韓鮮艷;血管性認知障礙的危險因素分析及其與腦血流動力學的相關性研究[D];東南大學;2016年
5 王冬欣;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血清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水平及其基因多態(tài)性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9年
6 吳楠;血漿同型半胱氨酸、葉酸及維生素B12水平與血管性認知障礙的關系[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6年
7 史蕙青;血管性認知障礙的臨床特征及其與神經(jīng)再生相關性的研究[D];鄭州大學;2007年
8 孫興華;原絡通經(jīng)針法配合藥物治療非癡呆血管性認知障礙的臨床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9 李惠;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障礙的氫質(zhì)子磁共振波譜和擴散張量成像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10 王利平;腦梗死后血管性認知障礙的臨床觀察[D];吉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7743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sb/1774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