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cè)臥位通氣對ARDS患者肺容積和氧合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0-08-09 20:51
【摘要】: 目的:探討側(cè)臥位通氣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患者肺容積和氧合的影響。方法:對14例收治ICU的ARDS機械通氣患者采用容量控制通氣的模式,均先后行仰臥位、側(cè)臥位、仰臥位通氣各1h。各體位通氣結(jié)束時測定患者呼氣末容積(EELV)、氣道峰壓(PIP)、氣道平臺壓(P_(plat))、氣道平均壓(P_m)、靜態(tài)肺順應性(Cst)、氣道阻力(Raw)等指標,行血氣分析并記錄平均血壓(MAP)、心率(HR)。結(jié)果:(1)肺容積的變化:EELV側(cè)臥位后由(1109±321)ml增加到(1376±297)ml(P0.05),恢復仰臥位后下降至(1165±264)ml(P0.05),而恢復仰臥位后與初始仰臥位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2)氣體交換的變化:氧合指數(shù)(PaO_2/FiO_2)側(cè)臥位后由(154.3±35.O)mmHg(1 mmHg=0.133 KPa)增加到(189.9±60.1)mmHg(P0.05),恢復仰臥位后繼續(xù)增加至(209.2±75.4)mmHg(P0.05)并較初始仰臥位明顯增加(P0.01);體位改變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_2)變化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肺機械力學的變化:體位改變后PIP、P_(plat)、P_m、Cst、Raw等指標變化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4)血流動力學的變化:體位改變后MAP和HR變化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結(jié)論:ARDS機械通氣患者采用側(cè)臥位通氣后可增加EELV并改善氧合。
【學位授予單位】:新疆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R563.8
【學位授予單位】:新疆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R563.8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梁大勝;彭文琦;;血必凈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療效觀察[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1年13期
2 葉東平;牛媛媛;張麗香;;血乳酸代謝及其清除率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預后的評估[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年23期
3 譚子新;薛英玲;y嚱
本文編號:27875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huxijib/278754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